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十(附余)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(附余) (5)

1. 醫範

金石之性,稟五行而厚薄。其類不一,其性必偏。而人之身,感陰陽寒暑之偏而有病。病以偏而感,藥以偏而用,必相攻而後相濟。用之不善,則無毒者亦毒矣。必欲醫者知用藥之為毒,而不敢輕。辨君臣佐使之制,調溫涼燥濕之宜,審表裡吐納之方,達造化性命之理,則雖毒不毒矣。

故其職以聚毒藥為主者,重之也?)

歲終,則稽其醫事以制其食。十全為上。十失一,次之。十失二,次之。十失三,次之。十失四為下。(稽,計也。食,祿也。十全謂所治十人皆愈也。失謂其不效者。失四為下,則其祿最薄。失五者黜之而無祿。罰之重者,重民命也。豈他職之可比也。)

疾醫,掌養萬民之疾病。四時皆有癘疾。春時有痟首疾,夏時有癢疥疾,秋時有瘧寒疾,冬時有嗽上氣疾。(天有六氣,謂陰陽風雨晦明,皆足以傷形。人有六疾,謂寒熱末腹惑心,皆足以傷氣。運行於榮衛,周流於四肢。交通則為和,有餘、不足則為疾。苟調養不得其道,而與之值焉。

是以氣疾交攻,甚者或至於病。此疾醫於治病言養者,精察夫六疾之本,而順適夫六氣之運,此醫之良者也。癘疾者,氣不和之疾。痟,酸削也。首疾,頭痛也。嗽,咳也。上氣,逆喘也。凡人四時之間,冬傷於寒,陽主於內。春木用事,而陽發於外,然後寒氣搏之,為痟首之疾。

春木為肝,而主色。火勝於夏,以子勝母,故暑氣溢而為疥癢之疾。夏傷於暑,陰主於內。秋金用事,而陰發於外,然後暑氣搏之,為瘧寒之疾。秋金為肺,而主聲。水勝於冬,以子勝母,故寒氣壅而為嗽上氣疾。是四者,皆四時不和之氣,故謂之癘。)

以五味、五穀、五藥養其病,以五氣、五聲、五色眡其死生。兩之以九竅之變,參之以九臟之動。(五味醯、酒、飴蜜、薑、鹽之屬。五穀麻、黍、稷、麥、豆也。五藥草、木、蟲、石、谷也。養猶治也。病由氣勝,負而生氣之羸,則攻之。其不足則養之也。五氣者,肝氣溫,心氣熱,脾氣和,肺氣涼,腎氣寒是已。

五聲者,肝聲呼,心聲嘆,脾聲歌,肺聲哭,腎聲呻是已。五色者,肝色青,心色赤,脾色黃,肺色白,腎色黑是已。三者劇易之徵見於外。察其盈虛休王,則吉凶可知矣。九竅者,陽竅七,兩耳、兩目、兩鼻、一口也。陰竅二,大小二府也。竅謂其有形而見於外者。兩之謂陰陽,變謂陰陽之變。

觀其證之變而有通塞之二候。九臟者,正臟五,謂肺、心、肝、脾、腎,及六腑中胃、膀胱、大腸、小腸四者。臟謂皆有形而藏於內者。參之謂陽陰與沖氣。察其脈之動,而有浮、中、沉之三部。以要而言,九臟皆不出於五臟,而上關九竅。兩之參之而得其要。則五要可用,而醫無過誤之失矣。

白話文:

醫範

金石藥材的效用,依五行而有所不同,其種類繁多,藥性也必然有所偏倚。人體生病,是因為受到陰陽、寒暑等外邪的侵襲。疾病因偏邪而起,藥物也需依其偏性而用,藥物必須互相攻伐才能互相調和。用藥不當,即使無毒之物也會產生毒性。醫生必須了解藥物的毒性,而不敢輕易使用。必須懂得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,調和溫涼燥濕的藥性,審慎運用表裡、吐納的治療方法,通曉人體生化與性命之理,那麼即使是毒藥,也能安全使用。

因此,以配製毒藥為主的醫師職位,是相當重要的。

年底考核醫師的醫術,以此決定其俸祿。治癒十人皆痊癒者為上等,十人之中有一人未治癒者次之,以此類推,十人之中有四人未治癒者為下等。若有五人未治癒者則被免職,沒有俸祿。懲罰如此嚴厲,是因為醫生的職責關係到人民的生命,豈是其他職位所能比擬的?

疾醫負責治療百姓的疾病。四季都有瘟疫流行,春天有頭痛病,夏天有皮膚搔癢病,秋天有瘧疾,冬天有咳嗽氣喘病。

天地有六氣,指陰陽、風雨、晦明,這些都足以傷害人體。人體有六疾,指寒熱、腹瀉、嘔吐、心悸,這些都足以傷害人的元氣。元氣運行於經絡,周流於四肢百骸。經絡通暢則身體健康,元氣盈虧則會生病。如果調養身體的方法不得當,又遇到外邪侵襲,

就會導致氣血交攻,嚴重者甚至會致病。因此,疾醫在治療疾病時講究養生,必須精確地觀察六疾的根本病因,順應六氣的運行規律,這樣才是良醫。瘟疫就是氣機不和導致的疾病。痟是酸痛的意思,首疾是頭痛,嗽是咳嗽,上氣是氣喘。

一年四季中,冬天受寒邪侵害,陽氣內藏;春天木氣主事,陽氣外發,此時寒邪乘虛而入,就會導致頭痛。春天木氣屬肝,主色青;夏天火氣旺盛,火克金,故暑氣過盛而引起皮膚搔癢。夏天受暑邪侵害,陰氣內藏;秋天金氣主事,陰氣外發,此時暑邪乘虛而入,就會導致瘧疾。秋天金氣屬肺,主聲。冬天水氣旺盛,水克火,故寒氣鬱結而引起咳嗽氣喘。這四種病都是四季氣候不調導致的,所以稱為瘟疫。

用五味、五穀、五藥來治療疾病,觀察死生的徵兆,要參考五氣、五聲、五色;並結合九竅的變化,以及九臟的活動。(五味包括醋、酒、糖、蜜、薑、鹽等;五穀包括麻、黍、稷、麥、豆;五藥包括草藥、木藥、蟲藥、礦物藥、穀物藥。養,就是治療的意思。疾病是由於某種氣盛而引起的,如果氣盛則需要攻伐,如果氣虛則需要滋補。五氣是指肝氣溫、心氣熱、脾氣平和、肺氣涼、腎氣寒。五聲是指肝聲呼、心聲嘆、脾聲歌、肺聲哭、腎聲呻。五色是指肝色青、心色赤、脾色黃、肺色白、腎色黑。這三者是疾病輕重變化的徵兆,觀察其盈虛盛衰,就能預知吉凶。九竅是指七個陽竅(兩耳、兩目、兩鼻、一口)和兩個陰竅(大小二便)。竅是指有形體,外在可見的器官。兩之指陰陽,變指陰陽的變化。觀察病情的變化,就能判斷疾病的通塞。九臟是指五個臟器(肺、心、肝、脾、腎)和四個腑器(胃、膀胱、大腸、小腸)。臟是指有形體,藏於體內的器官。參之指陰陽和元氣。觀察脈象的動靜,可以判斷脈象的浮、中、沉三部。總而言之,九臟都源於五臟,並且與九竅相通,結合陰陽和元氣來觀察,就能掌握治療的要點。掌握了這五個要點,就能有效地治療疾病,避免醫療上的錯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