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十八(補遺)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八(補遺) (2)

1.

五輪足而外應溥,五即氣、風、血、肉、水也。合之渾然,分之井然。水為體,火為用。氣為運動,神為維持。妙合陰陽,光同日月。午前小,午後大,隨天地之盈虧。男左勝,女右勝,別陰陽之稟賦。至若剛柔壽夭,詐直智愚,皆能以目驗知。神哉寶乎。更有八廓,其說以八卦八方,內配臟腑,分別經絡,似亦有理。

前五輪說中已悉其義,今不更贅。惟錄八廓之名,以備考證。一曰傳送廓,應乾卦,位居西北,絡通大腸而屬肺。二曰津液廓,應坎卦,位居正北,絡通膀胱而屬腎。三曰會陰廓,應艮卦,位居東北,絡通上焦而配屬命門。四曰清淨廓,應震卦,位居正中,絡通膽而屬肝。五曰養化廓,應巽卦,位居東南,絡通中焦而配屬肝絡。

六曰胞陽廓,應離卦,位居正南,絡通小腸而屬心。七曰水穀廓,應坤卦,位居西南,絡通胃而屬脾。八曰關泉廓,應兌卦,位居正西,絡通下焦而配屬腎絡。以六配八,餘二無配。重肝絡、腎絡配之者,蓋目根源於腎,專竅於肝,故較他臟為獨勝焉。以上五輪八廓之生成配合也。

知此,則知內傷者,內動臟氣,災及五輪。外感者,不從臟變,外邪先襲於絡,由絡及廓,由廓及輪。故內傷見證,不腫不痛,痛亦不甚。或視物漸覺不明,或遇晚即為矇瞀,(俗名雞盲,亦名雀目。

)或羞明畏日,或不能久視遠視,或澀不欲開,或眼胞收小,或倒睫拳毛,或青翳白膜,或白珠黃色、黑睛藍色,或瞳仁散大,或緊小,或欹側,或兩眥脂糊,或弦爛,或淚流,或視物以一為二、以紅為白、以正為斜,以曲為直,種種由漸而成者,屬內傷。臟也,陰也。外感見證,則發如風火,癢痛不堪。

或中如砂石,或外見瘡瘍,或脂淚不時,或星障卒起,或向天日如針刺,或近燈燭如火烘,或兼鼻塞齒疼,或兼身熱頭痛。種種卒暴而來者,屬外感。腑也,陽也。是故病腑者易愈,病臟者難瘳。臟則視其何臟何因,腑則視其何邪何絡而後調之、散之、補之、瀉之。溫涼升降,在圓機者自為斟酌也。

選方。

白話文:

眼睛的組織結構,除了外層皮膚,還有五輪,分別是氣、風、血、肉、水。這五者渾然一體,又井然有序。水是物質基礎,火是功能表現;氣是運動的動力,神明是維持生命的力量。精妙地融合陰陽之氣,如同日月的光輝。瞳孔的大小,上午小,下午大,隨著天地之氣的盈虧而變化。男性左眼較強,女性右眼較強,這是先天禀賦的不同。至於人的剛柔、壽夭、誠詐、聰愚,都能從眼睛觀察得知,真是奇妙無比!

此外,還有八廓,其理論以八卦和八方為基礎,內應臟腑,分別聯繫經絡,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。前述的五輪理論已經闡明其意義,在此不再贅述。僅記錄八廓的名稱,以供參考考證:

一、傳送廓(乾卦,西北,大腸經,屬肺) 二、津液廓(坎卦,正北,膀胱經,屬腎) 三、會陰廓(艮卦,東北,上焦,屬命門) 四、清淨廓(震卦,正中,膽經,屬肝) 五、養化廓(巽卦,東南,中焦,屬肝經) 六、胞陽廓(離卦,正南,小腸經,屬心) 七、水穀廓(坤卦,西南,胃經,屬脾) 八、關泉廓(兌卦,正西,下焦,屬腎經)

八卦中六個與八廓相對應,剩下兩個沒有相對應的,肝經和腎經各被配對兩次,是因為眼睛的根源在於腎,而開竅於肝,所以比其他臟腑更為重要。以上是五輪八廓的生成和配合關係。

了解了這些,就能明白內傷的症狀:內臟氣機紊亂,會影響到五輪。外感則是外邪先侵犯經絡,再波及八廓,最後影響到五輪,並不會從臟腑變化開始。因此,內傷的表現,不會腫脹疼痛,即使疼痛也較輕微。例如:視力逐漸模糊,傍晚視力更差(俗稱雞盲或雀目)、怕光、不能久視或遠視、眼睛澀痛不想睜開、眼瞼縮小、倒睫、眼白有青翳或白膜、瞳孔顏色異常(例如:白珠黃色、黑睛藍色)、瞳孔散大或縮小、瞳孔歪斜、眼角分泌物增多、眼瞼潰爛、流淚不止、視物重影、紅綠顛倒、視線扭曲等等,這些症狀都是逐漸出現的,屬於內傷,屬於陰。外感則症狀發作迅速如風火,奇癢難忍,可能感覺像有沙子在眼中,或眼部出現瘡瘍,或淚水異常分泌,或突然出現星狀混濁,或看天空或太陽時像針刺一樣疼痛,或看燈燭時像火燒一樣灼熱,或伴隨鼻塞、牙痛、發熱、頭痛等等,這些症狀都是突然發作的,屬於外感,屬於陽。因此,治療外感疾病較容易痊癒,治療內臟疾病則較為困難。治療內臟疾病要根據受損的臟腑和病因,治療外感疾病則要根據入侵的邪氣和受影響的經絡,再決定採取溫補、寒瀉等方法治療。具體的治療方法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