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八 (1)
卷八 (1)
1. 眩暈脈證第六十一
諸風眩暈,有火有痰。左澀死血,右大虛看。
眩者,目乍黑乍明,䀮䀮不定也。暈者,頭昏目旋轉,岑岑欲倒也。高巔而見動象,風性為然,故眩暈者多屬諸風。(或兼見惡風、項強等證。脈應浮。宜芎藭散、東垣羌活湯之類。)又不獨一風也,有因於火者,有因於痰者,有因於死血者,有因於虛者。夫火性上炎,衝於巔頂,動搖旋轉,不言可知。
(或兼見心煩、口燥、面赤耳鳴、嘈雜吞酸等證。脈應數。宜涼膈散、防風通聖散之類。)胸中痰濁隨氣上升。頭目位高而空明,清陽所注。淆濁之氣,擾亂其間。欲其不眩不暈,不可得矣。(或兼見吐痰嘔飲、胸痞腸鳴等證。脈應滑。宜東垣半夏白朮天麻湯、滾痰丸、玉液湯之類。
白話文:
各種頭暈眼花,可能是風、火、痰、血瘀或虛證引起。眩暈指的是眼前忽明忽暗,看不清楚,頭昏眼花,天旋地轉,好像要倒下來的感覺。風性善動,所以頭暈眼花大多是風邪所致,也可能伴隨怕風、脖子僵硬等症狀,脈象浮。火性向上,容易衝到頭頂,造成頭昏眼花,也可能伴隨心煩口渴、臉紅耳鳴、胃酸等症狀,脈象數。痰濁上擾,也會影響頭部,造成頭昏眼花,也可能伴隨咳痰、嘔吐、胸悶等症狀,脈象滑。血瘀阻滯,也會造成頭昏眼花,表現為一側肢體麻木,另一側則虛弱無力,脈象澀。
)諸陽上行於頭,諸脈上注於目。血死,則脈凝泣。脈凝泣,則上注之力薄矣。薄則上虛而眩暈生焉。其脈左手必澀。澀為滯澀,徵死血之不流利也。(或兼見脅痛、喜忘、目黃、便黑等證。宜四物湯、丹皮、紅花、桃仁之類。)又為枯澀,徵血液之不充足也。謂之血虛眩暈亦可。
(宜四物湯。)脈必徵於左者,以左心主血,肝藏血,腎主液,為血之源耳。頭以法天,諸陽之首。又云清陽出上竅,而目在其中。清陽者氣也,氣不足則不能上達,以致頭目空虛,而眩暈時時作矣。其脈右手必大而無力,散漫空松之象也,謂之氣虛眩暈亦可。脈必徵於右者,以右肺主氣,脾生氣,命門火為氣之根耳。
白話文:
陽氣上升至頭部,經脈匯聚於眼睛。血液凝固,經脈就阻塞不通暢。經脈阻塞不通暢,向上輸送的力量就減弱。力量減弱,頭部就會空虛,導致頭昏眼花。這種情況下,左手的脈搏一定會澀。澀指的是脈象滯澀,代表血液不流通。也可能伴隨肋骨疼痛、健忘、眼睛發黃、大便黑色等症狀。可以服用四物湯、丹皮、紅花、桃仁等藥物。另外,脈象也可能呈現枯澀,代表血液不足。這種情況稱為血虛眩暈。
可以服用四物湯。脈象一定會在左手的脈搏上顯現,因為左心主血,肝藏血,腎主液,是血液的來源。頭部是天體的象徵,是陽氣的匯聚之處。古人認為清陽之氣從頭頂的孔竅升起,而眼睛位於其中。清陽之氣就是指氣,氣不足就無法向上輸送,導致頭部和眼睛空虛,經常頭昏眼花。這種情況下,右手的脈搏一定會大而無力,呈現散漫空松的狀態,稱為氣虛眩暈。脈象一定會在右手的脈搏上顯現,因為右肺主氣,脾生氣,命門火是氣的根源。
