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六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1)

1. 勞極脈證第五十一

勞極諸虛,浮軟微弱。土敗雙弦。火炎急數。

勞極者,五勞六極也。巢氏病源云:五勞者,一曰志勞、二曰思勞、三曰心勞、四曰憂勞、五曰瘦勞。(瘦當是肝勞。)又云:肺勞者,短氣而面腫,鼻不聞香臭。肝勞者,面目乾黑,口苦,精神不守,恐畏不能獨臥,目視不明。心勞者,忽忽喜忘,大便苦難,或時鴨溏,口內生瘡。

脾勞者,舌苦直,不得嚥唾。腎勞者,背難以俯仰,小便不利,色赤黃而有餘瀝,莖內痛,陰濕囊生瘡,小腹滿急。此五勞各見五臟氣化,及經絡諸證,亦甚明顯。但與前五勞,不甚符合。姑存此,俟再考也。六極者,一曰氣極,令人內虛,五臟不足,邪氣多,正氣少,不欲言。

白話文:

過度勞累就會導致全身虛弱,身體浮腫、柔軟無力,而且脈象浮軟微弱。脾胃虛弱的表現是脈象虛弱,如同兩條細繩。心火旺盛的表現是脈象急數,而且心跳很快。

過度勞累,指的是五勞六極。巢氏的《病源》中提到:五勞分別是志勞、思勞、心勞、憂勞、瘦勞(應該是指肝勞)。書中還提到:肺勞的症狀是呼吸急促,臉部浮腫,鼻子聞不到香臭味。肝勞的症狀是面色枯黑,口苦,精神不集中,恐懼害怕,不能獨自睡覺,視力模糊。心勞的症狀是心神恍惚,容易忘記事情,排便困難,偶爾會出現稀便,口內生瘡。

脾勞的症狀是舌頭苦澀,且伸直不能吞嚥唾液。腎勞的症狀是背部難以彎曲,小便不順暢,顏色發黃,排尿後還有滴瀝不盡,陰莖內疼痛,陰囊生瘡,小腹脹滿疼痛。這五勞各個反映了五臟的氣化和經絡的病變,症狀非常明顯。不過,這些症狀與前面提到的五勞並不完全一致,暫時保留這些內容,留待日後進一步研究。六極分別是:氣極,會導致內虛,五臟不足,邪氣入侵,正氣衰退,不愛說話。

(宜四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、參朮膏之類。)二曰血極,令人無顏色,眉發墮落,忽忽喜忘。(宜四物湯、六味丸、八珍湯、聖愈湯之類。)三曰筋極,令人數轉筋,十指爪甲皆痛,苦倦,不能久立。(宜四物湯、聖愈湯、濟生續斷湯、木瓜散之類。)四曰骨極,令人痠削,齒苦痛,手足煩疼,不可以立,不欲行動。

白話文:

應該服用四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、參朮膏等藥。第二種情況是血虛,患者面色蒼白,眉毛頭髮脫落,容易忘記事情,情緒起伏不定。應該服用四物湯、六味丸、八珍湯、聖愈湯等藥。第三種情況是筋虛,患者經常抽筋,十指指甲都疼痛,感到疲倦,無法長時間站立。應該服用四物湯、聖愈湯、濟生續斷湯、木瓜散等藥。第四種情況是骨虛,患者感到全身痠痛,牙齒疼痛,手腳酸麻,無法站立,也不想活動。

(宜六味丸、鹿角丸、保命金剛丸、丹溪虎潛丸之類。)五曰肌極,令人羸瘦無潤澤,飲食不生肌膚。(宜四君子湯、保命黑地黃丸、資生丸之類。)六曰精極,令人少氣,噏噏然內虛,五臟氣不足,發毛落,悲傷喜忘。(宜六味丸、還少丹、龜鹿膠之類。)是即五臟所合之病,虛損而至於極處者也。

白話文:

(宜六味丸、鹿角丸、保命金剛丸、丹溪虎潛丸之類。)

五曰肌極,令人羸瘦無潤澤,飲食不生肌膚。(宜四君子湯、保命黑地黃丸、資生丸之類。) (宜六味丸、還少丹、龜鹿膠之類。)

