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 (3)
卷二 (3)
1. 附方
夜明砂(揀淨,淘澄淨),蕪荑(炒,去皮,各二兩),白茯苓(去皮),白朮(無油者去蘆),人參(去蘆),甘草,蘆薈(細末,各半兩),使君子(肥白者,微炒去皮,二兩)
上為末,湯浸,蒸餅和丸,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。以生絹袋盛之,次用精豬肉二兩,同藥一處煮。候肉熟爛,提取藥於當風處懸掛。將所煮肉並汁,令小兒食。所懸之藥,第二日仍依前法煮食,只待藥盡為度。
錢氏地黃丸,治頭囟不合,體瘦,骨露如鶴膝,皆腎虛也。並治腎疳天柱傾倒,腎主骨故。
熟地黃(洗,焙,八錢),澤瀉(洗、去毛),牡丹皮(去心),白茯苓(各三錢),山茱萸肉,牛膝,鹿茸(酥炙),山藥(各四錢)
上為末,煉蜜丸如梧子大。三歲以下三、二丸,溫水空心化下。
大啟脾丸(即資生丸,見第五十一)
參苓白朮散(見第四十四)
益黃散(又名補脾散),治脾胃虛寒,泄瀉嘔吐,腹痛,口鼻氣冷。有熱證不可服。
陳橘皮(一兩),青橘皮,訶子肉,甘草(各半兩,銼炒),丁香(二錢),白茯苓(一兩)
上為細末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至六分。食前溫服。
瀉黃散(見第四十九)
安神丸(見第十九)
涼膈散,治小兒臟腑積熱,煩躁多渴,頭昏,唇焦咽燥,舌腫喉閉,目赤鼻衄,頷頰結硬,口舌生瘡,痰實不利,涕唾稠黏,睡臥不寧,譫語狂妄,腸胃燥結,便溺赤澀。一切風腫,並宜服之。(方見第十九。)
花火膏,取燈火一顆,塗乳上,令兒吮之。
蟬花散,治小兒夜啼不止,狀若鬼祟。用蟬蛻下半截為末,一字,薄荷湯入酒少許調下。或者不信,將上半截為末,煎湯調下,即復啼也。古人立方,莫知其妙。
茅先生抹唇膏,主小兒夜啼,內有驚熱。
蟬殼(一個,去足),燈花(兩朵),硃砂(少許)
上為末。如小兒夜啼,遇夜用雞冠血調藥,抹兒上、下兩唇,即止。夾硃砂膏與服。
白朮當歸煎丸,治胎寒腹痛,遇夜啼叫,身體躽張,有如癇狀,吐哯不止,大便酸臭。乳食雖多,不生肌膚。
白朮,當歸,木香
上等分,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一丸,煎木香湯化下。
瀉白散(見第四十九)
塗龜尿法,取龜置荷葉上。鏡照之,則自尿。一法以鬃搐其鼻,亦自出。
補中益氣湯(見第三十九)
小兒錮囟藥
白芍藥粉
上取黃雄雞,臨兒囟上,刺其冠,以血滴囟上。血止,以芍藥末敷上。掩血令不見,一日立瘥。不愈,再如法敷之。
麝茸丹,治數歲不能行。
麝香(別研),鹿茸(酥炙黃),生乾地黃,虎脛骨(酥塗炙黃),當歸(洗,焙乾),黃耆(銼)
上件各一兩,為細末,用羊髓四兩煮爛,和成膏,如黍米大。每服十粒,磨沉香湯下。乳食前,日三服。
白話文:
[附方]
夜明砂丸: 將夜明砂(挑揀乾淨,洗淨)、蕪荑(炒過,去皮)、白茯苓(去皮)、白朮(無油的,去蘆頭)、人參(去蘆頭)、甘草、蘆薈(磨成細粉)、使君子(肥白的,微炒去皮)各取等量(各二兩,蘆薈、甘草各半兩)。磨成粉末,用湯浸濕,再和麵蒸成彈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一丸。將藥丸用生絹袋裝好,與二兩精豬肉一起煮。等豬肉煮爛後,將藥丸取出,掛在通風處晾乾。讓孩子吃煮爛的豬肉和湯。第二天再用同樣的方法煮食藥丸,直到藥丸吃完為止。此方治頭顱囟門閉合不全,身體消瘦,骨骼突出如鶴膝,都是腎虛引起的。也治療因腎虛導致的疳積和脊柱彎曲,因為腎主骨骼。
