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十一(附余) (2)
卷二十一(附余) (2)
1. 病則
孫真人曰:古來醫人皆相嫉害。扁鵲為秦太醫令李醯所害,即其事也。一醫處方,不得使別醫和合。脫或私加毒藥,令人增疾,漸以致困。如此者非一,特須慎之。寧可不服其藥,以任天真。不得使愚醫相嫉,賊人性命,甚可哀傷。
陶弘景曰:王公貴勝,合藥之日,悉付群下。其中好藥貴石,無不竊換。乃有紫石英、丹砂吞出洗取,一片動經十數過賣。諸有此例,巧偽百端。雖復監檢,終不能覺。以此療病,故難即效。如斯並是藥家之盈虛,不是醫人之淺拙也。
龔廷賢曰:北方有患病者,每延醫至家,不論病之輕重,時刻欲效。否則即復他求,朝秦暮楚。殊不知人稟有虛實,病感有淺深。且夫感冒腠理之疾,一二劑可愈;至於內傷勞瘵之證,豈可以一二劑而愈哉?此習俗之弊,誤人者多矣。惟智者辨之。
寇宗奭曰:夫病不可治者,有六失。失於不審,失於不信,失於過時,失於不擇醫,失於不識病,失於不知藥。六失之中,有一於此,即為難治。非只醫家之罪,亦病家之罪也。矧有醫不慈仁,病者猜鄙,二理交馳,於病何益。由是言之,醫者不可不慈仁,不慈仁則招非。病者不可猜鄙,猜鄙則招禍。惟賢者洞達物情,各就安樂,亦治病之一說耳。
蘇東坡曰:脈之難明,古今之所病也。至虛有盛候,大實有羸狀。疑似之間,便有死生之異。士大夫多秘所患以求痊,驗醫能否,使索病於冥漠之中,辨虛實冷熱於疑似之間。醫者不幸而失,終不肯自謂失也,巧飾遂非以全其名。間有謹願者,雖合主人之言,亦參以所見,兩存而雜治。
吾平生求醫,蓋於平時默驗其工拙。有疾求療,必盡告以所患,使醫瞭然知患之所在,然後診之。虛實冷熱,先定於中,脈之疑似,不能惑也。故雖中醫,治吾疾常愈。吾求疾愈而已,豈以困醫為事哉。
褚澄曰:用藥如用兵,用醫如用將。善用兵者,徒有車之功。善用藥者,姜有桂之用。知其才智,以軍付之,用將之道也。知其方伎,以生付之,用醫之道也。世無難治之疾,有不善治之醫。藥無難代之品,有不善代之人。非命而絕,從可知矣。
《素問》曰:拘於鬼神者,不可與言至德。惡於針石者,不可與言至巧。病不許治者,病必不治,治之無功矣。
王符潛夫論曰:疾棄醫藥,更往事神,故至於死亡。不自知為巫所欺誤,乃反恨事巫之晚,此熒惑細民之甚者也。
白話文:
病則
自古以來,醫生之間常有互相嫉妒和陷害的情況。例如扁鵲就曾被秦國太醫令李醯所害,這就是一個例子。一位醫生開出的處方,不應該讓其他醫生擅自更改或添加藥物。如果有人私下添加毒藥,導致病情加重,最終危及性命,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,所以一定要謹慎。寧可不服藥,順其自然,也不要讓庸醫互相傾軋,危害患者性命,這實在令人悲痛。
富貴人家配製藥物,常將藥材交給下人處理,其中珍貴的藥材和藥石,往往被偷偷調換。例如紫石英、硃砂等,會被多次清洗、篩選後再販售,手法巧妙,防不勝防,即使嚴加監管,也難以察覺。用這種方法炮製的藥物,療效自然難以保證。這些都是藥材本身的質量問題,並非醫生技藝不精。
北方有些病人,請醫生到家裡看病,不論病情輕重,都要求藥到病除,否則就另請醫生,朝三暮四。殊不知,人的體質有虛實之分,疾病的輕重也不一樣。像感冒這種表證,一兩劑藥就能治好;但如果是內傷或勞損,怎麼可能一兩劑藥就能痊癒呢?這種風氣很不好,誤導了不少人,只有聰明人才能辨別真偽。
疾病無法治愈,有六種原因:診斷失誤、缺乏信任、治療不及時、選擇醫生不當、不了解病情、不了解藥物。只要出現其中一種情況,就難以治愈。這不僅是醫生的責任,也是病人的責任。更何況,如果醫生缺乏慈悲仁愛之心,病人又猜忌鄙薄,兩者互相抵觸,對病情毫無益處。因此,醫生必須慈悲仁愛,否則會招致非議;病人不可猜忌鄙薄,否則會招致禍患。只有聰明人才能洞察事理,各得其所,這也是治病的一個道理。
脈象很難辨別,這是古今醫家共同的難題。極度虛弱的病人,有時會有盛況的症狀;非常強壯的人,有時會有虛弱的表現。在疑似之間,往往就決定了生死。士大夫多隱瞞病情,想求得痊癒,試探醫生的能力,讓醫生在茫然中尋找病因,在疑似之間辨別虛實寒熱。醫生如果不幸判斷失誤,往往不肯承認,巧言令色來掩飾自己的錯誤,以保全名聲。有些謹慎的醫生,雖然會遵照病人的描述,但也會結合自己的觀察,兩種意見並存,綜合治療。
我一生求醫,都是事先暗中觀察醫生的醫術高低。一旦生病求醫,我一定會將病情詳細告知醫生,讓醫生清楚了解病情的所在,然後再診脈。虛實寒熱,心中已有定論,脈象的疑似,也無法迷惑我。所以即使是中等水平的醫生,也能治好我的病。我只是想治好病而已,豈會故意刁難醫生呢?
用藥如同用兵,用醫如同用將。善於用兵的人,能充分發揮兵器的作用;善於用藥的人,能恰當運用藥物。了解將領的才能,將兵權交給他,這是用將之道;了解醫生的醫術,將性命交託給他,這是用醫之道。世上沒有治不好的病,只有不會治病的醫生;藥物沒有無法替代的藥品,只有不會替代藥物的人。非天命而死,是可以預知的。
《素問》說:拘泥於鬼神的人,不能與他談論至高的德行;厭惡針灸的人,不能與他談論精巧的技藝。病人不允許治療,疾病就一定不會痊癒,治療就沒有任何效果。
王符在《潛夫論》中說:生病卻放棄醫療,轉而求神拜佛,最終導致死亡。他們不自知被巫師欺騙,反而後悔求神拜佛太晚,這是迷惑百姓最厲害的手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