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)

1. 附方

不得相犯。每有病者眼睛釣上,止見白睛,兼角弓反張,更不能出聲者,用此藥法治之。)

上用細葦筒子,取左字帖內藥少許,吹在左邊鼻里。右亦如之。用藥不可多。

若眼未全下,更添些小,以意量度,其眼即下。

神砂抱龍丸,治小兒驚風、痰喘、風寒。

膽星(四兩),硃砂(水飛五錢),麝香(五分),雄黃(二錢五分),天竺黃(一兩)

上為極細末,甘草膏和丸,硃砂為衣。一方加金箔十張。

雞腸散,治因膀胱有熱,服冷藥過多,小便不能禁止,或遺尿病。

雞腸(一具。男用雌雞,女用雄雞,燒存性),牡蠣,茯苓(去皮),桑螵蛸(炒,各五錢),桂(去粗皮),龍骨(各二錢半)

上為極細末,仍以雞䏶胵一具,雞腸一具,燒存性,研極細末,每用和前藥末一錢,用溫酒調化,食前服。

外臺方,療小兒睡中遺尿,不自覺。

桂末、雄雞肝等分,搗,丸一豆大,溫水下,日三服。

六味地黃丸(見第十六)

瀉黃散(見第四十九)

導赤散(見第十七)

大黃黃連瀉心湯(見第五十五)

清液散,治小兒重舌及口瘡。

青黛,朴硝(各一錢),龍腦(一字)

上為細末,用蜜調。鵝翎蘸少許敷之。

五福化毒丹,治積熱、驚惕、狂譫、煩渴、頰赤、咽乾、唇口生瘡、夜臥不寧、頭面遍身瘡癤,及小兒驚風痰熱、潮搐等證。如大人口臭,及小兒瘡疹,上攻口齒,涎血臭氣,用生地自然汁化一丸,以雞翎刷口內。熱疳黃瘦雀目者,陳粟米泔下。食後臨臥服。

玄參,桔梗(各二兩),人參,牙硝,青黛(各一兩),甘草(七錢五分),麝香(一分)

蜜丸,芡實大。金、銀箔各四十片為衣。每一丸作四服,薄荷湯下。

膠黃散,治小兒大衄,口、鼻、耳出血不止。十五六歲兒陽盛,多此病。

阿膠(一兩),蒲黃(半兩)

上為末。三歲半錢。生地黃汁微煎,調服,食前。

菖蒲丸,治小兒心氣不足,五、六歲不能言。

石菖蒲(二錢),人參(切去蘆,焙,半兩),丹參(二錢),天門冬(去心、皮),麥門冬(去心焙,各一兩),赤石脂(三錢)

直指有當歸、川芎、硃砂。
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綠豆大或麻子大。溫水下五、七丸,至一二十丸。不拘時,日三服。久服取效。又有病後腎虛不語者,宜兼服錢氏地黃丸。

肥兒丸,治小兒腦後項邊有物如彈子,按之轉動,軟而不痛,名無辜疳。久服神效。

胡黃連,神麯(炒),麥糵(各五錢),檳榔(三錢),木香(二錢),肉豆蔻(麵裹煨),使君子(肉各二錢半)

上為細末,蒸餅丸如黍米大。用米飲,食遠服。

布袋丸,治諸疳疾,面黃腹大,飲食不調,肌肉枯瘁。

白話文:

[附方]

某些疾病會導致患者眼睛向上翻,只見白眼球,同時嘴角反翹,無法發聲,可用以下方法治療:用細葦管取少量藥粉,吹入患者左鼻孔,右鼻孔亦然。用藥量不可過多。如果眼睛未完全下垂,可再少量添加,根據情況調整用藥量,直至眼睛下垂。

神砂抱龍丸,治療小兒驚風、痰喘、風寒。

配方:膽星四兩、硃砂(水飛)五錢、麝香五分、雄黃二錢五分、天竺黃一兩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,用甘草膏和成丸藥,以硃砂為衣。另一方劑則需加金箔十張。

雞腸散,治療因膀胱有熱,服用寒涼藥物過多,小便失禁或尿床。

配方:雞腸一隻(男性用母雞,女性用公雞,燒成灰)、牡蠣、茯苓(去皮)、桑螵蛸(炒)、桂枝(去粗皮)、龍骨(各五錢)。桂枝、龍骨各二錢半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,再將一隻雞的嗉囊和一隻雞腸燒成灰,研磨成極細粉末,每次取一錢與前藥粉混合,用溫酒調服,飯前服用。

外臺方,治療小兒睡夢中遺尿,不自覺。

配方:桂末、雄雞肝等量,搗碎,製成豆粒大小的藥丸,溫水送服,每日三次。

六味地黃丸(詳見第十六方)

瀉黃散(詳見第四十九方)

導赤散(詳見第十七方)

大黃黃連瀉心湯(詳見第五十五方)

清液散,治療小兒舌苔厚膩及口瘡。

配方:青黛、朴硝(各一錢)、龍腦(一分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調勻,用鵝毛蘸取少量塗敷患處。

五福化毒丹,治療積熱、驚悸、狂躁、口渴、面頰潮紅、咽喉乾燥、唇口生瘡、夜臥不安、頭面及全身瘡癤,以及小兒驚風痰熱、抽搐等症狀。如成人口臭,或小兒瘡疹上攻口齒,流涎血,臭氣熏人,可用生地黃鮮汁化開一丸,用雞毛刷塗抹口腔內。熱性疳積,消瘦,眼窩凹陷者,用陳米湯送服。飯後臨睡前服用。

配方:玄參、桔梗(各二兩)、人參、芒硝、青黛(各一兩)、甘草(七錢五分)、麝香(一分)。

製成蜜丸,大小如芡實。以金、銀箔各四十片為衣。每丸分四次服用,薄荷湯送服。

膠黃散,治療小兒大出血,口、鼻、耳出血不止。十五六歲青少年陽氣旺盛者,多有此病。

配方:阿膠一兩、蒲黃半兩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三歲兒童每次服半錢。用生地黃汁微煎,調服,飯前服用。

菖蒲丸,治療小兒心氣不足,五、六歲不能說話。

配方:石菖蒲二錢、人參(切去蘆頭,烘乾,半兩)、丹參二錢、天門冬(去心、皮)、麥門冬(去心烘乾,各一兩)、赤石脂三錢。

另有一些方劑含有當歸、川芎、硃砂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煉蜜製成綠豆大小或麻子大小的藥丸。溫水送服五至七丸,或十至二十丸。不拘時間,每日三次。長期服用,直至見效。若為病後腎虛不語者,宜同時服用錢氏地黃丸。

肥兒丸,治療小兒後腦勺有如彈珠大小的腫塊,按之可移動,柔軟無痛,稱為無辜疳。長期服用療效顯著。

配方:胡黃連、神麴(炒)、麥芽(各五錢)、檳榔三錢、木香二錢、肉豆蔻(麵裹煨)、使君子仁(各二錢半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蒸餅和成黍米大小的藥丸。用米湯送服,飯後服用。

布袋丸,治療各種疳疾,面色萎黃,腹部膨大,飲食不調,肌肉消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