六曰精極,令人少氣,噏噏然內虛,五臟氣不足,發毛落,悲傷喜忘。 (宜六味丸、鹿角丸、保命金剛丸、丹溪虎潛丸之類。)

五曰肌極,令人羸瘦無潤澤,飲食不生肌膚。(宜四君子湯、保命黑地黃丸、資生丸之類。) (宜六味丸、還少丹、龜鹿膠之類。)

六曰精極,令人少氣,噏噏然內虛,五臟氣不足,發毛落,悲傷喜忘。

(適合六味丸、鹿角丸、保命金剛丸、丹溪虎潛丸等藥物。)

第五種情況是肌極,會導致人體消瘦無光澤,吃東西也無法長肉。(適合四君子湯、保命黑地黃丸、資生丸等藥物。) (適合六味丸、還少丹、龜鹿膠等藥物。)

第六種情況是精極,會導致人體氣虛,內虛乏力,五臟氣虛,頭髮脫落,情緒低落,容易忘記事情。(適合六味丸、鹿角丸、保命金剛丸、丹溪虎潛丸等藥物。) 第五種情況是肌極,會導致人體消瘦無光澤,吃東西也無法長肉。(適合四君子湯、保命黑地黃丸、資生丸等藥物。) (適合六味丸、還少丹、龜鹿膠等藥物。)

第六種情況是精極,會導致人體氣虛,內虛乏力,五臟氣虛,頭髮脫落,情緒低落,容易忘記事情。

解釋

  • 肌極:指肌肉精華耗盡,身體虛弱無力,營養不良。
  • 精極:指精氣虛損,導致身體虛弱,精神不振,出現各種症狀。
  • 六味丸:補氣血,健脾胃的常用藥物。
  • 鹿角丸:補腎壯陽,強筋骨的藥物。
  • 保命金剛丸:補益氣血,強壯身體的藥物。
  • 丹溪虎潛丸:補腎益精,改善陽痿早洩的藥物。
  • 四君子湯:益氣健脾,補中益氣的常用湯劑。
  • 保命黑地黃丸:補腎陰,滋陰潤燥的藥物。
  • 資生丸:滋補氣血,促進生長發育的藥物。
  • 還少丹:補腎壯陽,延年益壽的藥物。
  • 龜鹿膠:補腎益精,強筋骨的藥物。

腎則多一精極,故為六極。其證與五臟配合,甚為有理,此巢氏之三昧論也。諸虛者,言一切虛損不足,即五勞六極,更有七傷,俱該在內。巢氏云:七傷者,一曰陰寒,二曰陰痿,三曰裡急,四曰精連連,五曰精少、陰下濕,六曰精清,七曰小便苦數,臨事不卒。又云:七傷者,一曰大飽傷脾。

脾傷善噫、欲臥、面黃。(宜資生丸、保和丸、平胃散之類。)二曰大怒氣逆傷肝。肝傷少血、目暗。(宜四物湯、元戎逍遙散之類。)三曰強力舉重、久坐濕地傷腎。腎傷少精、腰背痛、厥逆下冷。(宜黑地黃丸、腎著湯、八味丸、寶鑑天真丹之類。)四曰形寒寒飲傷肺。

白話文:

腎臟精氣充沛,因此被稱為六極。腎臟的病症與其他五臟相輔相成,符合一定的規律,這就是巢氏的三昧論。所謂諸虛,是指一切虛損不足,包括五勞六極,以及七傷,都涵蓋在內。巢氏說:七傷包括陰寒、陰痿、裡急、精連連、精少陰下濕、精清、小便苦數,臨事不卒。他又說:七傷包括大飽傷脾、大怒氣逆傷肝、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、形寒寒飲傷肺。

肺傷少氣、咳嗽鼻鳴。(宜小青龍湯、麻黃湯之類。)五曰憂愁思慮傷心。心傷苦驚,喜忘善怒。(宜天王補心丸、硃砂安神丸、朱雀丸之類。)六曰風雨寒暑傷形。形傷髮膚枯夭。(宜人參養榮湯之類。)七曰大恐懼不節傷志。(言大恐懼而不節於欲也。)志傷恍惚不樂。

