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十一(附余)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一(附余) (9)

1. 尊生十二鑑

夜半後合會,生子中壽,聰明智慧。雞鳴合會,生子下壽,克父母。此乃天地之常理也。

《千金要方》云;患赤目,須忌房事。不然,令人患內障。

《千金要方》云:善攝生者,凡覺陽事轉盛,必謹而抑之,不可縱心竭意,以自賊也。若一度製得,則一度火滅,一度增油。若不能制,縱情施瀉,即是膏火將滅,更去其油,可不深自防。

《千金要方》云:夜夢惡,不須說。旦以水面東噀之。咒曰:惡夢著草木,好夢成寶玉。即無咎也。

巢氏《病源論》云:人臥不寤,皆是魂魄外遊,為他邪所枕錄,欲還未得,致成魘也。忌火照,則神魂不復入,乃至於死。而人有於燈光前魘者,是本由明出,故不忌火。

葛洪《肘後方》云:人忽不寤,勿以燈照之,殺人。但痛齧其踵及足拇指甲際而唾其面,則活。取韭搗汁,吹鼻中。薤汁亦得。冬月用韭根汁灌於口中。

《瑣碎錄》云:浴出不可和衫裙寢熟。恐成外腎疼,腰背拳曲。

方勻《泊宅篇》云:眼疾不可浴。浴則病,甚至有失明者。能斷沐頭,則一生無眼疾。

《沐浴身心經》云:沐浴用五種香湯。一者白芷,能去三尸。二者桃皮,能辟邪氣。三者柏葉,能降真仙。四者零陵香,能集靈聖。五者青木香,能消穢召真。

《本草》云:甑氣水浴發,令髮長密黑潤。

《本草》云:干粳米飯,常食令人熱中,唇口乾。不可和蒼耳食,令人卒心痛。急燒倉米炭,和蜜漿服之。不爾,即死。不可與馬肉食,發痼疾。陳倉米亦然。

張文潛云:張安道每晨起食粥一大碗。空腹胃虛,穀氣便作。所補不細,又極柔膩,與臟腑相得。妙齊和尚說:山中僧每將旦一粥,甚系利害。如不食,則終日覺臟腑燥渴。蓋能暢胃氣,生津液也。東坡云:夜坐飢甚,吳子野勸食白粥,云能推陳致新,利膈養胃。

《食治通說》云:食飲以時,飢飽得中,水穀變化,沖氣和融,精血以生,榮衛以行,腑臟調平,神志安寧。正氣充實於內,元真通會於外。內外邪沴莫能幹,一切疾患無從作。

《瑣碎錄》云:啖糍餌之類過多,覺不快者,惟飲酒至醉。則既醒之後,所苦皆瘥。其效過於服藥。陳橘皮湯亦能解。

《食治通說》云:當盛暑時,食飲加意調節。緣伏陰在內,腐化稍遲。又果蓏園蔬,多將生啖。蘇水桂漿,唯冷飲生冷相值,克化尤難。微傷即飧泄,重傷即霍亂吐利。是以暑月食物,尤要節減,使脾胃易於磨化。戒忌生冷,免有腹藏之患。

《食治通說》云:好食生冷者,將為腹痛、心疼、嘔吐、泄痢之疾。好食炙煿者,將為口瘡咽痛、壅熱癰瘍之疾。

《翰府名談》云:今人食冷物,必飲湯,將溫其脾。已冰其脾,何溫之有?不若未食冷物,先飲湯溫之,繼食冷無患。

白話文:

尊生十二鑑

半夜之後行房事,生下的孩子會長壽且聰明智慧;雞鳴時行房事,生下的孩子則短命且會剋死父母。這是天地間的自然規律。

《千金要方》記載:患了紅眼病,必須忌房事,否則會導致內障。

《千金要方》記載:善於保養身體的人,一旦感覺性慾過盛,就必須謹慎克制,不可放縱情慾,以免損傷自身。如果能夠適時克制,就能如同熄滅火焰一樣,避免慾火更盛。如果不能克制,放縱泄慾,就如同快要熄滅的火堆,又去添油,豈不是自找麻煩?所以必須嚴加防範。

