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 (5)
卷二 (5)
1. 附方
真降香(銼),白膠香,沉香,虎頭骨(微炒),鬼臼(去毛),草龍膽,人參,白茯苓
上各半兩,搗羅細末。次入水磨雄黃半兩,細研水飛。次研麝香一錢拌勻,煉蜜和丸雞頭大。每一粒,煎乳香湯化下。及別丸如彈子大,用綠絹袋盛,佩兒衣上。仍臥內。常燒神妙。
灶中黃土方,客忤因而驚忤者。治法用灶中黃土,研二兩,雞子一枚去殼。二件相和,入少許水調。先以桃、柳枝湯浴兒,後將此藥塗五心及頂門上。(陳無擇法用灶中黃土、蚯蚓屎等分,如此法塗之。)
三物燒發散,治小兒見生人,驚忤啼不止。
即用來人囟上發十莖,斷兒衣帶少許,合燒灰細末,和乳飲兒愈。
皂莢搐鼻法(見第七十三)
沉香降氣湯(即前辟邪膏)
蔥刺鼻法
上取蔥黃心,刺其鼻。男左女右,入七、八寸。小兒量度之。若使目中血出佳。
扁鵲法同是。
葛氏肘後灸法,以繩圍其死人肘腕,男左女右畢,伸繩從背上大椎度以下,又從此灸橫行,各半繩。此法三灸各三,即起。又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。不起者,卷其手灸下文頭。隨年壯,又灸鼻中三壯也。又灸頤下宛宛中,名承漿穴、十壯,大效。又灸兩足大指爪甲聚毛中七壯。此華佗法。一云三七壯,又灸臍中百壯也。
管吹下部法,以管吹下部。須數人互吹,氣通則活。
千金牛舐方,治卒死無脈。無他形候,陰陽俱竭故也。
用牽牛臨兒鼻上,二百息。牛舐必瘥。牛不肯舐,著鹽汁塗面上,即牛肯舐。
熨兩脅法,右炙熨斗,熨兩脅下。(《備急方》云:又治屍厥。)
治鬼魘死方,搗韭汁灌鼻孔中。劇者灌兩耳。(張仲景云灌口中。)
雞冠血方,治小兒不知所病便死絕方。
上取雄雞冠,臨兒口上,割血滴入口,下即活。
灸法,卒死而四肢不收,屎便者,灸心下一寸、臍上三寸、臍下四寸各一百壯。兒小者隨年。
圖經治鬼持方,用虎睛爪並指骨毛,系兒臂上,辟惡鬼。
外臺深師五邪方,療鬼魅,妄言狂走,恍惚不識人。此為鬼忤。
丹砂,雄黃(各別研),龍骨,馬目毒公,鬼箭(各五兩),鬼臼(二兩),赤小豆(三兩),芫青(一枚),桃仁(百枚,去皮尖熬,別研)
上搗末,細絹篩,合諸藥拌令勻。後內蠟,和如彈丸。絳囊盛係臂。男左女右,小兒繫頸。合時勿令婦人、雞、犬見。服者,蜜和丸如桐子大,一服三丸,日三服。忌五辛生血物。
太乙備急散,主卒中惡、客忤,五屍入腹,鬼刺、鬼痱及中蠱疰,吐血、下血及心腹卒痛,腹滿,傷寒陰毒病六、七日。
雄黃,芫花,桂心(各二兩),丹砂,蜀椒(各一兩),藜蘆,巴豆(各一分),附子(炮裂、去皮臍,五分),野葛(三分)
白話文:
[附方]
真降香、白膠香、沉香、虎頭骨丸: 將真降香(切碎)、白膠香、沉香、虎頭骨(微炒)、鬼臼(去毛)、草龍膽、人參、白茯苓各半兩,搗碎研磨成細粉。再加入水磨雄黃半兩,細研磨後用水飛(過篩)。最後加入麝香一錢拌勻,用煉蜜和成雞頭大小的丸藥。服用時,用煎好的乳香湯送服一粒。另外再製作彈子大小的丸藥,用綠絹袋裝好,佩帶在孩子的衣服上,並讓孩子臥床休息。經常服用並佩戴,效果神奇。