(宜天王補心丸、安神丸之類。)是云七傷。亦合於五臟,但多一形志,故云七傷。較前所云七傷,此為得理。蓋前七傷,大抵俱屬腎證。人身感疾,觸處可傷,豈獨一腎。若云腎有七傷則可。正文不言七傷而注錄者,欲其便於查考耳。夫勞極損傷,氣血日耗,形體漸衰。所見之脈,隨病呈象。

白話文:

肺部受損會導致氣短、咳嗽和鼻塞,可以服用小青龍湯、麻黃湯等藥物治療。憂愁思慮會傷心,導致心悸、驚恐、健忘和易怒,可以用天王補心丸、硃砂安神丸、朱雀丸等藥物治療。風雨寒暑會傷身,導致皮膚乾燥、早衰,可以用人參養榮湯等藥物治療。過度恐懼和縱欲會傷志,導致精神恍惚、心情不佳,可以用天王補心丸、安神丸等藥物治療。這七種損傷分別对应着七种不同的器官,但多了一个形志,所以称为七傷。这比之前所提到的七傷更合乎道理,因为之前的七傷大多是腎臟方面的疾病。人体生病,任何地方都可能受到损伤,不只局限于肾脏。如果说肾臟有七種损伤,那也说得通。正文没有提到七傷,而是在注释中列举出来,是为了方便查阅。过度劳累会损伤身体,气血日漸消耗,形体逐渐衰弱,脉象也会随着疾病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状态。

如空虛之浮、不鼓之軟、欲絕之微、無力之弱。雖云病脈,然與病猶相宜也。至若雙弦,乃知土敗。急數定為火炎。蓋弦為肝木,雙弦則木太盛。久病之土,何堪其侮,故知其必敗也。數已為熱。急數,則躁疾直強,略無半點和柔。邪火炎炎,真陰自絕。兩皆不治之證。

白話文:

就像空虛飄浮、不鼓而軟、快要斷絕的微弱、沒有力氣的虛弱一樣。雖然這些都是病脈,但卻與疾病相符。如果脈象是雙弦,就知道土氣衰敗。脈象急數肯定就是火炎。因為弦脈代表肝木,雙弦則代表木氣過盛。久病的土氣,怎麼能承受得了木氣的侵犯,所以就知道土氣一定會衰敗。數脈代表熱症。急數,就是躁疾強盛,一點柔順也沒有。邪火旺盛,真陰就會枯竭。這兩種脈象都是不治之症。

2. 附方

四君子湯(見第十六)

補中益氣湯(見第三十九)

參朮膏,治中風虛弱,諸藥不應。或因用藥失宜,耗散元氣,虛證蜂起。但用此藥,補其中氣,諸證自愈。

人參,白朮(各等分)

上水煎稠收膏,湯化服之。

四物湯(見第二十一)

六味丸(見第十六)

八珍湯(見第十六)

白話文:

四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(見第十六、第三十九)、參朮膏,可用於治療中風虛弱、諸藥不應的情況。或因用藥失宜,耗散元氣,虛證蜂起。參朮膏可以補其中氣,使諸證自愈。人參、白朮各等分,用水煎稠收膏,湯化服用。此外,四物湯(見第二十一)、六味丸(見第十六)、八珍湯(見第十六)也都是常用的補益方劑。

聖愈湯,治一切失血。或血虛煩渴躁熱,睡臥不寧。或瘡證膿水出多,五心煩熱,作渴等證。

熟地(生者自制),虎潛丸,當歸(酒拌,各一錢),人參,黃耆(炒),川芎(各二錢)

上水煎服。

濟生續斷湯,治肝勞虛寒,脅痛脹滿,攣縮煩悶,眼昏不食。

川續斷(酒浸),川芎,當歸(酒浸、去蘆),陳皮(去白),半夏(制),乾薑(炮,各一兩),肉桂(不見火),炙甘草(各半兩)

白話文:

聖愈湯,用於治療各種失血症狀。例如血虛導致的口渴、煩躁、發熱、睡不安穩,或者瘡瘍流膿過多、五心煩熱、口渴等症狀。

藥方:熟地(生者自行製作)、虎潛丸、當歸(用酒拌勻,各一錢)、人參、黃耆(炒)、川芎(各二錢)。

將藥材加水煎服。

濟生續斷湯,用於治療肝臟勞損虛寒、脅肋疼痛、腹脹、肌肉攣縮、煩悶、眼花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
藥方:川續斷(用酒浸泡)、川芎、當歸(用酒浸泡,去蘆頭)、陳皮(去白)、半夏(炮製)、乾薑(炮製,各一兩)、肉桂(未經火炒)、炙甘草(各半兩)。

