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6)

1. 附方

上九味,巴豆別治如脂,余合治下篩,以巴豆合和,更搗令勻,以銅器密貯之,勿泄。有急疾,水服一字匕。可加至半錢匕。老、小半之。病在頭,當鼻衄,在膈上吐,在膈下利,在四肢當汗出。神效。

聖惠木香散,治小兒屍疰,心腹脹痛不可忍。

木香,鬼箭羽,桔梗(去蘆頭),當歸(銼,微炒),紫蘇莖葉(各半兩),檳榔(三分)

上搗為粗散。每一錢,以水一小盞,入生薑少許,煎五分,去滓。不計時溫服。更量兒大小加減。

範汪方十七物紫參丸,療大人、小兒蠱疰、癥瘕積聚,瘦削,大、小便不利,卒忤惡風,臚脹腹滿,淋水轉註。殫門盡戶,延及子孫,醫不能療者。

紫參,人參,半夏(湯洗),藜蘆,代赭石,桔梗,白薇,肉蓯蓉(各一分),石膏,大黃,牡蠣(熬),丹參(各一分),蝦蟆(燒灰),烏頭(炮,各四分),狼毒(七分),附子(炮,五分),巴豆(七十枚,去心、皮熬)

上藥搗篩,蜜和為丸,以飲下如小豆一丸。日三服。老、小以意減之。蜂蠆所螫,塗上神良。忌豬、羊肉、冷水。一方無蝦蟆,有乾薑四分。

羚羊角散,治小兒中蠱,腹內堅如石,面目青黃,小便淋瀝,變易無常。

羚羊角(屑),蘘荷(各一兩),梔子仁(七枚),赤芍藥,牡丹皮,黃連(去須,各一分),犀角(屑半兩)

上搗粗末,羅為散。每服一錢,以水一小盞,煎至五分,去滓溫服。日三、四服。更量兒大小,加減與之。

雄黃散,治小兒飛蠱,狀如鬼氣者,宜服。

雄黃,麝香(各細研),犀角(末,各半兩)

上藥都研令勻。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匕。日四、五服。量兒大小加減。

小兒五種蠱毒方

上搗馬兜鈴根,羅為散。每服一錢,水一盞,煎五分,去滓,空腹頓服。當隨吐蠱出。未吐再服。

敗鼓皮方

上用敗鼓皮一片,燒灰,細研為粉。空心粥飲調服一錢。病人須臾呼蠱主姓名,便愈。

白話文:

[附方]

聖惠木香散,治療小兒因飲食不潔引起的腹部脹痛。

配方:木香、鬼箭羽、桔梗(去蘆頭)、當歸(切碎,微炒)、紫蘇莖葉(各半兩)、檳榔(三分)。

用法:將藥材搗碎成粗粉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一小碗水,加入少許生薑,煎煮至五分,去渣,溫服。服藥時間不限,根據兒童年齡調整用量。

範汪方十七物紫參丸,治療大人和小孩因蠱毒引起的腹部腫脹、消瘦、大小便不利、受寒感冒、腹脹腹滿、尿頻、體力衰竭,甚至遺傳給子孫,一般醫生無法治療的疾病。

配方:紫參、人參、半夏(用熱水洗淨)、藜蘆、代赭石、桔梗、白薇、肉蓯蓉(各一分)、石膏、大黃、牡蠣(炮製)、丹參(各一分)、蟾蜍(燒成灰)、烏頭(炮製,各四分)、狼毒(七分)、附子(炮製,五分)、巴豆(七十枚,去心皮,炮製)。

用法:將藥材搗碎過篩,用蜂蜜調和成丸藥,每次服用如小豆大小一丸,每日三次。根據年齡調整用量。蜂毒螫傷,塗抹此藥有效。忌食豬肉、羊肉、冷水。另一方劑中沒有蟾蜍,改用乾薑四分代替。

羚羊角散,治療小兒因蠱毒引起的腹部堅硬如石、面容青黃、尿頻、病情變化無常。

配方:羚羊角(磨成粉)、蘘荷(各一兩)、梔子仁(七枚)、赤芍藥、牡丹皮、黃連(去須,各一分)、犀角(磨成粉,半兩)。

用法:將藥材搗碎成粗粉,過篩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一小碗水煎煮至五分,去渣,溫服。每日三到四次。根據兒童年齡調整用量。

雄黃散,治療小兒疑似鬼氣附體引起的蠱毒。

配方:雄黃、麝香(各研磨成細粉)、犀角(磨成粉,各半兩)。

用法:將藥材研磨均勻。每次服用半錢,用溫水送服。每日四到五次,根據兒童年齡調整用量。

小兒五種蠱毒方

配方:馬兜鈴根。

用法:將馬兜鈴根搗碎,過篩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一碗水煎煮至五分,去渣,空腹服用。應隨之將蠱毒吐出。若未吐出,可再次服用。

敗鼓皮方

配方:破損的鼓皮一片。

用法:將破損的鼓皮燒成灰,研磨成細粉。空腹用粥水送服一錢。病人不久就會喊出蠱毒的名字,然後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