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十六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六 (8)

1. 中惡

小兒中惡者,是卒中鬼邪之氣也。其證先無他病,卒然心腹刺痛,悶亂欲死是也。此必精氣衰弱,而後鬼惡得以中之。若腹大而滿,脈緊大而浮者死,緊細而微者生。治之餘邪不盡,留滯臟腑,更發變為疰病矣。(宜先下蘇合香丸。未醒以皂角末搐鼻取嚏,次服沉香降氣湯。又宜蔥刺鼻法、肘後灸法、管吹下部法。以上救客忤中惡法及一切卒死,皆可參用。)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「中惡」的情況,指的是小孩子突然被邪氣侵襲。具體表現就是原本好好的,突然之間心口和肚子會劇烈疼痛,甚至會讓人感到極度悶亂,好像要死掉一樣。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孩子身體狀況較差,精氣神不足時,才會讓邪氣有機會趁虛而入。

如果孩子的腹部腫大且摸起來硬邦邦的,而且脈搏摸起來緊繃、粗大且浮在表面,這可能是非常嚴重的警訊,可能危及生命;但若是脈搏緊繃卻細微,那麼孩子還有一線生機。

治療這種情況,如果邪氣沒有完全清除,殘留在臟腑中,可能會引發其他的疾病。首先應使用蘇合香丸來治療,如果孩子仍然沒有醒來,可以使用皁角粉末刺激鼻腔,讓孩子打噴嚏,然後再服用沉香降氣湯。此外,也可以考慮使用蔥刺鼻法、肘後灸法以及管吹下部法。以上這些方法,不僅可以用來對抗中惡,對於其他突然死亡的情況,也能作為參考和應用。

2. 卒死

小兒卒死者,是三虛而遇賊風,故無病倉卒而死。三虛者,乘年之衰,逢月之空,失時之和也。(詳《靈樞》歲露篇。)人因此三虛,復遇賊風,令陰氣偏竭於內,陽氣阻隔於外。榮衛壅閉,陰陽不通,故暴絕而死。若臟腑未竭,良久乃蘇。亦有挾鬼神氣者,皆須治令邪退乃生。

若有餘邪留蓄,再發則成疰病矣。其證眼合嚌齒,遍身綿軟,面青黑,口鼻冷。(宜蘇合香丸、千金牛舐方、熨兩脅方、治卒魘方、皂角搐鼻法、雞冠血方、灸人中及心下之類。)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小兒突然死亡的情況,其原因通常是三種虛弱狀態遇到惡劣的風氣所致,孩子在無任何病症的情況下突然死亡。所謂的三虛,指的是年紀弱小、月節不當(即身體的自然週期處於低潮)、以及天氣不調和的情況。

人在這種三虛的狀態下,如果再遇到惡劣的風氣,就會導致體內的陰氣過度消耗,陽氣在外被阻隔。血液循環受阻,陰陽不能交感,因而會突然死亡。然而,如果臟腑功能尚未完全衰竭,過一段時間後可能會恢復。另外,也有因受到鬼神之氣影響的,都需要進行治療,讓邪氣退出才能活下來。

如果還有殘餘的邪氣留在體內,再次發作就可能形成慢性疾病。其症狀包括眼睛閉合、全身綿軟無力、面色青黑、口鼻冰冷。對此情況,適合使用蘇合香丸、千金牛舐方、熨兩脅方、治卒魘方、皁角搐鼻法、雞冠血方、灸人中及心下的方法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