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十一(附余)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一(附余) (14)

1. 醫家難事有三情

陶弘景曰:凡煮湯欲微火,令小沸。其水依方。大略二十四藥,用水一斗,煮取四升,以此為推。然利湯欲生,少水而多取汁。補湯欲熟,多水而少取汁,不得令水多少。用新布兩人一尺木絞之,澄去垽濁,紙覆令密。溫湯勿用鐵器服。湯寧小沸,熱則易下,冷則嘔湧。

李時珍曰:陶氏所說乃古法也。今之小小湯劑,每一兩,用水二甌為準。多則加,少則減之。如劑多水少,則藥味不出。劑少水多,又煎耗藥力也。凡煎藥,並忌銅、鐵器,宜用銀器、瓦罐,洗淨封固,令小心者看守。須識火候,不可太過、不及。火用木炭、蘆葦為佳。其水須新汲味甘者。

流水、井水、沸湯等各依方法。若發汗藥,必用緊火熱服。攻下藥,亦用緊火煎熟,下硝黃再煎,溫服。補中藥宜慢火,溫服。陰寒急病,亦宜緊火急煎服之。又有陰寒煩躁,及暑月伏陰在內者,宜水中沉冷服。

孫真人曰:夫百病之本,有中風、傷寒、寒熱、溫瘧、中惡、霍亂、大腹水腫、腸澼、下利、大小便不通、賁豚、上氣、咳逆、嘔吐、黃疸、消渴、留飲、癖食、堅積、癥瘕、驚邪、癲癇、鬼疰、喉痹、齒痛、耳聾、目盲、金瘡、踒折、癰腫、惡瘡、痔瘻、瘤癭、男子五勞七傷、虛乏羸瘦、女子帶下、崩中、血閉、陰蝕、蠱蛇蠱毒。此皆大略宗兆,其間變動枝葉,各依端緒以取之。

又有冷熱勞損、傷飽、房勞、驚悸、恐懼、憂恚、怵惕,又有產乳、落胎、墮下、瘀血,又有貪餌五石,以求房中之樂,此皆病之根源,為患生諸枝葉也,不可不知其本末。但向醫說,男女長幼之病,有半與病源相附會者,便可服藥也。男子者,眾陽所歸,常居於燥。陽氣遊動,強力施泄,便成勞損。

損傷之病,亦以眾矣。若比之女人,則十倍易治。凡女子十四以上,則有月事,月事來日,得風冷濕熱,四時之病相協者,皆自說之。不爾,與治誤相觸動,更增困也。處方者,亦應問之。

孫真人曰:比來田野下里家,因市得藥,隨便市上僱人搗合,非止諸不如法,至於石斛、菟絲子等難搗之藥,費人功力,賃作搗者,隱主悉盜棄之。又為塵埃穢氣入藥中,羅篩粗惡,隨風飄揚。眾口嘗之,眾鼻嗅之。藥之精氣,一切都盡,與朽木不殊。又復服餌不能盡如法。

服盡之後,反加虛損,遂謗醫者處方不效。夫如此者,非醫之咎。自緣發意甚誤,宜熟思之。

玉華子云:知邪思者,覺也。斷邪思者,不續也。人之有疾,必有所因。及知其因,則謹於未因,及去其因,勿復其因,此愈疾之功也。斷念之覺,由於不續。每覺每去,勿續則已。故曰:瞥求是病,不續是藥。

張大復曰:殺物以療病,不若全物以療之之善也。昔予舅氏之病疹也。外大父將求鸛卵而療焉。既得之矣,鸛且逐卵而僕於地。大父傷之曰:有死子而求生之,有生卵而必傷之,何見之舛也。遂舍之。夜半疹愈。夫使食卵而愈,未有不以為卵驗矣。鸛有其卵而子得生,亦非鸛之能生之也。

白話文:

醫家難事有三情

陶弘景認為:煎煮藥湯要用小火,讓湯微微沸騰。藥水的用量要依據處方,大致上,二十四味藥材,用一斗水,煎煮成四升,以此類推。但瀉下藥的藥湯,需要水少而藥汁多;補益藥的藥湯,則需要水多而藥汁少,藥水比例不可不當。要用乾淨的布,用兩人合抱粗細的木棍絞壓藥汁,過濾掉藥渣,再用紙蓋好密封。溫熱的藥湯不要用鐵器盛裝服用。藥湯最好微微沸騰,熱則容易服用,冷則容易嘔吐。