㕮咀。每服四錢。水一盞,姜五片,煎服無時。

木瓜散,治筋虛極,腳手拘攣,十指甲痛,數轉筋。甚則舌卷卵縮,唇青面黑。

木瓜(去子),虎脛骨(酥炙),五加皮(洗),當歸(酒浸),桑寄生,酸棗仁(炒),人參,柏子仁,黃耆(各一兩),炙甘草(一兩)

煎服法同前。

鹿角丸,治骨虛極,面腫垢黑,脊痛不能久立,血氣衰憊,發落齒枯,甚則喜唾。

白話文:

木瓜散

功效: 治筋虛極,腳手拘攣,十指甲痛,數轉筋。嚴重者舌頭捲縮如卵,嘴脣青黑,面色黝黑。

組成:

  • 木瓜(去子)一兩
  • 虎脛骨(酥炙)一兩
  • 五加皮(洗)一兩
  • 當歸(酒浸)一兩
  • 桑寄生一兩
  • 酸棗仁(炒)一兩
  • 人參一兩
  • 柏子仁一兩
  • 黃耆一兩
  • 炙甘草一兩

用法: 每服四錢,水一盞,加薑五片,煎煮服用,無時間限制。

鹿角丸

功效: 治骨虛極,面部腫脹,膚色黑垢,脊柱疼痛難以久站,血氣衰竭,頭髮脫落,牙齒枯萎,嚴重者喜歡流口水。

鹿角(二兩),牛膝(酒浸,焙去蘆,一兩半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鹽湯下。

保命金剛丸,治腎損骨痿,不能起於床。宜服此益精。

萆薢,杜仲(炒、去絲),蓯蓉(酒浸),菟絲子(酒浸,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酒煮豬腰子,搗和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七十丸。空心用溫酒送下。

丹溪虎潛丸

龜版,黃柏(各四兩),知母,熟地黃(各二兩),牛膝(三兩半),芍藥(一兩半),鎖陽,虎骨(酥炙),當歸(各一兩),陳皮(七錢半),乾薑(半兩)

白話文:

鹿角(二兩)和牛膝(酒浸,焙去蘆,一兩半)研成細末,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用鹽湯送服。此方名為保命金剛丸,用於治療腎虛損傷、骨骼痿弱,導致臥床不起的病症,可滋補精氣。

萆薢、杜仲(炒去絲)、蓯蓉(酒浸)、菟絲子(酒浸,各等分)研成細末,與酒煮過的豬腰子搗勻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空腹用溫酒送服。此方名為丹溪虎潛丸。

龜板、黃柏(各四兩)、知母、熟地黃(各二兩)、牛膝(三兩半)、芍藥(一兩半)、鎖陽、虎骨(酥炙)、當歸(各一兩)、陳皮(七錢半)、乾薑(半兩)。

上為末,酒糊丸。加附子,治痿厥如神。

保命黑地黃丸(加五味子為腎氣丸),治陽盛陰衰,脾胃不足,房室虛損,形瘦無力,面多青黃而無常色,此補氣益胃之劑也。

蒼朮(一斤,泔浸),熟地黃(一斤,酒蒸、搗如泥),五味子(半斤),乾薑(秋冬一兩,夏半兩,春五錢)

上為細末。棗肉丸,如桐子大。食前米飲或酒服百丸。治血虛久痔甚妙。經云:腎苦燥,急食辛以潤之。此藥開腠理,生津液,通氣。又五味子酸以收之。此雖陽盛而不燥熱,乃是五臟虛損於內,故可益血收氣。此藥類象神品方也。

白話文:

上為末,酒糊丸。加附子,治痿厥如神。

「上為末,酒糊丸。加附子,治痿厥如神」這句話的意思是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酒和麵粉調製成丸狀,並加入附子來治療痿厥(一種因神經或肌肉系統損傷導致的四肢無力或運動障礙)的病症,療效極佳。