(宜補中益氣湯、芎、歸、菊花之類。)
白話文:
適合服用補中益氣湯、當歸、川芎和菊花等藥物。
2. 附方
芎藭散,治風頭眩,眼目昏痛眩暈,倦怠,心忪。
芎藭,前胡,白殭蠶(炒),人參(各一兩),蔓荊子,天麻(酒浸焙),防風(去叉,各半兩)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。食後溫酒調下。
東垣羌活湯,治風熱壅盛,上攻頭目昏眩。
羌活,防風,黃芩(酒洗,各一兩),柴胡(七錢),黃連(酒煮一兩),黃柏(酒炒),栝蔞(酒洗,各半兩),甘草(炙,七錢),白茯苓(五錢),澤瀉(三錢)
白話文:
芎藭散用於治療風寒導致的头晕眼花、头痛目眩、疲倦乏力、心慌等症狀。配方包括:芎藭、前胡、白殭蠶(炒)、人參、蔓荊子、天麻(酒浸焙)、防風(去叉)各一兩,蔓荊子、天麻、防風各半兩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飯後用溫酒調服。
東垣羌活湯用於治療風熱壅盛,上攻頭目導致的昏眩。配方包括:羌活、防風、黃芩(酒洗)、柴胡、黃連(酒煮)、黃柏(酒炒)、栝蔞(酒洗)、甘草(炙)、白茯苓、澤瀉,各一兩。
上為粗末。每服五錢。水煎取清。食後或先臥,通口熱服之。日二服。
涼膈散(見第十九)
防風通聖散(見第四十九)
上散。賈同知、崔宣武、劉庭瑞及河間者共四方。其中藥品增減、分量多寡,俱不相同。但河間適中,選用當從之也。
半夏白朮天麻湯(見第二十二)
滾痰丸(見第十七)
玉液湯,治七情所傷。氣鬱生涎,隨氣上逆,頭目眩暈,心嘈忪悸,眉稜骨痛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清水煎煮,取其清液,飯後或睡前,用溫熱的狀態服用。每天服用兩次。
上述的涼膈散(見第十九)、防風通聖散(見第四十九),都是由賈同知、崔宣武、劉庭瑞以及河間的人共同研究的方子,其中藥材的增減、分量多寡都各有不同。但河間的方子最為適中,選用藥材應以河間的方子為準。
半夏白朮天麻湯(見第二十二)、滾痰丸(見第十七)、玉液湯(見第五七八)都是治病的方子。玉液湯用於治療七情所傷,導致氣鬱生涎,隨著氣逆上衝,出現頭目眩暈、心煩意亂、眉稜骨疼痛的症狀。
半夏(肥大者六錢,湯泡七次,切作片)
上作一服。水一鍾半,生薑十片,煎至八分。去滓,入沉香末少許,不拘時溫服。
四物湯(見第二十一)
補中益氣湯(見第三十九)
白話文:
取半夏六錢,如果是肥大的就用六錢,將半夏用湯泡七次,切成薄片,和生薑十片一起加水煎煮,水量用一鍾半,煎至八分時,去渣,加入少許沉香末,不拘時溫服,另外服用四物湯和補中益氣湯。
3. 頭痛脈證第六十二
頭痛多弦。浮風緊寒,熱洪濕細,緩滑厥痰,
氣虛弦軟,血虛微澀,腎厥弦堅,真痛短澀。
