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)

1. 附方

畫眉膏

山梔(三個,燒存性),雄黃(少許),硃砂(少許)

上為細末,入麻油、輕粉各少許,調勻。候兒睡著,濃抹於兩眉上,醒便不食乳。未效,再用,加黃丹一錢。

金朱飲(本名天竺黃散),治驚壯熱,傷寒伏熱,上焦虛熱重舌,口鼻生瘡,赤眼。

川鬱金(銼,皂莢水煮乾,細者如膽狀佳),天竺黃,甘草(炙),馬牙硝(各半兩),硃砂(一分,研),蟬殼(十四個,水洗去土),麝香(少許)

上為末。每服半錢至一錢,蜜湯調下。

生地黃湯,治初生兒眼不開。

乾地黃,赤芍藥,川芎,當歸(去蘆),栝蔞根,甘草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。少許,用燈心煎湯,調抹口中。

真金散,治兒初生,洗眼不淨,穢汁浸漬,眼眥赤爛,至長不瘥,母食熱物、熱藥,名曰胎赤。

黃連(去須),黃柏,當歸,赤芍藥(各一錢),杏仁(去皮、尖,半錢)

上銼散。乳汁浸一宿,曬乾。為極細末,用生地黃汁調一字,頻頻點眼。新綿裹荊芥,湯浸溫,時時洗浴,母服洗心湯。

外臺方

乳兩合,蔥白一寸,煎一兩沸,去蔥,吃即乳。

豆豉膏

黑豆(一勺),田螺(十九個),蔥(一大把)

上搗爛,芭蕉汁調,貼臍下。

蘇合香丸(見第十八)

辰砂殭蠶散,治初生撮口。

辰砂(水飛半錢),殭蠶(真的去絲嘴炒,一錢),蛇蛻皮(炒一錢),麝香(研,半錢)

上為極細末,少許,用蜜調,敷唇口。

五苓散(見第十七)

龍骨散,治臍中瘡。

龍骨(煅),輕粉(各半錢),黃連(去須,一錢半)

上為極細末,少許,乾摻臍。

白芍藥湯,治冷疝腹痛,及誤汗下,即壞證傷寒是也。並宜先服,次投對證之劑。

白芍藥(一兩半),澤瀉(去粗皮,七錢半),甘草(炙,二錢),薄桂(去粗皮,一錢半)

上件㕮咀。每服二錢。水一盞,煎七分,空心溫服。誤汗、誤下,加人參、南木香各二錢。臍下痛,入生薑及鹽同煎。或加鉤藤亦好。

外消散,治兒初生臍突,或痛或不痛。痛則啼不已。及小兒因感濕熱,陰囊浮腫。

大黃,牡蠣(各半兩),朴硝(二錢)

前二味,銼焙為末,仍入朴硝缽內同杵勻。用一、二錢。先取田螺淨洗,水半碗活過宿。去螺,用水調,塗腫處即消。其螺放生勿害。治陰囊腫,用車前子煎湯,候冷調敷。

雙金散,治天釣驚風,目久不下。

蜈蚣(一個去頭、足、尾,用真酥塗,慢火炙黃。置砧子上,面南立,用竹刀子當脊縫中亭剖作兩半個。左邊者入一帖子,內寫左字。右邊者亦入一帖子,內寫右字。不得錯誤。),麝香(一錢,細研。先將左邊者同於乳缽內研作細末,卻入在左字帖內收起。別用乳缽將右邊字者入麝香同研極細,卻入右字帖內收。

白話文:

[附方]

畫眉膏

將山梔子燒成炭灰,再研磨成細粉,加入少許雄黃、硃砂,混合麻油和輕粉,調勻。等孩子睡著後,在孩子兩眉上厚厚地塗抹,醒來後就不會再吃奶了。如果沒有效果,再用一次,並加入一錢黃丹。

