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 (4)
卷二 (4)
1. 附方
千金楸葉方,治少小頭不生髮。以楸葉搗取汁,敷頭上立生。
榆末散,治小兒白禿,發不生。搗榆皮末,苦酒調塗。
聖惠神效黑豆膏,治兒腦疳,發連根作穗,脫落不生,或白禿瘡發不生者,兼能黑鬚。
黑豆,苣蕂(各三合),訶黎勒皮(一兩)
上件藥,搗羅末,水拌令勻,內於竹筒中,以亂髮塞口,煻灰內煨,取油貯瓷器中。先以米泔皂莢湯洗頭,拭乾塗之。日再用。十日發生。
千金翼大豆方,治發黃。以醋煮大豆爛,去豆煎令稠,塗發。
清胃湯,治胃火牙痛或連頭面。(方見第四十九)
雄黃丸,治小兒牙齒黑蛀,氣臭疼痛。
雄黃(二錢),麝香(半錢)
上為細末,軟飯和為梃子,安在牙內。
千金白鹽方,常以白鹽末封齒齦上,日三夜二。
靈苑生齒方
上用雄、雌雞糞各十四顆,焙乾,同研如粉,入麝香少許。仍先以針挑破損齒腳下血出,將散子敷之。年高者,不過二十日生。年少者,十日。不計傷損及少自退落,並再生。
柴胡清肝散,治肝、膽、三焦風熱怒火,或乍寒乍熱,往來寒熱、發熱或頭髮瘡毒等證。
柴胡(一錢半),黃芩(炒),人參,川芎(各一錢),山梔(炒,一錢半),連翹,甘草(各五分),桔梗(八分)
上水煎服。
湯氏龍黃散,治小兒聤耳,汁出不止。
枯白礬,龍骨末,黃丹(炒,各半兩),麝香(一錢)
上同研細,先以綿杖子搌膿水盡。用散一字半,分為兩處入耳內。日二次。
立驗散,治蚰蜒及諸蟲入耳。
川芎,白芷,夜明砂(炒),豬牙皂角(炙),南星(炮,各七錢五分),百部,白丁香,藜蘆(各四錢),草烏(半兩),砒霜(另研),蓽茇(各二錢),海金沙(二錢半)
上為細末,研勻。臨時更用鉛丹調色勻,瓷器收。如蚰蜒入耳,取少許,以醋一滴調化。以細翎蘸藥入耳竅,微吹,令藥氣行,立出。藥不得多,多則蚰蜒成水不出。如蠍螫,先點少醋在螫處,摻藥半字許,擦令熱即效。
錢氏橘連丸,治疳瘦。久服消食和氣,長肌肉。
橘皮(一兩),黃連(米泔浸一宿,一兩半)
上為細末,另研入麝香五分。用豬膽七個,分藥入膽內,漿水煮。候臨熟,以針微刺破,以熟為度。煮粟米粥和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十丸至二、三十丸,米飲下。量兒加減無時。
豆豉大丸摩法,用豉數合,水拌濕,搗熟,丸如雞子大。摩兒囟上、足心各五、六遍,又遍摩兒心及臍上下。食頃,破視其中,當有細毛。即擲丸道中。
譚氏殊聖治客忤方
驚啼哭不休,壯熱脈如鉤,莫識為何病,傷心不自由。犀角雄黃搗,桃符煎水稠,參苓芣苡子,三粒化無憂。
張渙辟邪膏,兒血氣未實,神氣軟弱。除父母及乳養人外,勿令見生人,及抱往別房異戶,及見牛馬畜獸等。其父母家人之類,自外夜行歸家,亦勿令見,恐經履鬼神惡氣犯兒。令吐下五色,水穀解離,狀似發癇,但眼不上戴,脈不弦急,名曰客忤。
白話文:
[附方]
千金楸葉方:治療幼童頭髮不生長。將楸樹葉搗爛取汁,敷在頭上,頭髮就會長出來。
榆末散:治療小兒白禿,頭髮不生長。將榆樹皮搗成粉末,用苦酒調和後塗抹。
