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九 (2)
卷九 (2)
1. 附方
桂附二陳湯(即二陳加肉桂、附子)
東垣川楝散
木香,川楝子(銼細、用巴豆十粒、打破、一處炒黃,去巴豆),茴香(鹽一匙、炒黃、去鹽,各一兩)
上為細末。每服二錢。空心食前,溫酒調下。
金匱烏頭煎(見第十七)
和劑胡蘆巴丸,治小腸疝氣,偏墜陰腫,小腹有形如卵,上下來去,痛不可忍。或絞結繞臍攻刺,嘔吐悶亂。
白話文:
桂附二陳湯
(即二陳湯加肉桂、附子)
東垣川楝散
木香、川楝子(將川楝子切碎,用巴豆十粒搗碎,一同炒至黃色,然後去除巴豆)、茴香(用鹽一匙炒至黃色,去除鹽,每味藥各一兩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空腹飯前溫酒調服。
金匱烏頭煎
(見第十七)
和劑胡蘆巴丸
,用於治療小腸疝氣,症狀為陰囊腫脹下垂,小腹有如卵形之物,上下移動,疼痛難忍。或有絞痛繞臍,針刺般疼痛,伴隨嘔吐、胸悶、頭昏等症狀。
胡蘆巴(炒,一斤),茴香(鹽炒,十二兩),吳茱萸(洗、炒,十兩),川楝子(去核、炒,一斤二兩),巴戟(去心、炒),川烏(炮、去皮,各六兩)
上為末,酒糊丸如桐子大。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,空心溫酒下。小兒五丸,茴香湯下,食前。一方有黑牽牛。
蘇合香丸(見第十八)
桂枝湯(見第十九)
東垣丁香楝實丸,治男子七疝,痛不可忍。婦人瘕聚帶下。
白話文:
將胡蘆巴炒過後,一斤;茴香用鹽炒過,十二兩;吳茱萸洗淨炒過,十兩;川楝子去核炒過,一斤二兩;巴戟去心炒過;川烏炮製去皮,各六兩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酒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十五至二十丸,空腹溫酒送服。小兒每次服用五丸,用茴香湯送服,飯前服用。另有一方加入黑牽牛。
另外還有蘇合香丸(詳見第十八)、桂枝湯(詳見第十九)以及東垣的丁香楝實丸,可治療男子七疝疼痛難忍,以及婦女瘕聚帶下等病症。
當歸(去蘆),附子,川楝子,茴香(炒,各一兩)
上四味銼碎。以好酒三升,同煮酒盡。焙乾,作細末一兩,再入下項藥:
丁香,木香(各五分,一作二錢),全蠍(十三個),玄胡索(五錢,一作一兩)
上四味同為細末,入前項當歸等末拌勻,酒糊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至百丸,空心食前溫酒送下。一方無當歸、木香,名苦楝丸。
茴香散,治膀胱氣痛。
白話文:
這是一個治療膀胱氣痛的古方,主要成分包括當歸、附子、川楝子、茴香、丁香、木香、全蠍和玄胡索。藥材經過處理後製成丸劑,空腹服用,溫酒送服。
方劑中部分藥材有不同劑量記載,例如丁香和木香,可能是不同版本或流派差異。
另外,方劑中若去除當歸和木香,則稱為苦楝丸,可能針對特定病症或症狀進行調整。
注意事項
- 中藥材的品種、產地、品質都會影響藥效,需要謹慎選擇。
- 服用中藥前需瞭解自身體質,避免藥物過敏。
茴香,蓬朮,京三稜,金鈴子肉(各一兩),炙甘草(半兩)
上為細末。每服二錢,熱酒調服。每發痛甚連日,只二、三服立定。
木香散,治心疝。小腹痛悶不已。
木香,陳皮,良薑,乾薑,訶子(去核),枳實(各一錢半),草豆蔻,黑牽牛,川芎(各一錢)
白話文:
這個方劑叫做木香散,主要用來治療心疝,也就是小腹疼痛、脹氣難受。
方劑包含了茴香、蓬朮、三稜、金鈴子肉、炙甘草等藥材,這些藥材都具有理氣止痛、消積散結的功效。
