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十一(附余) (7)
卷二十一(附余) (7)
1. 尊生十二鑑
往三行而病遽起,反至不救者多矣。飲食不節,反輕為重,反安為危者,歷歷有之。此天下之通弊,惟賢者知之。
《本草衍義》云:身以安樂為本,安樂以保養為本。本既固,疾病何由而生,夭橫何由而至。攝生之道,無逮於此。夫草木無知,猶假灌溉。矧人為萬物之靈,豈不資保養。然保養之義,其理萬計。約而言之,其術有三。一養神、二惜氣、三堤疾。忘情去智,恬憺虛無,雜事全真,內外無寄。
如是,則神不內耗,境不外惑,真一不雜,神自寧矣。此養神也。抱元一之本根,固歸真之精氣,三焦定位,六賊忘形,識界既空,大同斯契,則氣自定矣。此惜氣也。飲食得宜,溫涼合度,出處無犯於八邪,寤寐不可以勉強,則身自安矣。此堤疾也。
和氣湯,專治一切客風怒氣、怨氣、抑鬱不平之氣。先用一忍字,後用一忘字。
上二味和勻,不語唾送下。服後更飲醇酒五、七杯,使熏然半酣尤佳。
快活無憂散,除煩惱,斷妄想。
上二味等,研為極細末,用清淨湯調服。凡合此藥,先要灑掃一淨室。窗欞虛朗,前列小檻,栽花種竹,貯水養魚。室中設一幾、一榻、一蒲團。每跏趺靜坐,瞑目調息,將前藥服之。至三炷香久,任意所適,或散步空庭,吟弄風月,或展玩法帖名畫,或歌古詩二、三首。倦則啜苦茗一甌,就枕偃息。
久之,覺神清氣爽,天君泰然,不知人間有煩惱,不見我心有妄想,斯則效可睹矣。
我命在我,不在於天。愚人所自致百病風邪者,皆由恣意極情,不知自惜,故虛損生也。譬如枯朽之木,遇風即折;將崩之岸,值水先頹。今若不能服藥,但知愛精節情,亦得一、二百年壽也。
《吳山裡人日記》云:太上曰:真人在己,莫問鄰。老子曰:事天治人莫如嗇,是為深根固蒂、長生久視之道。則彼家採戰之說,決非真道可知矣。其原始於富貴。人既欲長生,又耽情欲。方術之士因進其說,以逢其欲,而要重糈。據余所見,士大夫誤信而誤用之,弱者必夭,強者必衰,大都不得終其天年,況長生乎。
夫參、耆,草木也,可以補虛。酒肉、長食也,可以助羸。秋石、河車,人所棄也,制而服之,可以起廢。如所云二絃真氣,童少津液,豈得無補。但採取之法,既無真傳;臨境之時,又多危險。所得者少,所失者多,不如一切屏絕可也。
《奉親養老書》云:老人之食,宜其溫熱熟軟,忌黏硬生冷。每日晨朝,宜以醇酒先進平補下元藥一服,女人則平補血海藥一服,無燥熱者良。尋豬、羊腎,煮一杯壓之,五味蔥薤鶉膐等粥皆可。至辰時,服人參平氣散一服,然後次第以順四時溫軟飲食進之。食後引行一、二百步,令運動消散。
白話文:
尊生十二鑑
過去很多人因為放縱行為而疾病突然發作,最終無法挽救。飲食不節制,小病變重病,安逸反而招致危險的例子,比比皆是。這是天下普遍的弊病,只有賢明的人才能明白。
《本草衍義》說:以安樂為本,安樂則需保養為本。根本穩固了,疾病從何而來,夭亡又從何而至呢?養生的道理,莫過於此。草木尚且需要灌溉,何况人乃萬物之靈,豈能不靠保養?然而保養的道理,方法無數。簡單來說,其方法有三:一養神、二惜氣、三堤疾。忘掉情慾,摒棄聰明才智,保持恬淡虛無的狀態,專注於自身,內外沒有牽掛。
這樣,神氣就不會內耗,不被外境迷惑,真氣就不會混雜,精神自然安寧,這就是養神。 保持元氣的根本,固守真氣精華,三焦部位正常運作,六邪之氣消失,意識境界空明,與道契合,則氣自然平和,這就是惜氣。飲食得當,溫涼適中,避免外邪侵犯,睡眠起居不勉強,則身體自然健康,這就是堤疾。
和氣湯,專治一切外感風邪、怒氣、怨氣、鬱悶之氣。先要忍耐,後要忘掉煩惱。
(藥方略)服用後再喝五七杯醇酒,微醺最好。
快活無憂散,消除煩惱,斷除妄想。
(藥方略)服用此藥前,要先清掃房間,窗戶明亮,擺放花草竹木,養魚蓄水。室內設一張桌子、一張床、一個蒲團。每天盤腿靜坐,閉目調息,服用此藥。三炷香後,可隨意活動,散步庭院,賞花弄月,欣賞字畫,吟詠詩歌。累了就喝杯茶,休息片刻。
久而久之,就會感到精神爽朗,心情舒暢,不知人間有煩惱,不見心中有妄想,其效果可見一斑。
我的命運掌握在我自己手中,不在於天。愚蠢的人之所以百病纏身,都是因為放縱情慾,不懂得愛惜自己,導致虛損。就像枯朽的樹木遇風即折,將崩的河岸遇水即塌。如果不能服藥,只要懂得愛惜精氣,節制情慾,也能活一百二百年。
《吳山裡人日記》說:太上老君說:「真人存在於自身,不要去問別人。」老子說:「事奉上天,治理人間,沒有比節儉更好的了。」這就是深根固蒂、長壽之道。那些追求長生不老的方術,決非正道。其根源在於富貴。人既想長生,又沉溺於情慾。方術之士就利用這種想法,迎合他們的慾望,謀取暴利。據我所見,士大夫誤信並濫用這些方法,體弱者必然夭亡,強壯者也必然衰弱,大多都活不到天年,更何況長生不老呢?
人參、黃耆是草木,可以補虛;酒肉、五穀是長養之物,可以壯體;秋石、河車是人所丟棄之物,加工後服用,可以起死回生。像那些所謂的真氣、童子精華、津液,確實有補益作用。但是採集的方法,沒有真正的傳承;使用的時機,又充滿危險。得到的少,失去的多,不如完全摒棄為好。
《奉親養老書》說:老人的飲食,宜溫熱熟軟,忌黏硬生冷。每天清晨,宜先服用溫補腎陽的藥物(女人則補血),無燥熱者為佳。然後吃豬羊腎,煮一杯壓榨汁,或五味蔥薤鶉膐粥等。辰時(約上午7-9點),服用人參平氣散,然後再根據季節,食用溫軟的飲食。飯後步行一百二步,促進消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