保命黑地黃丸(加五味子為腎氣丸),治陽盛陰衰,脾胃不足,房室虛損,形瘦無力,面多青黃而無常色,此補氣益胃之劑也。

保命黑地黃丸(加五味子為腎氣丸)」是用來治療陽氣過盛、陰氣不足、脾胃功能不全、房事過度導致的虛損、體形消瘦、精神疲乏、臉色青黃不定的症狀。這是一種補氣養胃的藥物。

蒼朮(一斤,泔浸),熟地黃(一斤,酒蒸、搗如泥),五味子(半斤),乾薑(秋冬一兩,夏半兩,春五錢)

以上材料分別為:蒼朮、熟地黃、五味子、乾薑,其中蒼朮需用泔水浸泡,熟地黃需用酒蒸煮後搗碎成泥,五味子則是半斤的量,乾薑根據季節調整用量,秋冬用一兩,夏季則減半至半兩,春季則用五錢。

上為細末。棗肉丸,如桐子大。食前米飲或酒服百丸。治血虛久痔甚妙。經雲:腎苦燥,急食辛以潤之。此藥開腠理,生津液,通氣。又五味子酸以收之。此雖陽盛而不燥熱,乃是五臟虛損於內,故可益血收氣。此藥類象神品方也。

這些材料研磨成細末,用棗肉做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在餐前,可以使用米湯或酒服用一百個這樣的丸子。這種方法對於長期血虛引發的痔疾有很好的療效。古書中提到,腎氣乾燥時,應急時食用辛味食物以潤燥。這藥物能打開皮膚毛孔,生成津液,通暢氣息。五味子則有酸性,能收斂氣血。雖然此藥適合於陽氣過盛的情況,但不會導致燥熱,這是因為它能補充五臟的虛弱,同時有助於增強血液和收斂氣體。這藥物可以被視為一種神妙的方子。

資生丸,健脾開胃,消食止瀉,調和臟腑,滋養榮衛。王肯堂先生曰:余初識繆仲淳時,見袖中出彈丸咀嚼。問之。曰:此得之秘傳。飢者服之即飽,飽者服之即飢。因疏其方。余大善之,而頗不信其消食之功。已於飢飽後,頓服二丸,徑投枕臥。夙興,了無停滯,始信此方之神也。先恭簡年高脾弱,食少痰多。余齡葆攝,全賴此方。因特附著於此,與世共之。

白朮(米泔水浸、用山黃土拌蒸九次、曬九次、去土、切片、焙乾,三兩),人參(去蘆、人乳浸透、飯鍋上蒸熟,三兩),白茯苓(去粗皮、水飛去筋膜、人乳拌、飯鍋上蒸熟、曬乾,一兩五錢),橘紅,山楂肉(炒),神麯(炒,各二兩),川黃連(薑汁炒),白豆蔻仁(微炒),澤瀉(去毛、炒,各三錢半),桔梗(米泔浸、炒),真藿香(洗),甘草(蜜炙、去皮,各五錢),白扁豆(去殼、炒),蓮肉(去心、皮,各一兩),薏苡仁(淘淨、炒,三兩),乾山藥(炒),麥芽面(炒),芡實(淨肉炒,各一兩五錢)

白話文:

資生丸能健脾開胃、消食止瀉,調和臟腑,滋養人體。王肯堂先生說,他初識繆仲淳時,看到繆仲淳袖中取出彈丸咀嚼,便詢問其用途。繆仲淳說這是秘傳方,飢者服之即飽,飽者服之即飢。王肯堂先生於是向繆仲淳索取了配方。他起初對其消食功效抱持懷疑,但在飢飽後服用兩丸,入睡後第二天早上起來卻毫無食滯之感,才真正相信此方的神奇功效。王肯堂先生的父親年事已高,脾胃虛弱,食少痰多,王肯堂先生自己也受益於此方,因此特地將此配方公開,與世人共享。