使用方法是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用熱酒調服兩錢。
對於疼痛劇烈、持續多日的人,服用兩到三劑就能見效。
水二鍾,煎一鍾,食前服。或為細末,每服二錢,白湯調服。
東垣天台烏藥散(見第六十三)
腰子散,治腎氣作痛。
黑牽牛(炒熟),白牽牛(炒熟)
為細末,每用三錢。豬腰子一對,薄切開縫,入川椒五十粒,茴香一百粒。以牽牛末遍摻入腰子中。線扎,濕紙數重裹,煨香熟,出火氣。燈後空心嚼吃,好酒送下。少頃就枕,天明取下惡物即愈。
五苓散(見第十七)
金匱牡蠣澤瀉散
白話文:
這是東垣(醫家李杲)所著《天台烏藥散》(見第六十三卷)中的腰子散,用於治療腎氣疼痛。
取黑牽牛、白牽牛各適量,炒熟後研磨成細末,每次用三錢。將一對豬腰子薄切開縫,放入五十粒川椒、一百粒茴香。將牽牛末均勻地灑入腰子中,用線扎緊,用濕紙包裹數層,用炭火煨熟,取出後散去熱氣。在晚上睡覺前,空腹將腰子嚼食,用好酒送下。睡下片刻,天亮後取出腰子中的惡物,即可痊癒。
這是五苓散(見第十七卷)和《金匱要略》中的牡蠣澤瀉散。
牡蠣,澤瀉,蜀漆(洗去腥),栝蔞根,葶藶子,商陸根(熬),海藻(洗去咸,以上各等分)
上七味,異搗下,篩為散,更入臼中治之。白飲和服方寸匕。小便利,止後服。
正氣天香散(見第十七)
金匱蜘蛛散
蜘蛛(十四枚,炒焦),桂(半錢,要入厥陰,取其肉厚者)
白話文:
牡蠣、澤瀉、蜀漆(洗去腥味)、栝蔞根、葶藶子、商陸根(熬製)、海藻(洗去鹹味),以上各取等量,混合搗碎,過篩成散劑,再放入臼中研磨。用白開水調服,每次服用一匙,小便通暢後即可停止服用。
上為散。每服一錢。蜜丸亦可。雷公云:凡使勿用五色者,兼大身上有刺毛者,並薄小者。須用屋西南有網,身小尻大,腹內有蒼黃膿者真也。凡用去頭足了,研如膏,投藥中。此余之法。仲景炒焦用,全無功矣。
荔核散,治疝氣陰核腫大,痛不可忍。
荔枝核(十四枚,燒灰存性,用新者),八角茴香(炒),沉香,木香,青鹽,食鹽(各一錢),川楝肉,小茴香(各二錢)
上為細末。每服三錢,空心熱酒調服。
白話文: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空腹時用熱酒調服。
三層茴香丸,治腎與膀胱俱虛,為邪氣摶結,遂成寒疝,伏留不散。臍腹疼痛,陰核偏大,膚囊腫,重墜滋長,有妨行步,瘙癢不止,時出黃水,浸成瘡瘍,或長怪肉,屢治不痊,以致腎經閉結,陰陽不通,外腎腫脹,冷硬如石,漸大。皆由頻服熱藥內攻,或因兜取,以致如此。用藥溫導陽氣,漸退寒邪,補虛消疝,暖養腎經,能使復元。一應小腸氣寒疝之疾,久新不過三料。
第一料
舶上茴香(用鹽半兩同炒焦黃,和鹽秤),川楝子(炮去核),沙參(洗銼),木香(各一兩)
白話文:
三層[茴香丸]
此方治腎與膀胱皆虛弱,因邪氣凝聚,形成寒疝,久久不散。症狀為臍腹疼痛,陰核過大,陰囊腫脹,墜脹感明顯,行走不便,瘙癢難耐,時常流出黃水,形成瘡瘍,或長出怪肉,經久不愈,最終導致腎經阻塞,陰陽失調,外腎腫脹,堅硬如石,逐漸增大。這些都是由於長期服用溫熱性藥物內攻,或因不當治療,所造成的。
此方旨在溫和導引陽氣,逐漸驅散寒邪,補虛消疝,溫養腎經,使之恢復健康。無論是久患或新患,只要是因小腸氣寒疝引起的疾病,皆可用此方治療。
第一料
- 舶上茴香(用鹽半兩一同炒至焦黃,與鹽一同稱重),川楝子(炮製去核),沙參(洗淨切片),木香(各一兩)
上為細末。煮米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空心用溫酒或鹽湯下。日三服。小病一料可安。才盡,便可用第二料。
第二料藥加
蓽茇(一兩),檳榔(半兩)
上共前藥六味,重五兩半,為末,依前糊丸。丸數、湯使亦如前。若病未愈,服第三料。
第三料藥加
白茯苓(四兩緊實者,去黑皮),黑附子(炮、去皮臍、稱半兩,或加作一兩)
