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十八(補遺)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八(補遺) (2)

1.

)女子在於面王,為膀胱子處之病。散為痛,摶為聚。方圓左右,各如其色形。其隨而下至胝為淫。有潤如膏狀,為暴食不潔。(女子部分亦同,而病亦在下。但所見皆沖、任、帶脈如淫帶、淋濁、瘕聚之類。或有因暴食,濕熱下流而成前證者。若色摶則聚而結,色散者但痛而已。

)左為左,右為右。其色有邪,聚散而不端,面色所指者也。(病見於色,左右不爽,故隨其色之所指,察聚散而知邪之摶與痛也。)色者,青、黑、赤、白、黃,皆端滿,有別鄉。別鄉赤者,其色赤大如榆莢。在面王,為不日。(五色之正端滿合時日者,是為無邪。有別鄉者,猶言正色之外,別部又見一色也。

如赤見於面王,則非其部。不當見而見,又非其時矣。)其色上銳,首空上向,下銳下向,在左右如法。(色之侵乘,必視其尖銳處為乘之首。上銳上乘,下銳下乘,左右皆如其法。)以五色命臟。青為肝,赤為心,白為肺,黃為脾,黑為腎。肝合筋,心合脈,肺合皮,脾合肉,腎合骨也。

(別五色而知五臟,因五臟而知五合。再察在何部,而分生克吉凶,病固無遁情矣。)

面上白點,腹中蟲積。

面青白黃色不常,及面上如蟹爪路,一黃一白者,食積。兩顴時赤,虛火上炎。

病人面無血色,無寒熱,脈沉弦者,衄也。

病人見黃色光澤者,為有胃氣,不死。干黃者凶。

赤色出兩顴,大如拇指,病雖小愈,必卒死。

黑色出於庭,大如拇指,必不病而卒死。

冬月面慘,傷寒。紫濁,時病。色白而肥,氣虛多痰。黑而瘦,陰虛火旺。

白話文:

面部診斷:

女子面部病變,位於面部中央(面王),反映膀胱經及子宮相關疾病。病症表現為疼痛(散)或腫塊(摶),範圍及顏色形狀各異。病症向下蔓延至恥骨(胝)則為淫邪。若分泌物潤滑如膏狀,則為暴飲暴食或飲食不潔所致。(女子病症相似,但病位在下,多見沖任帶脈相關疾病,如淫帶、淋濁、腫塊等。也可能因暴食濕熱下注而出現上述症狀。腫塊顏色深則聚結,顏色散則僅疼痛。)

面部左右兩側反映左右臟腑情況,顏色異常、聚散不均則為邪氣侵犯,面色所指即病灶所在。(病症從面色即可看出,左右對應,根據顏色及聚散情況,判斷邪氣的凝聚程度及疼痛情況。)面色青、黑、赤、白、黃,均應勻稱飽滿,若出現異常顏色則稱作「別鄉」。例如,面部中央出現紅色,形如榆莢大小,則預示病情將迅速惡化。(五色正常、飽滿、合乎時令則無邪氣。出現「別鄉」顏色,表示除了正常顏色外,又出現其他顏色。) 顏色尖銳的部分,指向邪氣侵犯的方向。顏色向上尖銳則邪氣向上侵犯,向下尖銳則向下侵犯,左右側亦同理。(邪氣侵犯,需觀察尖銳部分,即邪氣侵犯的首要部位。) 青色主肝,赤色主心,白色主肺,黃色主脾,黑色主腎。肝主筋,心主脈,肺主皮,脾主肉,腎主骨。(通過五色判斷五臟,再判斷五臟與其他臟腑的關係,從而判斷吉凶,病情便無所遁形。)

面部白點,提示腹內蟲積。

面部青、白、黃色不正常,或出現類似蟹爪狀的黃白相間斑紋,提示食積。兩顴紅赤,提示陰虛火旺。

病人面色蒼白無華,無寒熱症狀,脈象沉弦,提示鼻出血。

病人面色黃而有光澤,提示胃氣充足,不危及生命;面色乾枯發黃則凶險。

兩顴出現紅色斑塊,大小如拇指,即使病情好轉,也將猝死。

庭位(額頭兩旁)出現黑色斑塊,大小如拇指,將猝死。

冬天面色慘白,提示傷寒。面色紫暗,提示疾病加重。面色白胖,提示氣虛多痰。面色黑瘦,提示陰虛火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