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《醫燈續焰》~ 卷十八(補遺) (1)
卷十八(補遺) (1)
1. 口唇
金匱真言論曰:中央黃色,入通於脾,開竅於口。五臟生成論曰:脾之合肉也,其榮唇也。六節藏象論曰:脾胃之華,在唇四白。脈度篇曰:脾氣通於口。脾和,則口能知穀味矣。經脈篇曰:大腸手陽明之脈,挾口交人中。其病為口乾。胃足陽明之脈,挾口交承漿,其病口喎唇胗。
(胗即瘡疹,字通用。)足少陽病為口苦。足太陰終者唇反。衛氣失常篇曰:唇青黃赤白黑者,病在肌肉。選方四首。
白話文:
【嘴脣】
《金匱真言論》指出:中央的顏色是黃色,與脾臟相通,並在口部開竅。《五臟生成論》提到:脾臟與肌肉相應,其華彩展現在嘴脣上。《六節藏象論》表示:脾胃的光華反映在嘴脣四周的膚色上。《脈度篇》說:脾臟的氣血與口部相通。當脾臟功能正常,口部就能辨別食物的味道。《經脈篇》提到:大腸手陽明之脈,經過口部,並交會在人中位置。如果此脈出問題,可能會導致口乾。胃足陽明之脈,經過口部,交會在承漿穴,若此脈出問題,可能會導致口歪、脣部長疹。
(疹即為皮膚上的疹子或傷口,這兩個字在此可通用。)足少陽經絡出問題,可能會導致口苦。足太陰經絡出問題,可能會導致嘴脣翻翹。《衛氣失常篇》指出:嘴脣出現青、黃、紅、白、黑等異常顏色,表示肌肉可能有問題。以下提供四個相關治療方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