資生丸的藥材包括:白朮(米泔水浸泡、用黃土拌蒸九次、曬九次、去土、切片、焙乾,三兩),人參(去蘆頭,人乳浸泡至透,飯鍋上蒸熟,三兩),白茯苓(去粗皮、水飛去筋膜、人乳拌和、飯鍋上蒸熟、曬乾,一兩五錢),橘紅,山楂肉(炒),神麯(炒,各二兩),川黃連(薑汁炒),白豆蔻仁(微炒),澤瀉(去毛、炒,各三錢半),桔梗(米泔浸泡、炒),真藿香(洗淨),甘草(蜜炙、去皮,各五錢),白扁豆(去殼、炒),蓮肉(去心、皮,各一兩),薏苡仁(淘淨、炒,三兩),乾山藥(炒),麥芽面(炒),芡實(淨肉炒,各一兩五錢)。

末之,煉蜜丸。每丸二錢重。每服一丸,醉飽後二丸。細嚼,淡薑湯下。

楊氏還少丹,大補心腎脾胃,一切虛損,神志俱耗,筋力頓衰,腰腳沉重,肢體倦怠,血氣羸乏,小便渾濁。

乾山藥,牛膝(酒浸),遠志(去心),山茱萸(去核),白茯苓(去皮),五味子,巴戟(酒浸去心),肉蓯蓉(酒浸一宿),石菖蒲,楮實,杜仲(去粗皮、薑汁酒拌同炒、斷絲),舶茴香(各一兩),枸杞子,熟地黃(各二兩)

白話文:

最後將藥材煉成蜜丸,每丸重兩錢。每次服用一丸,如果喝醉或吃飽後,可以服用兩丸。細細咀嚼,用淡薑湯送服。

這方子叫做「楊氏還少丹」,具有大補心腎脾胃的功效,適合治療各種虛損症狀,例如神志耗損、筋力衰退、腰腳沉重、肢體倦怠、血氣虛弱、小便渾濁等。

配方包括:乾山藥、牛膝(用酒浸泡)、遠志(去心)、山茱萸(去核)、白茯苓(去皮)、五味子、巴戟(用酒浸泡去心)、肉蓯蓉(用酒浸泡一夜)、石菖蒲、楮實、杜仲(去粗皮,用薑汁酒拌炒至斷絲)、舶茴香、枸杞子(各一兩),熟地黃(兩兩)。

此據寶鑑所定。考楊氏原方,山藥、牛膝各一兩半。茯苓、茱萸、楮實、杜仲、五味、巴戟、蓯蓉、遠志、茴香各一兩。菖蒲、地黃、枸杞各半兩。

上為細末,煉蜜同棗肉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食前溫酒或鹽湯下。日三服。五日覺有力,十日精神爽,半月氣壯,二十日目明,一月夜思飲食,冬月手足常暖。久服令人身體輕健,筋骨壯盛,悅澤難老。更看體厚加減。如熱加山梔一兩。心氣不寧,加麥門冬一兩。少精神,加五味子一兩。

陽弱加續斷一兩。常服固齒,無瘴瘧。婦人服之,容顏悅澤,暖子宮,去一切病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是根據《本草綱目》所記載的。考證楊氏原方,山藥、牛膝各用一兩半,茯苓、茱萸、楮實、杜仲、五味子、巴戟天、肉蓯蓉、遠志、茴香各用一兩,菖蒲、生地黃、枸杞各用半兩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煉好的蜂蜜和棗肉一起製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一般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前用溫酒或淡鹽水送服,一天服用三次。服用五天後會感覺有力氣,十天後精神振奮,半個月後氣力充沛,二十天後視力清晰,一個月後夜裡也能想吃就吃,冬天手腳也會經常溫暖。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健壯,筋骨強健,容光煥發,不易衰老。

根據個人體質調整用量。如果體質偏熱,可加山梔子一兩。如果心氣不寧,可加麥門冬一兩。如果精神不足,可加五味子一兩。

如果陽氣虛弱,可加續斷一兩。經常服用可以固齒,預防瘴氣和瘧疾。婦女服用,可以使容顏光彩照人,溫暖子宮,去除一切疾病。

龜膠,治諸虛百損,精少髓枯,腎衰,水道竭乏,血液乾涸,一切陰不足之證。

龜殼十斤或數十斤,水浸五七日,視上黑皮浮起,即取刮淨純白。如灼過,以刀剜去焦跡,再洗淨。石臼中搗碎,入瓷壇中包固。再坐大鍋中,隔水煮。水乾,旋以溫水添足,不斷火一二晝夜。視版酥爛汁稠,濾去版滓。將汁入錫鍋中,或瓷鍋,桑火緩緩熬收。不住攪動,至滴水不散,用銅杓兜入瓷器中。冷即成餅,每服不拘多少,滾水、溫酒任化下。