李時珍認為:陶弘景所說的是古代的方法。現在小劑量的藥方,一兩藥材,大約用兩杯水作為標準。藥材多就加水,藥材少就減水。如果藥材多而水少,藥材的功效就無法完全發揮;如果藥材少而水多,則會煎煮耗損藥材的藥力。煎藥時,一定不能用銅、鐵器,要用銀器或瓦罐,洗乾淨後密封好,並且要仔細看管。必須了解火候,不能過火或不足。最好用木炭或蘆葦作燃料。水要用新汲取的甘甜的水。

流水、井水、沸水等,都各有其使用方法。發汗藥,必須用猛火煎煮,趁熱服用;攻下藥,也要用猛火煎煮至熟透,如果用了硝石、雄黃等藥材,則需再煎煮一次,溫服。補益中氣的藥,要用慢火煎煮,溫服。陰寒急症,也要用猛火快速煎煮服用。還有陰寒煩躁,以及夏季伏陰在體內者,宜用冷水沖服。

孫思邈認為:各種疾病的根本原因,包括中風、傷寒、寒熱、溫瘧、中惡、霍亂、大腹水腫、腸絞痛、腹瀉、大小便不通、呃逆、氣喘、咳嗽、嘔吐、黃疸、消渴、積水、癖好怪異的食物、堅硬的積塊、癥瘕、驚嚇、癲癇、鬼魅作祟、喉嚨阻塞、牙痛、耳聾、目盲、刀傷、跌打損傷、癰腫、惡瘡、痔瘡、廔管、瘤、癭,男子五勞七傷、體虛瘦弱,女子帶下、崩漏、閉經、陰道潰爛、蠱毒等。這些都是疾病的大致徵兆,其間變化繁多,要根據具體情況診治。

此外,還有因冷熱勞損、飲食過飽、房事過度、驚悸、恐懼、憂鬱憤怒、心神不安等引起的疾病;還有產後、流產、胎兒墜落、瘀血等疾病;還有因貪食五石藥物以求房中之樂而引起的疾病,這些都是疾病的根源,會導致各種併發症,不可不知其本末。只要向醫生說明病情,男女老幼的疾病,有一半是與病因相關的,就能對症下藥。男子是陽氣聚集之處,常處於燥熱狀態。陽氣活動頻繁,精力過度消耗,就會導致勞損。

損傷性疾病也很多。與女子相比,男子的疾病更容易治療十倍。十四歲以上的女子,都有月經,月經來潮期間,如果遇到風寒濕熱等四時之邪,都會自己說出來。否則,治療過程中若觸動到這些因素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開處方的人,也應該詢問這些情況。

孫思邈認為:現在鄉村農家,從市場上買藥,隨便僱人研磨,不僅方法不對,像石斛、菟絲子等難以研磨的藥材,費時費力,僱人研磨時,僱工常會偷竊藥材。而且,藥材會沾染灰塵污穢之氣,篩選粗糙,隨風飄揚。許多人嘗過,許多人聞過,藥材的精華都消失了,如同朽木一般。服用藥物也不完全按照規定方法來。

服用完畢後,反而更加虛弱,於是便誹謗醫生開的方子無效。這樣的情況,並不是醫生的錯,而是病人自己一開始就弄錯了,應該仔細思考。

玉華子認為:知道邪念是覺悟,斷除邪念是永不復發。人生病,必然有原因。知道了原因,就要謹慎避免再次發生;去除了原因,就不要再讓它發生,這就是治癒疾病的關鍵。斷念的覺悟,在於永不復發。每次覺察到,每次去除,不要讓它再次發生就可以了。所以說:瞥見病因是病,斷除病因是藥。

張大復認為:殺生來治病,不如用全物來治病好。從前我的舅舅得了疹子病,我外祖父想找鸛鳥蛋來治療。得到蛋後,鸛鳥卻追逐著蛋跌倒在地。外祖父感嘆說:用死去的東西來求生,用活的蛋卻傷害了它,這不是很矛盾嗎?於是就放棄了。半夜疹子就好了。如果吃了蛋就好了,人們肯定會認為是鸛鳥蛋的功效。鸛鳥有蛋,小鳥才能出生,也不是鸛鳥有能力讓小鳥出生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