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四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)

1. 代脈主病第三十三

代則氣衰,或泄膿血,傷寒心悸,女胎三月。

代亦歇止之脈,但促、結之止,內有所礙,雖止而不全斷,中有還意;代則大止不還,下復至,如更代者。非元氣衰微之甚,不至此也。泄膿血者,則營血耗竭,隧道空虛,故見此欲脫不續之狀。(《素問》脈要精微論云:數動一代者,病在陽之脈也。泄及便膿血。)傷寒心悸,有中氣虛者、有停飲者、有汗下後者。

中氣虛則陽陷,陽受氣於胸中。陽氣陷,則不能上充於胸中,故悸。(宜黃耆建中湯之類。)停飲者,飲水多而停於心下也。水停心下,水氣上凌,心不自安,故悸。(宜小青龍湯之類。)汗後則裡虛矣,況汗乃心液,心液耗則心虛,心虛故悸。(宜炙甘草湯、黃耆建中湯之類。

)諸悸者,未必皆脈代。今脈代者,正指汗後之悸,以汗為心液,脈為心之合耳。女胎十月而產,腑臟各輸真氣,資次培養。一月之時,足厥陰脈養之。足厥陰者,肝也。二月足少陽脈養之。足少陽者,膽也。三月,手厥陰脈養之。手厥陰者,心胞絡也。四月,手少陽脈養之。

手少陽者,三焦也。五月,足太陰脈養之。足太陰者,脾也。六月,足陽明脈養之。足陽明者,胃也。七月,手太陰脈養之。手太陰者,肺也。八月,手陽明脈養之。手陽明者,大腸也。九月,足少陰脈養之。足少陰者,腎也。十月,足太陽脈養之。足太陽者,膀胱也。是以諸經脈各養三十日也。

若至期當養之經,虛實不調,則胎孕為之不安,甚則下血而墮矣。十二經中,獨心與小腸不養胎者何歟?夫心為牡臟,小腸為之腑,主生血而合脈。《素問》平人氣象論曰:藏真通於心,心藏血脈之氣也。有孕則經血不通,許學士所謂妊娠閉經隧以養胎者是也。平人氣象論又曰: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,妊子也。

歷觀經論、是知胎以血為體,而始終十月,皆賴乎心,自不當在輪養中又分次第矣。三月之時,心包絡養胎。《靈樞》經脈篇云:心包主脈,若分氣及胎,脈必虛代。在五臟生成篇又云:心合脈。蓋心與心包,雖分二經,原屬一臟故耳。

白話文:

[代脈主病第三十三]

代脈顯示氣力衰退,可能是膿血瀉出,或是感冒後心跳加速,或是懷孕三個月的女性。

代脈同樣是會暫停的脈象,但促脈和結脈的停止是因為內部有阻礙,雖然脈搏會停止但不會完全斷絕,還有恢復的跡象;而代脈是長時間的停止,然後才重新跳動,就像有人接替一樣。除非是身體元氣極度衰弱,否則不會出現這種脈象。膿血瀉出的情況,是因為營血消耗殆盡,導致體內空虛,因此呈現出這種即將脫離但又未完全斷絕的狀態。感冒後心跳加速可能因為中氣虛弱、體內積水或大量出汗後。

中氣虛弱會導致陽氣下陷,陽氣在胸中接收氣息。如果陽氣下陷,就無法向上充滿胸腔,因此會心跳加速。治療上可使用黃耆建中湯等方劑。體內積水的情況,通常因為飲水過量,積聚在心臟下方。水積聚在心臟下方,水氣上升影響心臟,使心臟無法安定,因此心跳加速。治療上可使用小青龍湯等方劑。大量出汗後,身體內部虛弱,尤其是汗水是心臟的液體,心臟的液體流失會導致心臟虛弱,因此心跳加速。治療上可使用炙甘草湯、黃耆建中湯等方劑。

各種心跳加速的情況不一定都伴隨代脈。然而,如果出現代脈,通常是指大量出汗後的心跳加速,因為汗水是心臟的液體,脈搏是心臟的表現。女性懷孕十個月後分娩,體內各個器官會輸送真氣,循序漸進地滋養胎兒。一個月時,由足厥陰脈負責養育。足厥陰脈指的是肝臟。兩個月時,由足少陽脈負責養育。足少陽脈指的是膽囊。三個月時,由手厥陰脈負責養育。手厥陰脈指的是心包絡。四個月時,由手少陽脈負責養育。手少陽脈指的是三焦。五個月時,由足太陰脈負責養育。足太陰脈指的是脾臟。六個月時,由足陽明脈負責養育。足陽明脈指的是胃部。七個月時,由手太陰脈負責養育。手太陰脈指的是肺部。八個月時,由手陽明脈負責養育。手陽明脈指的是大腸。九個月時,由足少陰脈負責養育。足少陰脈指的是腎臟。十個月時,由足太陽脈負責養育。足太陽脈指的是膀胱。因此,各個經脈分別養育胎兒三十天。

如果到了應該養育胎兒的經脈,但其功能虛弱或亢奮,胎兒就會不安,甚至會出血導致流產。在十二條經脈中,為什麼只有心臟和小腸不參與養育胎兒呢?心臟是男性器官,小腸是其相應的腑,主要負責製造血液並與脈搏相連。根據《素問》中的平人氣象論所述,心臟與真氣相通,儲存血脈之氣。懷孕時,經血就不會流通,這是許學士所說的閉經,為了滋養胎兒。平人氣象論又說,婦女手少陰脈搏跳動強烈,表示懷孕。從經典理論來看,胎兒以血為基礎,十個月的孕育過程中都依賴心臟,所以心臟不在輪流養育胎兒的序列中。三個月時,心包絡負責養育胎兒。根據《靈樞》的經脈篇所述,心包絡主管脈搏,如果心包絡的氣息分配到胎兒,脈搏就會變得虛弱或出現代脈。在五臟生成篇中又說,心臟與脈搏相合。心臟和心包絡雖然分為兩條經脈,但實際上屬於同一個臟器,因此有這樣的關係。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