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)

1. 附方

六君子湯(見第十六)

東垣硃砂安神丸,治心亂煩熱怔忡,心神顛倒,兀兀欲吐,胸中氣亂而熱,有似懊憹之狀。皆膈上血中伏熱,蒸蒸不安。宜用權法以鎮陰火之浮行,以養上焦之元氣。用甘草之甘溫補之。當歸、生地又為長生陰血之聖藥。黃連去心煩,除濕熱。

硃砂納浮游之火而安神明。

硃砂(一錢,研、水飛),黃連(淨、酒炒,一錢半),甘草(炙,五分),生地黃,當歸頭(各一錢)

上為極細末,蒸餅為丸,如黃米大。每服十丸,津唾嚥下。

集驗龍腦安神丸,治男婦小兒五積癲癇。無問遠年近日,發作無時。但服此藥,無不痊愈。

龍腦(研),麝香(研),牛黃(研,各三錢),犀角屑,茯苓(去木),人參(去蘆),麥門冬(去心),硃砂(水飛,各二兩),金箔(三十五片),馬牙硝(二錢),甘草(炙),地骨皮,桑白皮(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煉蜜和丸如彈子大,金箔為衣。如有風癇病歲久,冬月用溫水化下,夏月用涼水化下,不拘時候。如病二三年,日進三服。小兒一丸分作二服。又治男婦虛勞發熱喘嗽,新汲水一盞化開服,喘滿痰嗽立止。又治男子婦人語澀舌強。食後溫、涼水化下,日進三服。

仲景桂枝湯,《傷寒論》云:太陽中風,陽浮而陰弱。陽浮者熱自發,陰弱者汗自出。嗇嗇惡寒,淅淅惡風,翕翕發熱,鼻鳴乾嘔者,桂枝湯主之。此仲景治中風第一方也。雖云取微汗,實則和榮衛而助中氣。其藥即建中湯小變。近醫以中風自汗,竟認桂芍為斂汗之藥,冤哉。

桂枝,芍藥(炒),生薑(各三兩),甘草(炙二兩),大棗(劈,二十枚)

煎服法:同前第十七桂枝附子湯。

仲景麻黃湯,(見第十六)

和劑涼膈散,治大人小兒積熱,煩躁多渴,面熱,唇焦,咽燥,舌腫,喉閉,目赤,鼻衄,頷頰結硬,口舌生瘡,譫語狂妄,腸胃燥澀,便溺閉結,睡臥不安,一切風壅。

梔子仁,連翹,薄荷,黃芩,甘草(各一兩半),大黃,芒硝(各半兩)

上為粗末。每一兩,水二盞,竹葉七片,煎至一盞。去滓。入蜜少許,食後服。加姜煎亦得。去六經熱。減大黃、芒硝,加桔梗、甘草、人參、防風,治肺經邪熱。咳嗽有痰,加半夏。涼膈與四物各半服,能益血泄熱,名雙和散。錢氏去連翹,加藿香、石膏,為瀉黃散。(《寶鑑》連翹四兩、硝黃各二兩,余各一兩。)

黃連解毒湯(見第十七)

消腫湯,治馬刀瘡。

柴胡(二錢),連翹(三錢),當歸尾,甘草(各一錢),生黃芩,紅花(少許),黃連,鼠黏子(炒,各一錢),栝蔞根,黃耆(各一錢半)

上件每服五錢,或一兩,水煎熱服,食後。

白話文:

【附方】

六君子湯(參考第十六條)

東垣硃砂安神丸,治療心緒混亂、煩躁熱情、驚悸怔忡,心神失調,昏昏欲嘔,胸部氣亂且熱,類似懊惱的症狀。這都是膈上血液中的潛藏熱氣,蒸騰不安所致。應採取權宜之計來抑制陰火的浮動,以滋養上焦的元氣。使用甘草的甘溫補充之效。當歸、生地黃是長生陰血的良藥。黃連可以去除心煩,消除濕熱。

