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十一(附余) (1)
卷二十一(附余) (1)
1. 卷二十一(附余)
2. 病則
《史記》曰:病有六不治。驕恣不論於理,一不治也。輕身重財,二不治也。衣食不能適,三不治也。陰陽並臟氣不定,四不治也。形羸不能服藥、五不治也。信巫不信醫,六不治也。
秦觀《勸善錄》云:今人或為湯火所傷,或為針刀誤傷,手足痛已難忍,必號叫求救。至於暫時頭昏腹痛,或小可疾病,便須呼醫買藥,百般救療,於我自身,愛惜如此。至於生物,則恣意屠宰,不生憐憫。未論佛法,明有勸戒。未論天理,明有報應。若不仁不恕,惟知愛物,亦非君子長者之所當為。諦觀物情,當念眾生。不可不戒。不可不戒。
沈蓮池曰:世人有疾,殺牲祀神,以祈福祐。不思己之祀神,欲免死而求生也。殺他命而延我命,逆天悖理,莫甚於此矣。夫正直者為神,神其有私乎?
寇宗奭曰:治婦人,雖有別科,然亦有不能盡聖人之法者。今豪足之家,居奧室之中,處帷幔之內,復以帛蒙手臂,既不能行望色之神,又不能殫切脈之巧,四者有二缺焉。黃帝有言曰:凡治病,察其形氣色澤。形氣相得,謂之可治。色澤以浮,謂之易已。形氣相失,謂之難治。
色夭不澤,謂之難已。又曰:診病之道,觀人勇怯,骨肉皮膚,能治其情,以為診法。若患人脈病不相應,既不得見其形,醫人只據脈供藥,其可得乎?如此言之,烏能盡其術也。此醫家之公患。世不能革,醫者不免盡理質問。病家見所問繁遝,為醫業不精,往往得藥不肯服。
似此甚多。扁鵲見齊候之色,尚不肯信,況其不得見者乎。嗚呼!可謂難也已。
王海藏云:常人求診拱默,苟令切脈,試其能知病否。且脈者,人之氣血,附於經絡。熱勝則脈疾,寒勝則脈遲。實則有力,虛則無力。至於得病之由及所傷之物,豈能以脈知乎?故醫者不可不問其由,病者不可不說其故。孫真人云:未診先問,最為有準。
丹溪云:病而服藥,須守禁忌。孫真人《千金方》言之詳矣,但不詳言所以禁忌之由。敢陳其略,以為規戒。夫胃氣者,精純沖和之氣。人之所賴以為生者也。若謀慮神勞,動作形苦,嗜欲無節,思想不遂,飲食失慮,藥餌違法,皆能致傷。況傷之後,須用調補。恬不知怪,而又恣意犯禁。
舊染之疾,與日俱積。吾見醫將日不給,而傷敗之胃氣,無復完全之望,去死近矣。
龔廷賢曰:南方人有患病者,每延醫至家診視後,只索一方,令人購藥於市。不論藥之真偽新陳,有無炮炙制度,輒用服之。不效,不責己之非,惟責醫之庸。明日遂易一醫。如是者數,致使病證愈增。而醫人亦惑亂,莫知其所以誤也。籲!此由病家之過歟?抑醫家之不明歟?
王海藏曰:病人服藥,必擇人煎藥,能識煎熬製度。須令親信恭誠至意者。煎藥銚器,除油垢腥穢。必新淨甜水為上。量水大小,斟酌以慢火煎熬。分數用紗濾去滓,取清汁服之,無不效也。
白話文:
病則
《史記》記載,有六種病人難以醫治:一、驕傲放縱,不聽勸告;二、輕視自身健康,只顧錢財;三、飲食起居不規律;四、陰陽失調,臟腑氣血紊亂;五、身體虛弱,無法服用藥物;六、相信巫術而不相信醫生。
秦觀在《勸善錄》中說:現代人稍微受點傷,比如燙傷、割傷,或是針灸刀傷,手腳疼痛難忍,就會大喊大叫求救。但對於輕微的頭昏、腹痛等小病,卻要立刻找醫生買藥,千方百計治療,如此愛惜自身。然而對待其他生物,卻任意宰殺,毫不憐憫。不說佛法中的勸戒,單從天理人倫來看,也有報應。不仁不義,只知自私自利,絕非君子長者應有的行為。應當體察萬物之情,念及眾生,不可不戒!不可不戒!