金朱飲(原名天竺黃散),用於治療驚風、壯熱、傷寒伏熱、上焦虛熱、舌苔厚重、口鼻生瘡、紅眼病。

將川鬱金(切碎,用皂莢水煮乾,細小的像膽汁一樣的最好)、天竺黃、炙甘草、馬牙硝(各半兩)、硃砂(一分,研磨)、蟬殼(十四個,用水洗淨泥土)、麝香(少許)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半錢到一錢,用蜜水調服。

生地黃湯,用於治療新生兒眼睛睜不開。

將生地黃、赤芍藥、川芎、當歸(去蘆頭)、栝蔞根、甘草(份量相等)研磨成細粉。取少量藥粉,用燈芯草煎水調和,塗抹在孩子的口中。

真金散,用於治療新生兒眼睛清洗不乾淨,污穢的汁液浸漬,眼角紅腫潰爛,久治不愈,母親食用辛辣食物或熱性藥物引起的胎赤。

將黃連(去鬚)、黃柏、當歸、赤芍藥(各一錢)、杏仁(去皮尖,半錢)切碎研磨成粉。用母乳浸泡一夜,曬乾,再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生地黃汁調和,少量多次點眼。用新棉花裹住荊芥,用熱水浸泡溫熱,經常清洗患處。母親同時服用洗心湯。

外臺方

將兩合乳汁和一寸蔥白一起煎煮沸騰,去蔥,趁熱服用。

豆豉膏

將一勺黑豆、十九個田螺、一大把蔥搗爛,用芭蕉汁調和,貼在肚臍下。

蘇合香丸(詳見第十八方)

辰砂殭蠶散,用於治療新生兒口角歪斜。

將水飛過的辰砂(半錢)、去絲炒過的真殭蠶(一錢)、炒過的蛇蛻皮(一錢)、研磨過的麝香(半錢)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取少量藥粉,用蜂蜜調和,塗抹在唇口。

五苓散(詳見第十七方)

龍骨散,用於治療肚臍部位的瘡瘍。

將煅燒過的龍骨、輕粉(各半錢)、黃連(去鬚,一錢半)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少量撒在肚臍上。

白芍藥湯,用於治療寒疝腹痛,以及因出汗過多或腹瀉導致的虛寒症狀(即傷寒)。最好先服用此方,再根據具體情況服用其他藥物。

將白芍藥(一兩半)、澤瀉(去粗皮,七錢半)、炙甘草(二錢)、肉桂(去粗皮,一錢半)切碎。每次服用二錢,加水一盞,煎至七分,空腹溫服。若因出汗過多或腹瀉服用,需加入人參、南木香各二錢;若肚臍下疼痛,加入生薑和鹽同煎;或加入鉤藤亦可。

外消散,用於治療新生兒臍部突出,疼痛或不痛,疼痛時哭鬧不止;以及小兒因濕熱而導致陰囊腫脹。

將大黃、牡蠣(各半兩)切碎焙乾研磨成粉,再加入朴硝(二錢)一起研磨均勻。每次服用一到二錢。先取田螺洗淨,用半碗水浸泡一夜。去掉田螺,用泡田螺的水調藥粉塗抹在腫脹處,即可消腫。用過的田螺應放生,不可傷害。治療陰囊腫脹,可用車前子煎水,放涼後調敷。

雙金散,用於治療驚風,眼睛長時間睜不開。

將蜈蚣(一隻,去掉頭、足、尾,塗上酥油,用慢火烤至黃色。放在砧板上,頭朝南豎立,用竹刀從脊背中間剖成兩半。左側的蜈蚣放入一個紙條,寫上“左”字;右側的蜈蚣放入一個紙條,寫上“右”字,切勿弄錯。)和麝香(一錢,研磨成細粉。先將左側蜈蚣和麝香在乳缽中研磨成細粉,放入寫有“左”字的紙條中收好。再用乳缽將右側蜈蚣和麝香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放入寫有“右”字的紙條中收好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