弦為陰脈,斂直而無抑揚之勢,乃陽虛不能張大,或致外邪所乘。況頭乃六陽所乘,邪束於外,陽鬱於中,安得不痛?故頭痛者多弦。多弦者,不皆弦也。亦有脈浮而痛者,屬風,風性飄蕩虛浮也。(兼見惡寒、發熱、自汗等證,宜仲景桂枝湯、玄珠茶調散之類。)脈緊而痛者屬寒,寒性收斂緊實也。
(兼見惡寒、發熱、無汗、體痛等證,宜仲景麻黃湯,九味羌活湯之類。)脈洪而痛者屬熱,熱性充盛洪大也。(兼見惡熱、面赤、口乾等證,其痛刺動不定。宜瀉青丸、二仙散、對金散、神芎丸、涼膈散之類。)脈細而痛者屬濕,濕性滲衍濡細也。(兼見體痛、頭重冒、鼻塞、目黃等證,宜奇效芎術湯、半夏白朮天麻湯,或瓜蒂散,或紅豆散搐鼻。)脈緩滑而痛者屬痰。
白話文:
頭痛時,脈象常常呈現弦狀。弦脈是指脈搏收縮時感覺緊繃,直線條狀,缺乏起伏變化的脈象。這通常是因為陽氣虛弱,無法充分舒展經脈,或外邪侵入經絡所致。頭部是六陽經的匯聚之處,外邪容易侵襲,導致陽氣鬱結於內,自然會感到疼痛。因此,頭痛患者的脈象多為弦脈。
然而,並非所有頭痛患者的脈象都一定是弦脈。也可能出現以下情況:
-
脈浮而痛者屬風: 脈搏浮動而疼痛,這是由於風邪入侵,風性飄蕩虛浮所致。此類患者常伴隨惡寒、發熱、自汗等症狀,可用仲景的《桂枝湯》或玄珠的《茶調散》等方劑治療。
-
脈緊而痛者屬寒: 脈搏緊實而疼痛,這是由於寒邪入侵,寒性收斂緊實所致。此類患者常伴隨惡寒、發熱、無汗、體痛等症狀,可用仲景的《麻黃湯》或《九味羌活湯》等方劑治療。
-
脈洪而痛者屬熱: 脈搏洪大而疼痛,這是由於熱邪入侵,熱性充盛洪大所致。此類患者常伴隨惡熱、面赤、口乾等症狀,疼痛部位不定,可使用《瀉青丸》、《二仙散》、《對金散》、《神芎丸》、《涼膈散》等方劑治療。
-
脈細而痛者屬濕: 脈搏細小而疼痛,這是由於濕邪入侵,濕性滲衍濡細所致。此類患者常伴隨體痛、頭重冒、鼻塞、目黃等症狀,可用奇效芎術湯、 《半夏白朮天麻湯》、 《瓜蒂散》、 《紅豆散》等方劑治療。
-
脈緩滑而痛者屬痰: 脈搏緩慢滑利而疼痛,這是由於痰濁阻滯經絡所致。
簡要總結
頭痛時,脈象呈現弦狀,是因為陽虛或外邪侵襲所致。根據脈象和伴隨的症狀,可以判斷是風、寒、熱、濕、痰等邪氣入侵,並選擇相應的方劑治療。
痰乃凝水結液,停蓄不流,故替替然緩滑也。(兼見嘔逆、痞悶、腸鳴等證,宜局方玉壺丸、半夏白朮天麻湯之類。)脈弦軟而痛者屬氣虛。氣虛則弦斂軟弱,而無鼓動之力。(兼見惡寒、痛而空暈、四肢多寒喜暖、氣虛微、體倦等證,宜補中益氣湯、六君子湯之類。)脈微澀而痛者屬血虛。
血虛則微弱澀滯,而有乾燥之象。(兼見面白、口乾、頭兩側痛甚而兼暈、痛加於夜或夜熱等證,宜四物湯、逍遙散之類。)脈弦堅而痛者屬腎。腎氣厥逆,不能接引膀胱。膀胱經氣壅遏,上實下虛,巔為之痛,脈亦弦直而堅實也。即《靈樞》經脈篇所云:膀胱是動,則病沖頭痛。
白話文:
痰
,是由於水液凝結、停滯不流而形成的,因此感覺滑膩、緩慢。患者可能伴隨嘔吐逆流、胸悶、腸鳴等症狀,建議服用玉壺丸、半夏白朮天麻湯等方劑治療。