上通前八味,重十兩,並依前糊丸湯使。丸數加至三十丸。小腸氣發頻,及三十年者寒疝氣如栲栳大者,皆可消散。神效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米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服,一天服用三次。輕微的病症,一劑藥就可以治癒。如果藥效已盡,就可以服用第二劑藥。
第二劑藥需加入:
蓽茇(一兩),檳榔(半兩)
將以上所有藥材(共六味)研磨成細末,總重量為五兩半,按照之前的方法用米糊做成丸子,丸子的數量和服用方法都和之前一樣。如果病症未痊癒,可以服用第三劑藥。
第三劑藥需加入:
白茯苓(四兩,選擇緊實的,去除黑皮),黑附子(炮製後去皮臍,稱重半兩,也可以加到一兩)
將以上所有藥材(共八味)研磨成細末,總重量為十兩,按照之前的方法用米糊做成丸子,服用方法也和之前一樣,但丸子的數量增加到三十丸。小腸氣頻繁發作,以及患病三十年的寒疝氣,腹脹如栲栳般大小的患者,服用此藥都可以消散病症,效果神奇。
濟生橘核丸,治四種㿗病,卵核腫脹,偏有小大。或堅硬如石,痛引臍腹,甚則膚囊腫脹成瘡,時出黃水。或成癰潰爛。
橘核,海藻,昆布,海帶(各洗),川楝肉(炒),桃仁(麩炒各一兩),製厚朴,木通,枳實(麩炒),延胡索(炒),桂心,木香(各半兩)
上為細末。酒糊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鹽酒、鹽湯下。虛寒甚者,加炮川烏一兩。堅脹久不消者,加硇砂二錢,醋煮旋入。
白話文:
「濟生橘核丸」專門治療四種腫瘤病症,症狀包括腫塊像卵核般腫脹,大小不一,有的堅硬如石,疼痛牽連到肚臍和腹部,嚴重者會導致皮膚囊腫脹成潰瘍,經常流出黃色膿水,或形成癰腫潰爛。
藥方如下:橘核、海藻、昆布、海帶(各洗淨)、川楝肉(炒)、桃仁(麩炒各一兩)、製厚朴、木通、枳實(麩炒)、延胡索(炒)、桂心、木香(各半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酒糊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用鹽酒或鹽湯送服。體虛寒氣重的病人,可以加炮製川烏一兩。腫脹時間久而難以消退的,可以加入硇砂二錢,用醋煮沸後旋轉加入丸藥中。
香附散,治㿗疝脹及小腸氣。
上用香附不拘多少,為末。每用酒一盞,入海藻一錢,煎至半盞,先撈海藻細嚼,調香附末二錢服。一方以海藻為末,用熱酒調尤效。甚者灌之。
一方熱酒下荊芥末。
龍膽瀉肝湯,治肝經濕熱,兩拗腫痛,或腹中疼痛,或小便澀滯等證。
龍膽草(酒拌、炒黃),澤瀉(各一錢),車前子(炒),木通,生地黃(酒拌),山梔(炒),當歸(酒拌),黃芩(炒),甘草(各五分)
上水煎服。
加味逍遙散(見第五十一)
白話文:
香附散,用來治療疝氣腫脹和小腸氣。
使用香附,不限多少,磨成粉末。每次用酒一杯,加入海藻一錢,煎煮至半杯,先將海藻撈出細嚼,再加入香附粉末二錢服用。另一種方法是用海藻磨成粉末,用熱酒調服,效果更佳。情況嚴重者,可以灌服。
另一種方法是用熱酒送服荊芥粉末。
龍膽瀉肝湯,用來治療肝經濕熱,兩側睪丸腫痛,或腹部疼痛,或小便澀滯等症狀。
龍膽草(用酒拌炒至黃色),澤瀉(各一錢),車前子(炒熟),木通,生地黃(用酒拌炒),山梔(炒熟),當歸(用酒拌炒),黃芩(炒熟),甘草(各五分)。
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服用。
加味逍遙散(見第五十一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