鹿膠,治陽衰,形羸體瘦,少氣困乏,力減神疲,或精冷無子,及一切虛寒陽不足之證。

嫩鹿角不拘多少,寸截浸水數日,去粗皮,隔水煮如龜版法。服法亦同。但角堅硬,必煮一日,方搗碎,再入壇煮收如上。俱宜臘月水煮,庶膠經久不臭。若二膠合服,陰陽兩補,更妙也。

白話文:

龜膠可以治療各種虛弱和損傷,例如精液減少、骨髓枯竭、腎臟衰弱、排尿困難、血液乾燥、以及所有陰虛的症狀。

將十斤或數十斤的龜殼浸泡在水中五到七天,待黑色外皮浮起後,刮掉乾淨,露出純白色部分。如果龜殼被燒灼過,用刀子挖掉焦痕,再清洗乾淨。將龜殼放在石臼中搗碎,裝入瓷壇中密封。接著,將瓷壇放置在大鍋中隔水煮沸。水煮干後,立刻添加溫水,持續不斷地加熱一到兩天。當龜殼煮到酥爛,湯汁濃稠時,將龜殼渣濾掉。將湯汁倒入錫鍋或瓷鍋中,用桑柴緩慢熬煮收汁。不斷攪動,直到湯汁滴落後不散開,用銅勺舀入瓷器中。冷卻後就會凝結成餅狀。每次服用多少都可以,可以用滾水或溫酒溶解服用。

鹿膠可以治療陽虛,例如身體瘦弱、氣虛乏力、體力下降、精神疲乏、精冷不育,以及所有虛寒陽虛的症狀。

將新鮮的鹿角切成寸段,浸泡在水中數日,去除粗皮,隔水煮沸,方法和龜殼一樣。服用方法也相同。不過鹿角堅硬,必須煮一天才能搗碎,再裝入壇中煮收汁,方法如上。最好在臘月用清水煮,這樣膠質可以保存較久而不臭。如果同時服用龜膠和鹿膠,可以陰陽雙補,效果更佳。

丹溪保和丸(見第十七)

平胃散(見第四十四)

元戎逍遙散,治血虛勞倦,五心煩熱,肢體疼痛,頭目昏重,心怔頰赤,口燥咽乾,發熱盜汗,減食嗜臥。及血熱相搏,月水不調,臍腹脹痛,寒熱如瘧。又療室女榮衛不和,痰嗽潮熱,肢體羸瘦,漸川芎蒸。(加山梔、牡丹皮,名加味逍遙散。)

白茯苓(去皮),白朮(炒),當歸,白芍藥(炒),柴胡(各一兩),甘草(半兩)

白話文:

丹溪保和丸(見第十七),平胃散(見第四十四)。元戎逍遙散,用於治療血虛勞倦,五心煩熱,肢體疼痛,頭目昏重,心悸面紅,口乾咽燥,發熱盜汗,食慾減退嗜睡。也可用於治療血熱互搏導致的月經不調、臍腹脹痛,寒熱交替如瘧疾。此外,還能治療女子榮衛不和造成的痰嗽潮熱,身體消瘦,逐漸消瘦虛弱。加山梔、牡丹皮,稱為加味逍遙散。

白茯苓(去皮)、白朮(炒)、當歸、白芍藥(炒)、柴胡(各一兩)、甘草(半兩)。

上㕮咀。每服四錢。水一鍾,煨生薑一塊切片,煎至六分。去滓。熱服無時。

腎著湯(見第二十一)

金匱腎氣丸(見第十六)

寶鑑天真丹,治上焦陽虛。

沉香,穿心巴戟(酒浸),茴香(炒),萆薢(酒浸,炒),胡蘆巴(炒香),破故紙(炒香),杜仲(麩炒,去絲),琥珀,黑牽牛(鹽炒,去鹽,各一兩),官桂(半兩)