脈象弦而軟,且伴有疼痛
,屬於氣虛。氣虛導致脈象弦緊而軟弱,缺乏有力跳動。患者可能伴隨畏寒、疼痛昏厥、四肢冰冷怕冷、氣虛乏力、身體疲倦等症狀,建議服用補中益氣湯、六君子湯等方劑治療。
脈象微弱而澀,且伴有疼痛
,屬於血虛。血虛導致脈象微弱、澀滯,呈現乾燥狀態。患者可能伴隨面色蒼白、口乾、頭兩側疼痛並伴隨頭暈、夜間疼痛加劇或夜間發熱等症狀,建議服用四物湯、逍遙散等方劑治療。
脈象弦緊而堅,且伴有疼痛
,屬於腎虛。腎氣逆亂,無法將膀胱中的水分引流。膀胱經氣阻塞,上實下虛,頭部因此疼痛,脈象也呈現弦緊而堅實。這與《靈樞》經脈篇中所說:「膀胱氣動,則病衝頭痛」相吻合。
《難經》六十難所云厥頭痛者是也。(兼見頭重暈、腰痛、少腹裡急、上熱下寒等證,宜六味丸、八味丸、羌活、川芎之類。)《難經》單言手三陽而不及足三陽,恐未盡善。《素問》五藏生成篇云:頭痛巔疾,下虛上實,過在足少陰、巨陽,甚則入腎。此正指膀胱厥痛不已,甚則入腎而為真頭痛也。
其痛連腦盡痛,齒亦痛。蓋腎主骨、主髓,髓以腦為海,而齒則骨之餘也。其脈短澀者,短則陽脫於上,澀則陰衰於下。若手足厥寒至節者,必死不治。(此等證若欲治之,非猛進烏附之藥不可。或灸百會穴,以望生於萬一。)雖然,頭痛又不止此數種。六腑之清陽固上升,而五臟之精華亦上注。
白話文:
《難經》中所說的厥頭痛,就是這種症狀。
(同時也伴隨著頭重昏眩、腰痛、小腹裡急、上熱下寒等症狀,應該使用六味丸、八味丸、羌活、川芎等藥物治療。) 《難經》只提到了手三陽經,卻沒有提到足三陽經,恐怕不夠完善。 《素問》中五藏生成篇說:頭痛巔疾,是下虛上實,病在足少陰、巨陽經,嚴重的話就會入腎。 這正是指膀胱經氣厥痛不止,嚴重的話就會入腎,導致真正的頭痛。
這種頭痛會連帶整個腦部都疼痛,牙齒也痛。這是因為腎主骨、主髓,髓液以腦為匯聚之處,而牙齒則是骨頭的延伸部分。如果脈象短澀,脈象短表示陽氣上脫,脈象澀表示陰氣下衰。 如果手腳厥寒一直延伸到關節,就一定會死亡,無法治療。 (如果想要治療這種症狀,就必須使用猛烈的烏頭附子等藥物。或者灸百會穴,希望能有一線生機。) 然而,頭痛的種類不止這些。六腑的清陽之氣本來就應該上升,而五臟的精華也應該上注頭部。
外有六淫之侵,內有經絡之逆。使隧道壅遏,清陽混淆,而痛作於頭巔者多矣。故五臟六腑皆能病此,但宜細察其脈與兼見之證,以別其臟腑、陰陽、寒熱、虛實而施治焉,則萬舉萬當矣。
白話文:
外面受到六種邪氣的侵犯,內部又有經絡阻塞的情況。使得通道堵塞不通暢,清潔的陽氣混亂,因此在頭部產生疼痛的情形很多。所以五臟六腑都可能患上這種疾病,但是應該仔細觀察脈象和出現的症狀,來辨識是哪個臟器、陰陽、冷熱、虛實等情況再進行治療,這樣做就一定能夠成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