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十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 (3)

1. 附方

當歸湯

當歸(酒洗二錢),赤芍藥(煨一錢半),獨活,防風,赤茯苓,黃芩,秦艽(各一錢),杏仁(去皮尖,八分),甘草(六分),桂心(三分)

水二鍾,姜三片,煎八分,不拘時,溫服。

紫蘇子湯,治肺痹,胸心滿塞,上氣不下。

白話文:

當歸用酒洗淨,取二錢,赤芍藥煨至一錢半,獨活、防風、赤茯苓、黃芩、秦艽各取一錢,杏仁去皮尖,取八分,甘草取六分,桂心取三分。將藥材用水二鍾,加入姜三片,煎煮至八分,不拘時間,溫熱服用。

紫蘇子湯用於治療肺痹,胸部心臟滿塞,氣往上走卻下不去的症狀。

紫蘇子(炒,八兩),半夏(湯洗,五兩),陳皮(去白),桂心(各三兩),人參,白朮,甘草(炙,各二兩)

上㕮咀。每服四錢。水一盞,生薑五片,棗一枚,煎七分,去滓,不拘時,溫服。

茯神湯,治心痹,神思昏塞,四肢不利,胸中煩悶,時復恐悸。

茯神(去木),羌活(去蘆),麻黃(去根節),麥門冬(去心、焙),龍齒(各一兩),遠志(去心),犀角屑,薏苡仁,人參(去蘆),蔓荊子,防風(各七錢五分),赤芍藥,甘草(炙,各五錢)

白話文:

將紫蘇子炒過,用八兩;半夏用湯洗淨,用五兩;陳皮去掉白皮,桂心各用三兩;人參、白朮、甘草炙過,各用二兩。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盞水,加入生薑五片、紅棗一枚,煎煮至七分,去渣,溫服,不限時間。

茯神湯用來治療心痹、神思昏塞、四肢乏力、胸悶、時常心悸等症狀。將茯神去掉木心,羌活去掉蘆頭,麻黃去掉根節,麥門冬去掉心並焙乾,龍齒,遠志去掉心,犀角屑,薏苡仁,人參去掉蘆頭,蔓荊子,防風各用七錢五分,赤芍藥、甘草炙過,各用五錢。

上㕮咀。每服三錢。水一鍾,姜五片,煎七分,去滓。不拘時,溫服。

萆薢丸,治肝痹,緩筋脈,去邪毒,調榮衛。

萆薢,羌活(去蘆),天麻(酒浸一宿、切、焙,各一兩),附子(炮、去皮臍,半兩),乳香,沒藥(另研,各二錢半)

上為細末,入乳香、沒藥同研勻,煉蜜丸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空心溫酒化下。日再服。

奇效人參散,治肝痹,氣逆,胸脅引痛,眠臥多驚,筋脈攣急。此藥鎮肝去邪。

白話文:

服用上藥,每次三錢。用水一碗,加入薑片五片,煎煮至七分,去渣。不限時間,溫溫服用。

萆薢丸可以治療肝痹,舒緩筋脈,去除邪毒,調和營衛。

萆薢、羌活(去除蘆頭)、天麻(用酒浸泡一晚,切片,烘乾,各取一兩)、附子(炮製,去除皮和臍,取半兩)、乳香、沒藥(另外研磨,各取二錢半)。

將以上藥物研成細末,加入乳香、沒藥一同研磨均勻,用蜂蜜做成彈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一丸,空腹溫酒送服。每天服用兩次。

奇效人參散,可以治療肝痹,氣逆,胸脅疼痛,睡眠多驚,筋脈拘攣。此藥可以鎮肝去邪。

人參(二兩),杜仲(去粗皮、炒),黃耆(蜜炙),酸棗仁(微炒),茯神(去木,各一兩),五味子,細辛(去苗),熟地黃,秦艽(去苗土),羌活(去蘆),丹砂(細研),芎藭(各半兩)

上為細末。入丹砂,再研令勻。每服一錢,不拘時,溫酒調下。日三服。

加味五痹湯,治五臟痹證。

人參,茯苓,當歸(酒洗),白芍藥(煨),川芎(各一錢,肝、心、腎痹倍之),五味子(十五粒),白朮(一錢,脾痹倍之),細辛(七分),甘草(五分)

白話文:

準備人參、杜仲(去除粗皮並炒)、黃耆(蜜炙)、酸棗仁(微炒)、茯苓(去木)、五味子、細辛(去苗)、熟地黃、秦艽(去苗土)、羌活(去蘆)、丹砂(細研)、芎藭,各取一兩,除了丹砂以外,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。將丹砂加入藥末中,再次研磨至均勻。每次服用一錢,不限時間,用溫酒調服,每天服用三次。此方名為加味五痹湯,用於治療五臟痹證。