聖惠神效黑豆膏:治療小兒腦疳,頭髮連根脫落不生,或白禿瘡頭髮不生,同時也能使頭髮變黑。將黑豆、苣蕂(各三合)、訶黎勒皮(一兩)搗成粉末,用水調勻,放入竹筒中,用亂髮塞住筒口,埋在煻灰中煨烤,取出油脂貯存在瓷器中。先用米湯加皂莢水洗頭,擦乾後塗抹藥膏,每天使用兩次,十天就能長出頭髮。
千金翼大豆方:治療頭髮發黃。用醋煮大豆至爛,去掉大豆,將湯汁熬稠,塗抹在頭髮上。
清胃湯:治療胃火引起的牙痛或伴隨頭面痛。(方劑見第四十九)
雄黃丸:治療小兒牙齒發黑、蛀蝕,伴有臭味和疼痛。將雄黃(二錢)、麝香(半錢)研成細末,用軟飯和成丸子,塞入牙齒內。
千金白鹽方:經常以白鹽粉末敷在牙齦上,每天三次,晚上兩次。
靈苑生齒方:取雄雞糞、雌雞糞各十四顆,烘乾研成粉末,加入少許麝香。先用針挑破損壞牙齒根部,使其出血,再將藥粉敷在患處。老年人二十天內長出新牙,年輕人十天內長出新牙。無論是因外傷損壞還是自然脫落,都能再生。
柴胡清肝散:治療肝膽三焦風熱、怒火攻心,或忽冷忽熱,往來寒熱、發熱或頭髮瘡毒等症狀。將柴胡(一錢半)、黃芩(炒)、人參、川芎(各一錢)、山梔(炒,一錢半)、連翹、甘草(各五分)、桔梗(八分)用水煎服。
湯氏龍黃散:治療小兒流膿性耳疾,耳流膿不止。將枯白礬、龍骨末、黃丹(炒,各半兩)、麝香(一錢)研磨成細粉。先用棉籤擦淨膿水,取藥粉一錢半,分成兩份放入耳內,每天兩次。
立驗散:治療蚰蜒及其他蟲子入耳。將川芎、白芷、夜明砂(炒)、豬牙皂角(炙)、南星(炮,各七錢五分)、百部、白丁香、藜蘆(各四錢)、草烏(半兩)、砒霜(另研)、蓽茇(各二錢)、海金沙(二錢半)研磨成細粉。使用時用鉛丹調勻顏色,貯存在瓷器中。若蚰蜒入耳,取少量藥粉,用一滴醋調和,用細羽毛蘸藥放入耳中,輕輕吹氣,使藥氣流通,蟲子就會出來。藥量不宜過多,過多會使蚰蜒變成水狀而無法出來。若被蠍子蜇傷,先在傷口滴少許醋,再塗抹半錢許的藥粉,擦熱即可見效。
錢氏橘連丸:治療疳瘦。長期服用能消食和胃,增強肌肉。將橘皮(一兩)、黃連(米泔浸泡一夜,一兩半)研成細末,另研入麝香五分。用豬膽七個,將藥粉分裝入膽內,用漿水煮。將要煮熟時,用針輕輕刺破膽囊,以熟為度。再用煮熟的粟米粥和藥粉製成丸子,如綠豆般大小。每次服用十到二三十丸,米湯送服。可根據兒童情況增減藥量。
豆豉大丸摩法:取豆豉數合,用水拌濕,搗爛煮熟,製成雞蛋大小的丸子。在嬰兒囟門和腳心各按摩五到六遍,再按摩嬰兒心臟和肚臍上下。一頓飯的時間後,將丸子掰開觀察,裡面應有細毛,然後將丸子扔掉。
譚氏殊聖治客忤方:治療嬰兒驚嚇啼哭不止,高熱脈象如鉤,不明原因,傷心欲絕的疾病。將犀角、雄黃搗碎,用桃花符水煎熬濃稠,再加入人參、茯苓、車前子各三粒,即可痊癒。
張渙辟邪膏:治療嬰兒血氣不足,神氣虛弱。除了父母和哺乳者外,不要讓嬰兒見到陌生人,也不要抱到其他房間或別人家,更不要讓嬰兒見到牛馬等牲畜。父母家人夜間外出回家,也不要讓嬰兒見到,以免沾染到鬼神邪氣,使嬰兒生病。嬰兒會嘔吐五種顏色的東西,水穀不化,症狀類似癲癇,但眼睛不會向上翻,脈搏也不會弦急,此病名為客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