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十六 (9)
卷十六 (9)
1. 鬼持
小兒鬼持者,乃神氣弱,為鬼所持。其狀無他疾,乃萎黃啼喚,口氣常臭是也。(宜圖經治鬼持方、外臺深師五邪丸之類。)
白話文:
所謂的小兒鬼持,指的是小孩因為精神氣息較弱,被不潔之物纏繞。這種情況並沒有其他明顯的疾病症狀,主要表現為小孩面色萎黃,經常哭泣,且口中散發出異常的臭味。(適合使用如「圖經治鬼持方」、「外臺深師五邪丸」等傳統藥方進行治療。)
2. 疰病
疰者,注也,亦言住也。謂風邪鬼氣住人身內,又復注易傍人,無問人之大小。若血氣衰弱,則陰陽失守。風邪鬼氣,因而客之。留住肌腠,連著臟腑。或皮膚掣動,遊易不常,或心腹刺痛,或體熱皮腫。沉滯至死,死後注人。小兒襁褓居室,無因觸冒風邪,多緣乳母解脫之時,不避溫涼暑濕,或抱持出入早晚,其神魂軟弱,為鬼氣所傷故耳。(宜太乙備急散。
)
白話文:
【病症:疰病】
「疰病」的意思是風邪或所謂的鬼氣駐留在人的身體裡,這種病還會傳染給旁邊的人,無論年齡大小都可能感染。如果一個人的血氣虛弱,那麼他的身體陰陽平衡就會失調,這時候風邪或鬼氣就會侵入。這些邪氣停留在肌肉和皮膚之間,甚至影響到臟腑。病狀可能是皮膚不時地抽動,位置不定,或是心臟、腹部有刺痛感,或者身體發熱,皮膚腫脹。病情嚴重時,甚至會導致死亡,且在死亡後還可能繼續傳染他人。
對於嬰幼兒來說,他們大多數時間都在室內,很少接觸到外界的風邪,但是當哺乳的母親在溫度、涼爽、暑熱或濕氣環境下沒有做好防護,或者在早晚抱孩子進出時,嬰兒的神魂脆弱,很容易被鬼氣所傷害。(應使用太乙備急散來治療。)
3. 屍疰
屍疰者,是五屍之中,一屍疰也。人無問大小,腹內皆有屍蟲。屍蟲為性忌惡,多接引外邪,共為患害。小兒血氣衰弱者,精神亦羸,故屍疰因而為病。其狀沉默,不的知病之所在。或寒熱淋漓。涉引歲月,遂至於死。死又疰易傍人,故曰屍疰也。(宜聖惠木香散之類。)
白話文:
[屍疰]這是指在五種屍蟲之中的一種,稱為屍疰。無論年齡大小,每個人的體內都存在屍蟲。屍蟲的本性是喜歡惡劣環境,容易引來外界的邪氣,共同對身體造成傷害。對於兒童來說,因為他們的血氣較為衰弱,精神狀態也較差,所以屍疰便成為一種常見疾病。此病的特徵是患者表現得非常安靜沉默,無法清楚指出病痛的具體位置。有的時候會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,病情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,最終導致死亡。而死者身上的屍疰有可能傳染給旁邊的人,因此被稱為屍疰。
(適合使用如聖惠木香散這類的藥物進行治療。)
4. 蠱疰
蠱疰者,人以蛇蟲諸毒,聚於器中,令相啖食。食盡存一物,最惡最毒,名曰蠱。能隨飲食變化,入腹還生,食人五臟。小兒中者,證與大人無異。其狀心腹多刺痛懊悶。急者即死,緩者延涉歲月。羸困下血,臟爛乃死。死又疰易傍人,故為蠱疰也。(宜範汪十七物紫參丸、羚羊角散、雄黃散、小兒五種蠱毒方、敗鼓皮方。)
白話文:
【蠱疰】
蠱疰這疾病,是因為有人將蛇蟲等各種有毒生物聚集在容器裡,讓它們互相吞食。當所有生物都互相吞食完畢,只剩下最後一隻,這是最兇惡且毒性最強的,被稱作蠱。這種蠱能隨著飲食進入人體,在人體內復活成長,並侵蝕人的內臟。小孩受到蠱毒影響,其症狀和成人無異。患者常會感到心臟和腹部有如針刺般的疼痛,以及壓抑的不適感。病情嚴重者可能立即死亡,病情較輕者則可能拖上幾個月至一年之久。最終,患者會因身體虛弱、便血、內臟腐爛而死去。而死者身上的蠱毒,甚至會轉移到旁邊的人身上,因此被稱為蠱疰。
(應使用範汪十七物紫參丸、羚羊角散、雄黃散、小兒五種蠱毒方、敗鼓皮方等藥方來治療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