《千金要方》記載:夜裡做噩夢,不必講出來,早晨用清水向東吐出,並念咒:「惡夢附著草木,好夢化作寶玉。」這樣就沒事了。

巢氏《病源論》記載:人睡著後醒不過來,都是因為魂魄外出遊走,被邪祟附著,想要回來卻回不來,所以導致魘症。忌諱用火照,否則神魂無法歸位,甚至會導致死亡。但如果是在燈光下發生魘症,是因為本就處於明亮狀態,所以不忌諱用火。

葛洪《肘後方》記載:人突然醒不過來,不要用燈照,會致死。只需用力掐其腳跟和腳姆趾指甲之間,並往其臉上吐口水,就能救活。取韭菜搗成汁,吹入鼻中;薤白汁也可以。冬天用韭菜根的汁液灌入口中。

《瑣碎錄》記載:沐浴後不要穿著濕衣服睡覺,以免患上外腎疼痛,腰背彎曲。

方勻《泊宅篇》記載:眼睛有疾病的人不要洗澡,洗澡會加重病情,甚至導致失明。如果能戒掉洗頭,一生都不會得眼疾。

《沐浴身心經》記載:沐浴要用五種香料製成的湯水:一是白芷,能去除三尸蟲;二是桃皮,能辟邪;三是柏葉,能降服真仙(指邪祟);四是零陵香,能招來靈聖;五是青木香,能消除污穢,招來真氣。

《本草》記載:用蒸籠蒸汽洗頭髮,能使頭髮又長又密,烏黑亮澤。

《本草》記載:經常食用陳舊的粳米飯,會導致心煩口渴,嘴唇乾裂。不可與蒼耳同食,會導致突然心痛,應立即燒焦倉米,加蜜水服用,否則會死。不可與馬肉同食,會誘發舊疾。陳舊的倉米也是如此。

張文潛記載:張安道每天早晨起來吃一大碗粥。空腹胃虛,穀氣得以產生。粥的營養雖不精細,但非常柔膩,容易被臟腑吸收,十分有益。妙齊和尚說:山中的僧人每天清晨都喝粥,這非常重要。如果不喝,就會整天感覺臟腑乾燥口渴。因為粥能舒暢胃氣,滋生津液。蘇軾說:夜裡坐著很餓,吳子野勸我喝白粥,說它能促進新陳代謝,滋養胃部。

《食治通說》記載:飲食要按時,飢飽適中,這樣水穀才能正常運化,氣血才能調和,精血才能生成,氣血才能運行,臟腑才能平衡,精神才能安定。正氣充沛於內,元氣通達於外,內外邪氣都無法入侵,一切疾病都無法產生。

《瑣碎錄》記載:吃了糯米糕等食物過多,覺得不舒服,只要喝酒喝醉,醒來後,所有的不適都會消失,其效果比服藥還好。陳橘皮湯也能解。

《食治通說》記載:盛夏時節,飲食要格外注意調節,因為伏陰之氣在體內,腐敗較慢。而且水果蔬菜多半生吃,蘇葉水、桂皮漿等,都是冷飲,生冷之物相遇,更難消化。輕者腹瀉,重者則會霍亂嘔吐腹瀉。所以夏天飲食尤需節制,讓脾胃容易消化吸收。避免生冷,以免患上腸胃疾病。

《食治通說》記載:喜好生冷食物的人,將會患上腹痛、心痛、嘔吐、腹瀉等疾病;喜好炙烤食物的人,將會患上口腔潰瘍、咽喉疼痛、癰腫熱毒等疾病。

《翰府名談》記載:現在的人吃冷的東西,一定要喝熱湯,想溫暖脾胃。但脾胃已經被冷東西冰到了,怎麼溫暖?不如先喝熱湯溫暖脾胃,然後再吃冷的東西,就不會有問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