硃砂能收斂遊離的火氣,安撫神智。

硃砂(一錢,研磨、水洗),黃連(淨、酒炒,一錢半),甘草(炙,五分),生地黃,當歸頭(各一錢)

將上述材料研磨成極細粉末,以蒸熟的小麥麵團製成丸,大小如黃米。每次服用十粒,用口水吞下。

集驗龍腦安神丸,治療男性、女性及兒童的各種積聚、癲癇。無論是多年還是近期發作,無定時發作。只要服用這種藥,都能得到康復。

龍腦(研磨),麝香(研磨),牛黃(研磨,各三錢),犀角屑,茯苓(去木質部分),人參(去蘆),麥門冬(去心),硃砂(水洗,各二兩),金箔(三十五片),馬牙硝(二錢),甘草(炙),地骨皮,桑白皮(各一兩)

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粉,以煉蜜製成丸,大小如彈珠,以金箔包覆。若風癇病長期未癒,冬季可用溫水溶解服用,夏季可用冷水溶解服用,不受時間限制。若患病二三年,每日進服三次。兒童一丸分作二次服用。同時,此藥還能治療男女虛勞、發熱、喘咳,用新打的井水溶解服用,喘息、咳嗽可立即停止。此外,還能治療男女語言不清、舌頭僵硬。飯後以溫水或冷水溶解服用,每日進服三次。

仲景桂枝湯,《傷寒論》記載:太陽經中風,陽氣浮動而陰氣虛弱。陽氣浮動導致熱自發,陰氣虛弱則汗自出。畏寒,畏風,身體發熱,鼻塞、乾嘔,以桂枝湯為主。這是張仲景治療中風的第一個方劑。雖然說是要取得微汗,實際上是調和營衛,幫助中氣。其藥方即建中湯稍作變更。近代醫學將中風自汗,誤認為桂枝、芍葯是收斂汗液的藥,真是冤枉。

桂枝,芍葯(炒),生薑(各三兩),甘草(炙二兩),大棗(劈開,二十枚)

煎煮服用方法:參照第十七條桂枝附子湯。

仲景麻黃湯,(參考第十六條)

和劑涼膈散,治療成人、兒童的積熱,煩躁多渴,面部發熱,嘴脣乾燥,咽喉乾燥,舌頭腫脹,喉嚨堵塞,眼睛紅腫,鼻出血,頜頰部結硬,口腔、舌頭生瘡,譫語狂妄,腸胃乾燥,大小便閉結,睡眠不安,所有由風邪引起的阻塞。

梔子仁,連翹,薄荷,黃芩,甘草(各一兩半),大黃,芒硝(各半兩)

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粗末。每次一兩,加入二碗水,七片竹葉,煎煮至一碗。去渣,加入少量蜂蜜,飯後服用。加入薑煮也可以。可以去除六經的熱。減少大黃、芒硝的量,加入桔梗、甘草、人參、防風,治療肺經的邪熱。咳嗽有痰,加入半夏。涼膈與四物各半服用,能滋補血液、清除熱氣,名為雙和散。錢氏去連翪,加入藿香、石膏,成為瀉黃散。(《寶鑑》連翪四兩、硝黃各二兩,其他各一兩。)

黃連解毒湯(參考第十七條)

消腫湯,治療馬刀瘡。

柴胡(二錢),連翹(三錢),當歸尾,甘草(各一錢),生黃芩,紅花(少許),黃連,鼠黏子(炒,各一錢),栝蔞根,黃耆(各一錢半)

以上每服五錢,或一兩,用水煎煮熱服,飯後服用。

當歸飲子,治療瘡疥風癬,濕毒燥癢瘡。

當歸,白芍葯,川芎,生地黃,白蒺藜,防風,荊芥(各一兩),何首烏,黃耆,甘草(各五錢)

以上切碎。每次一兩。用水煎煮。或者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二錢也可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