沈蓮池說:世人患病,就殺牲祭神,祈求保佑,卻不反思自己祭神,是想免死求生。殺害別的性命來延長自己的性命,這是違背天理人倫,最為惡劣的行徑。正直的人才是神明,神明會有私心嗎?
寇宗奭說:治療婦科疾病,雖然有專門的醫術,但也不能完全遵循聖賢的醫理。現在富貴人家,住在深宅大院,帷幔遮蔽,甚至用布蒙住手臂,醫生既不能觀察其面色,也不能精細診脈,四種診斷方法至少缺失兩種。黃帝說:凡是治療疾病,要觀察病人的形體、氣息、面色、光澤。形體氣息相符,表示可以治癒;面色光澤紅潤,表示病情容易好轉;形體氣息不相符,表示病情難以治癒;面色萎黃晦暗,則表示病情難以好轉。又說:診斷疾病的方法,要觀察病人的勇怯,骨骼肌肉皮膚等,能夠診斷出病人的情志,作為診斷方法。如果病人的脈象和病情不相符,又不能觀察病人的形體,醫生只根據脈象用藥,怎麼能治好病呢?這樣說來,怎麼能完全掌握醫術呢?這是醫家的通病,世人無法改變,醫生也不得不盡力詢問病情。病人看到醫生問的問題繁多瑣碎,就認為醫生醫術不精,往往拿到藥也不肯服用。
這種情況很多。扁鵲看齊桓公的臉色,尚且不敢輕易下結論,何況是不能親自診察的呢?唉,可謂難矣!
王海藏說:一般人求診時默不作聲,只讓醫生切脈,試探醫生能否知道病情。然而脈象是人體氣血在經絡上的反映,熱盛則脈搏急促,寒盛則脈搏遲緩;實證則脈搏有力,虛證則脈搏無力。至於得病的原因和受傷的物品,怎麼能從脈象中知道呢?所以醫生不可不詢問病因,病人不可不說明病情。孫真人說:診病之前先詢問病情,是最準確的方法。
朱丹溪說:生病服用藥物,必須遵守禁忌。孫真人《千金方》中詳細說明了這些禁忌,但沒有詳細說明禁忌的原因。我斗膽略述一二,作為規戒。胃氣是精純平和之氣,是人賴以生存的根本。如果思慮過度,勞累過度,嗜欲無節,思想不遂,飲食不當,服藥違法,都會損傷胃氣。況且,胃氣受損之後,需要調補。卻不知保養,又任意違反禁忌,舊病日積月累,我見過很多醫生日夜操勞,卻因胃氣受損,再也無法康復,不久便死去。
龔廷賢說:南方人患病,常常請醫生到家裡診治,看完病只開一個方子,讓病人到藥店買藥。不管藥物的真偽、新舊、是否炮製,就服用。如果藥效不好,不責備自己,只責備醫生庸醫,第二天就換一個醫生。這樣反覆幾次,病情反而加重。醫生也迷惑不解,不知道為什麼會誤診。唉,這是病人的錯呢?還是醫生的不明智呢?
王海藏說:病人服用藥物,必須選擇人煎藥,而且要識得煎藥的程序。必須請可靠忠誠的人,用新的乾淨的器皿煎藥,除去油污腥穢,最好用乾淨的清水。控制好水量,用小火慢慢煎熬。煎好後用紗布過濾藥渣,取清汁服用,這樣一定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