另外,需要準備人參、茯苓、當歸(酒洗)、白芍(煨)、川芎(各一錢,肝、心、腎痹症患者加倍)、五味子(十五粒)、白朮(一錢,脾痹症患者加倍)、細辛(七分)、甘草(五分)。

水二鍾,煎八分,食遠服。肝痹加酸棗仁、柴胡。心痹加遠志、茯神、麥門冬。脾痹加厚朴、枳實、砂仁、神麯。肺痹加半夏、紫菀、杏仁、麻黃。腎痹加獨活、官桂、杜仲、牛膝、黃耆、萆薢。

溫中法曲丸,治脾痹,發咳嘔汁。

法曲(炒),枳實(麩炒),白茯苓,吳茱萸(湯浸、焙炒),桂心,厚朴(去皮,薑汁炒),當歸(切,焙),甘草(炙,各三兩),麥糵(微炒五合),細辛(去苗),乾薑(炮),麥門冬(去心焙),附子(炮、去皮臍),桔梗(炒),人參(各一兩)

白話文:

用兩碗水煎藥,煎至八分,飯後服用。若為肝痹,可加酸棗仁、柴胡;心痹,可加遠志、茯神、麥門冬;脾痹,可加厚朴、枳實、砂仁、神麯;肺痹,可加半夏、紫菀、杏仁、麻黃;腎痹,可加獨活、官桂、杜仲、牛膝、黃耆、萆薢。

溫中法曲丸,用於治療脾痹,症狀為咳嗽嘔吐涎液。

將法曲炒制,枳實麩炒,白茯苓、吳茱萸湯浸後焙炒,桂心、厚朴去皮薑汁炒,當歸切片焙制,甘草炙制,各取三兩;麥糵微炒五合,細辛去苗,乾薑炮制,麥門冬去心焙制,附子炮制去皮臍,桔梗炒制,人參各取一兩。

上為細末,煉蜜丸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食前熱水下。日三服。

黃耆丸,治脾痹,肌肉消瘦,心腹脹滿,水穀不化,食即欲嘔,飲食無味,四肢怠惰,或時自利。

黃耆(銼),石斛(去根),附子(炮、去皮臍),肉蓯蓉(酒浸、切、焙),益智(去皮),白朮,人參(各一兩),厚朴(去皮、薑汁炒),桂心(各一兩半),五味子,當歸,白豆蔻(去殼),枳實(麩炒),沉香(銼),良薑(各七錢五分),訶黎勒(煨、去核,二兩),吳茱萸(湯洗),丁香(各半兩)

白話文:

黃耆丸 方劑說明:

製備方法: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再用煉蜜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般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飯前用熱水送服,一天服用三次。

主治病症: 脾胃虛寒所致的脾痹,表現為肌肉消瘦、心腹脹滿、消化不良、食慾不振、噁心、飲食無味、四肢乏力,或伴有腹瀉。

藥物組成:

  • 黃耆(切片):一兩
  • 石斛(去根):一兩
  • 附子(炮製去皮臍):一兩
  • 肉蓯蓉(酒浸、切片、烘乾):一兩
  • 益智(去皮):一兩
  • 白朮:一兩
  • 人參:一兩
  • 厚朴(去皮,薑汁炒):一兩半
  • 桂心:一兩半
  • 五味子:七錢五分
  • 當歸:七錢五分
  • 白豆蔻(去殼):七錢五分
  • 枳實(麩炒):七錢五分
  • 沉香(銼):七錢五分
  • 良薑:七錢五分
  • 訶黎勒(煨熟去核):二兩
  • 吳茱萸(湯洗):半兩
  • 丁香:半兩

注:

  • 以上藥材劑量以兩為單位,一兩約等於 37.3 克。
  • 方劑中部分藥材需經過炮製處理,以去除毒性或增強藥效。

為細末。煮棗肉和搗五百杵,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前溫酒送下。

茯苓川芎湯

赤茯苓(一錢半),桑白皮,防風,蒼朮(米泔浸一宿、炒),麻黃,芍藥(煨),當歸(酒洗,各一錢),官桂(五分),川芎(一錢二分),甘草(四分)

水二鍾,棗二枚,煎八分,食前溫服。

腎瀝湯

麥門冬(去心),五加皮,犀角(各一錢半),杜仲(薑汁炒,去絲),桔梗,赤芍藥(煨),木通(各一錢),桑螵蛸(一個)

白話文:

茯苓川芎丸

茯苓(15克)、川芎(18克)研磨成細末。然後加入煮熟的棗肉,混合後再搗碎至達500杵次,形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狀。每次服用30個丸,於餐前用溫熱的酒送服。