灶中黃土方: 治療因驚嚇而引起的疾病。取灶中黃土二兩研磨,雞蛋一個去殼,二者混合,加少量水調勻。先用桃枝、柳枝煮的水給孩子洗澡,然後將藥塗抹在孩子的五心(手心、腳心、心窩)和頭頂。 (陳無擇的方法是用灶中黃土和蚯蚓糞等量,用相同方法塗抹。)
三物燒發散: 治療小兒見到生人,受到驚嚇而哭鬧不止。取來人頭上十根頭髮,孩子的衣帶少許,一起燒成灰,研磨成細粉,和著乳汁給孩子服用,即可痊癒。
皂莢搐鼻法: (詳見第七十三條)
沉香降氣湯: (即前文提到的辟邪膏)
蔥刺鼻法: 取蔥白中心,刺入鼻子。男性左側,女性右側,刺入七、八寸(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深度)。小兒需根據年齡調整深度。若能使眼睛流出血液則效果更好。扁鵲的方法與此相同。
葛氏肘後灸法: 用繩子圍繞死者的手肘和手腕(男性左側,女性右側),將繩子從背部大椎穴往下延伸,再從此處橫向灸,各半繩長。此法灸三次,每次三壯。再用指甲掐病人的人中穴使其清醒。若仍不醒,則捲起其手在手背下方的紋路處灸。根據年齡調整灸的次數,也可用灸鼻中三次。再灸頤下承漿穴十壯,效果顯著。再灸兩足大拇指指甲聚毛處七壯。這是華佗的方法。也有人說灸三七壯。也灸臍中一百壯。
管吹下部法: 用管子吹其下部。需要幾個人輪流吹,氣通則活。
千金牛舐方: 治療突然死亡,沒有脈搏,沒有其他症狀,陰陽俱竭者。用牽牛靠近孩子的鼻子,持續二百息(約100秒)。牽牛舔舐後,孩子就會康復。如果牽牛不願意舔,就在孩子的臉上塗抹鹽水,牽牛就會舔舐。
熨兩脅法: 用炙熱的熨斗熨兩脅下。(《備急方》中記載:此法也可治療屍厥。)
治鬼魘死方: 將搗碎的韭菜汁灌入鼻孔中。情況嚴重者,灌入兩耳。(張仲景記載:灌入口中。)
雞冠血方: 治療小兒不明原因突然死亡。取雄雞雞冠,放在孩子嘴邊,割破雞冠,將血滴入口中,孩子就會活過來。
灸法: 突然死亡,四肢僵硬,大小便失禁者,灸心下一寸、臍上三寸、臍下四寸,各一百壯。小兒應根據年齡調整灸的次數。
圖經治鬼持方: 用老虎的眼睛、爪子和指骨毛髮,綁在孩子的胳膊上,可以辟邪。
外臺深師五邪方: 治療鬼魅作祟,胡言亂語,狂奔亂跑,神志恍惚,不認識人(鬼忤)。將丹砂、雄黃(分別研磨)、龍骨、馬目毒公、鬼箭(各五兩)、鬼臼(二兩)、赤小豆(三兩)、芫青(一枚)、桃仁(一百枚,去皮尖,熬煮後研磨)搗碎成末,用細絹篩過,混合均勻。再加入蠟,和成彈丸大小。用絳色布袋裝好,繫在手臂上。男性左側,女性右側,小兒繫在脖子上。製作和服用時,不要讓婦女、雞、狗看見。服用時,用蜜糖和成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三丸,一日三次。忌食辛辣刺激和生冷食物。
太乙備急散: 主治中風、客忤、五屍入腹、鬼刺、鬼痱以及中蠱,吐血、便血、心腹劇痛、腹脹、傷寒陰毒等病症,病程六七日。將雄黃、芫花、桂心(各二兩)、丹砂、蜀椒(各一兩)、藜蘆、巴豆(各一分)、附子(炮製後去皮臍,五分)、野葛(三分)等藥物混合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