白話文:

上焦咀:

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鐘,放入切片生薑一塊,煎煮至六分。去除藥渣後,趁熱服用,不拘時辰。

腎著湯(請參閱第二十一章)

金匱腎氣丸(請參閱第十六章)

寶鑑天真丹,用於治療上焦陽虛。

藥方:

  • 沉香 一兩
  • 穿心巴戟(酒浸) 一兩
  • 茴香(炒) 一兩
  • 萆薢(酒浸,炒) 一兩
  • 胡蘆巴(炒香) 一兩
  • 破故紙(炒香) 一兩
  • 杜仲(麩炒,去絲) 一兩
  • 琥珀 一兩
  • 黑牽牛(鹽炒,去鹽) 一兩
  • 官桂(半兩)

上十味為末,用清酒打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九。空心溫酒送下。鹽湯亦可。

仲景小青龍湯(見第十六)

仲景麻黃湯(見第十六)

天王補心丸,寧心保神,益血固精,壯力強老,令人不忘。除怔忡,定驚悸,清三焦,化痰涎,祛煩熱,療咽乾,育養心神。

人參(去蘆,五錢),當歸(酒浸),五味子,麥門冬(去心),天門冬(去心),柏子仁,酸棗仁(各一兩),白茯苓(去皮),玄參,丹參,桔梗,遠志(各五錢),生地黃(四兩),黃連(酒洗、炒,二兩)

白話文:

將以上十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清酒調成糊狀,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五十九丸,空腹時溫酒送服,鹽湯亦可。

(注:此處為小青龍湯及麻黃湯的劑量與服用方法,詳見第十六章。)

天王補心丸具有寧心安神、益血固精、強壯筋骨、延緩衰老、增強記憶力的功效。可治療心悸怔忡、驚恐不安、三焦鬱熱、痰涎壅塞、煩熱口渴、咽喉乾燥等症,並能滋養心神。

藥材組成:

  • 人參(去蘆,五錢)
  • 當歸(酒浸)
  • 五味子(一兩)
  • 麥門冬(去心,一兩)
  • 天門冬(去心,一兩)
  • 柏子仁(一兩)
  • 酸棗仁(一兩)
  • 白茯苓(去皮,一兩)
  • 玄參(五錢)
  • 丹參(五錢)
  • 桔梗(五錢)
  • 遠志(五錢)
  • 生地黃(四兩)
  • 黃連(酒洗、炒,二兩)

上為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。硃砂為衣。每服二三十丸。臨臥燈草、竹葉煎湯下。

硃砂安神丸(見第十九)

朱雀丸(百一),治心腎不交,心神不定,事多健忘。

沉香(半兩),茯神(二兩)

上為細末,蜜丸如小豆大,飛硃砂為衣。每服二十丸。食後用人參湯下。

和劑人參養榮湯,治脾肺俱虛,發熱惡寒,肢體瘦倦,食少作瀉等證。若氣血虛而變見諸證,勿論其病,勿論其脈,但服此湯,其病悉退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,再以硃砂作為藥丸的外衣。每次服用二三十顆,睡前用燈草和竹葉煎湯送服。

白芍藥,陳皮,人參,黃耆(蜜炙),桂心,當歸,白朮,甘草(炙,各一錢),熟地黃,五味子(炒杵),白茯苓(去皮,各七分半),遠志(去心,五分)

上薑棗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這是一道古方,由多種中藥材組成。以下是這些中藥材在現代漢語中的名稱和功效:

  • 白芍藥:具有活血化瘀、止痛的功效;
  • 陳皮:有理氣健脾的作用;
  • 人參:能增強身體免疫力,提高抗病能力;
  • 黃芪:可滋陰補腎,益精填髓;
  • 桂心:有助於溫經散寒,行氣通絡;
  • 當歸:能夠調節血液循環,改善月經過少或過多的情況;
  • 白朮:有利尿消腫的效果;
  • 甘草:可以緩解疼痛,減輕炎症反應;
  • 熟地黃:有益肝腎,滋陰養血;
  • 五味子:對肺部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;
  • 白茯苓:利濕除溼,清熱安神;
  • 遠志:有助於鎮靜安眠。

服用方法是用姜棗煮水後飲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