茯苓川芎湯

赤茯苓(15克)、桑白皮、防風、蒼朮(浸泡在米漿中一夜,然後炒乾)、麻黃、芍藥(煨熟)、當歸(用酒洗過)、官桂(5克)、川芎(18克)、甘草(4克)。用水煎煮2杯,加入兩枚棗果,煮至剩下約8分的量,於餐前溫服。

腎瀝湯

麥門冬(去心)、五加皮、犀角(各15克)、杜仲(用薑汁炒過,去除纖維)、桔梗、赤芍藥(煨熟)、木通(各10克)、桑螵蛸(一個)。用水煎煮,於餐前溫服。

水二鍾,入羊腎少許,煎八分,食前服。

仙靈脾散,治風走注,往來不定。

仙靈脾,威靈仙,芎藭,蒼耳子(炒),桂心(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溫酒調,不拘時。

三因控涎丹(見第二十二)

烏藥順氣散(見第六十五)

丹溪二妙散,治筋骨疼痛因濕熱者。如有氣,加氣藥。如血虛,加補血藥。如痛甚,加薑汁,熱辣服之。

白話文:

水兩杯,加入少許羊腎,煎煮八分,飯前服用。

仙靈脾散,用於治療風邪入經,疼痛遊走不定。

仙靈脾、威靈仙、芎藭、蒼耳子(炒)、桂心(各一兩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溫酒調服,不拘時間。

三因控涎丹(詳見第二十二條)

烏藥順氣散(詳見第六十五條)

丹溪二妙散,用於治療筋骨疼痛,因濕熱所致。若有氣虛,則加氣藥;若有血虛,則加補血藥;若疼痛劇烈,則加薑汁,趁熱服用。

黃柏(炒),蒼朮(炒制、去皮)

上為末,生薑研,入湯煎沸調服。此二物皆有雄壯之氣,如表實、氣實者,少酒佐之。

東垣神效黃耆湯(見第六十七)

東垣溫經除濕湯,治肢節沉重,疼痛無力之聖藥。

羌活(七分),獨活,黃柏,麻黃(去節),當歸(各三分),柴胡,黃耆,黃連,木香,草豆蔻,神麯(各二分),人參,甘草(炙),澤瀉,豬苓,白朮(各一錢),陳皮,蒼朮(各二錢),白芍藥(三錢),升麻(五分)

白話文:

將黃柏(用炒製方法處理)和蒼朮(用炒製方法處理,並且去除外皮)研磨成粉末,再將生薑磨成泥,加入湯中煮沸,調勻後服用。這兩種藥材都具有強壯之氣,如果患者屬於表實或氣實的體質,可以少量加入酒一起服用。

這個方劑出自東垣的《神效黃耆湯》(詳見第六十七卷),也用於東垣的《溫經除濕湯》,可以治療肢體沉重、疼痛無力,是治療此病的良藥。

此方劑的組成如下:羌活(七分)、獨活、黃柏、麻黃(去除節)、當歸(各三分)、柴胡、黃耆、黃連、木香、草豆蔻、神麴(各二分)、人參、甘草(炙)、澤瀉、豬苓、白朮(各一錢)、陳皮、蒼朮(各二錢)、白芍藥(三錢)、升麻(五分)。

上作二服。用水二大盞,煎一盞,去滓,食遠稍熱服。

史國公浸酒方,專治左癱右瘓,四肢頑麻,骨節痠疼,諸般寒濕風氣。

當歸,虎脛骨(酒浸一日,焙乾酥炙),羌活,鱉甲(炙),萆薢,防風(去蘆叉),秦艽,川牛膝,松節,晚蠶沙(各二兩),枸杞子(五兩),干茄根(八兩,飯上蒸熟)

用無灰酒一斗,絹袋盛藥入酒內,封十日。取飲時,不可面向壇口,恐藥氣衝人頭面。飲酒不可間斷。飲盡,藥滓曬乾為末,米糊丸梧子大,空心酒下五十丸。忌食發風動氣之物。

白話文:

每次服用兩劑,用兩大杯水煎成一杯,去渣,飯後稍微加熱服用。史國公浸酒方專門治療左側癱瘓、右側癱瘓、四肢麻木、骨節痠痛以及各種寒濕風氣。方劑包括當歸、虎脛骨(酒浸一天,烘乾後以油脂炙)、羌活、鱉甲(炙)、萆薢、防風(去蘆根及分叉)、秦艽、川牛膝、松節、晚蠶沙(各二兩)、枸杞子(五兩)、乾茄根(八兩,飯上蒸熟)。用無灰酒一斗,將藥材裝入絹袋浸泡在酒中,封存十天。飲用時,不可面向酒壇口,以免藥氣衝到頭面。飲酒不可間斷。酒喝完後,將藥渣曬乾研磨成粉,用米糊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,空腹用酒送服五十丸。忌食發風動氣的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