錢氏地黃丸: 將熟地黃(洗淨,烘乾)、澤瀉(洗淨,去毛)、牡丹皮(去心)、白茯苓各三錢,山茱萸肉、牛膝、鹿茸(酥炙)、山藥各四錢,磨成粉末,用煉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三歲以下兒童,每次服用三到兩丸,溫水送服,空腹服用。
大啟脾丸: (同資生丸,詳見第五十一方)
參苓白朮散: (詳見第四十四方)
益黃散(補脾散): 此方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瀉、嘔吐、腹痛,以及口鼻冰冷。如有發熱症狀則不可服用。將陳橘皮一兩,青橘皮、訶子肉、甘草(各半兩,切碎炒香)、丁香二錢、白茯苓一兩,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杯水煎至六分,溫服,飯前服用。
瀉黃散: (詳見第四十九方)
安神丸: (詳見第十九方)
涼膈散: 此方治療小兒臟腑積熱引起的煩躁、口渴、頭暈、嘴唇乾燥、咽喉乾燥、舌腫喉嚨閉塞、眼睛紅腫、鼻出血、面頰硬結、口腔潰瘍、痰液粘稠、流涕、睡眠不安、胡言亂語、腸胃燥結、小便排泄困難等症狀。各種風腫也適用。(詳見第十九方)
花火膏: 取燈火一顆,塗抹在乳頭上,讓孩子吮吸。
蟬花散: 治療小兒夜啼不止,像被鬼怪驚嚇一樣的症狀。將蟬蛻的下半截磨成粉末,每次用量一字,用薄荷湯調服,加少許酒。如果效果不好,則使用蟬蛻的上半截磨成粉末,煎湯服用,就會再次哭鬧。古方奇效,難以理解。
茅先生抹唇膏: 主治小兒夜啼,內有驚嚇發熱。將蟬殼一個(去足)、燈花兩朵、硃砂少許磨成粉末。如果小兒夜啼,晚上用雞冠血調藥,塗抹在孩子的上下嘴唇上,即可止啼。配合硃砂膏內服。
白朮當歸煎丸: 治療胎寒腹痛,夜啼,身體抽搐,像癲癇一樣,嘔吐不止,大便酸臭。即使奶水充足,也長不好肉。將白朮、當歸、木香等量磨成細粉,用煉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木香湯送服。
瀉白散: (詳見第四十九方)
塗龜尿法: 將烏龜放在荷葉上,用鏡子照射,烏龜就會排尿。另一種方法是用豬鬃刺激烏龜的鼻子,也能使它排尿。
補中益氣湯: (詳見第三十九方)
小兒錮囟藥: 用白芍藥粉。取一隻黃雄雞,在孩子的囟門上,刺破雞冠,用雞血滴在囟門上。等血止住後,敷上白芍藥粉。遮蓋住血跡,一天就能痊癒。如果沒有痊癒,再按此法敷藥。
麝茸丹: 治療幾歲的孩子還不能走路的症狀。將麝香(單獨研磨)、鹿茸(酥炙成黃色)、生乾地黃、虎脛骨(酥炙成黃色)、當歸(洗淨,烘乾)、黃耆(切碎)各一兩,磨成細粉,用四兩羊髓煮爛,混合成膏藥,做成黍米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十粒,用沉香湯送服。飯前服用,一天三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