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5)

1. 沉脈主病第十七

沉脈主裡,主寒主積。有力痰食,無力氣鬱。

沉遲虛寒,沉數熱伏,沉緊冷痛,沉緩水蓄,

沉牢痼冷,沉實熱極,沉弱陰虛,沉細痹濕,

沉弦飲痛,沉滑宿食,沉伏吐利,陰毒聚積。

脈按之至骨曰沉。對待浮表,是曰主裡。寒乃水寒,積乃臟積,總屬陰凝,故見沉脈。沉而有力,有物在裡,非痰即食。(痰宜用王隱君滾痰丸,食宜用仲景大承氣湯之類。)沉而無力,里原非實,但氣不伸。(宜和劑四七湯、河間正氣天香散之類。)沉為在裡而復遲,虛寒可必。

(宜仲景理中丸或附子理中湯之類。)沉為在裡而加數,伏熱何疑。(宜寶鑑既濟解毒湯、導赤散、黃連解毒湯之類。)沉而緊,則寒為斂實,故冷痛也。(宜金匱烏頭煎、和劑來復丹之類。)沉而緩,則陽不健行,故水蓄焉。(宜仲景五苓散、苓桂朮甘湯之類。)沉而牢,乃陰寒之滯著,應當痼冷。

(宜和劑來復丹,大七香丸。)沉而實,是陽氣之聚搏,宜乎熱深。(宜仲景大承氣湯、子和神芎丸之類。)沉為陰,弱為虛,沉弱必主陰虛。(宜金匱腎氣丸、六味丸之類。)沉為里,細為濕,沉細定成痹濕。(宜金匱桂枝附子湯、和劑滲濕湯或胃苓湯之類。)沉為陰,弦為飲。

沉弦則飲停腹陰而時痛。(宜仲景小青龍湯、五苓散之類。)沉為里,滑為食,沉滑則食宿腸里而難推。(宜仲景大承氣湯、潔古枳朮丸、丹溪保和丸之類。)沉已氣沉於骨,伏則至骨如無。勢甚篤危,須分久暴。暴則既吐且利而暴脫,溫補可回;(宜和劑大七香丸、仲景理中湯或藿香正氣散之類。

)久則陰毒聚積之久阻,峻攻莫愈。(宜枳實理中丸之類。)

白話文:

沉脈主要反映的是體內的疾病,包括寒症與積塊。如果沉脈有力,可能是痰飲或食物積滯所致;若無力,則可能為氣鬱。

沉而遲緩的脈象,代表虛寒;沉而快速的脈象,表示熱邪潛伏;沉而緊的脈象,常見於冷痛;沉而緩慢的脈象,可能是水液停滯。

沉而堅固的脈象,通常是由於長期的寒邪侵襲;沉而實的脈象,顯示體內熱度極高;沉而弱的脈象,多由陰虛引起;沉而細的脈象,常見於痹濕。

沉而弦的脈象,提示有飲食停留於腹部,並伴隨疼痛;沉而滑的脈象,表明有食物殘留於腸道,不易排出。

沉而隱蔽的脈象,象徵病情危急,需區分是急性還是慢性。急性情況下,患者會出現嘔吐和腹瀉,這時可用溫補的方式治療;慢性情況下,若因陰毒聚積長時間影響,需用強烈的攻伐方法才能見效。

沉脈是指脈象深沉,需按到骨處才能感受到。相對於浮脈而言,它反映的是體內的疾病。寒症指的是體內寒氣過重,積塊則是臟腑功能失調所導致的結塊,兩者都屬於陰寒凝聚,因此會出現沉脈。當沉脈有力時,表示體內有實質性的異物,可能是痰飲或食物積滯。無力的沉脈則表示體內並無實質性異物,僅是氣機不暢所致。根據不同的症狀,治療方式也會有所不同。

例如,沉而遲緩的脈象,代表體內虛寒,可用溫補的方法治療;沉而快速的脈象,表示熱邪潛伏,需用清熱解毒的方式處理;沉而緊的脈象,代表寒邪收縮實質,導致冷痛,可用溫經散寒的方藥;沉而緩慢的脈象,表示體內水液停滯,需用利水消腫的方藥。

沉而堅固的脈象,表示長期的寒邪侵襲,需用溫經散寒的方藥;沉而實的脈象,顯示體內熱度極高,需用清熱解毒的方藥;沉而弱的脈象,多由陰虛引起,需用滋陰補虛的方藥;沉而細的脈象,常見於痹濕,需用祛風除濕的方藥。

沉而弦的脈象,提示有飲食停留於腹部,並伴隨疼痛,需用行氣消食的方藥;沉而滑的脈象,表明有食物殘留於腸道,不易排出,需用消食化積的方藥。

沉而隱蔽的脈象,象徵病情危急,需區分是急性還是慢性。急性情況下,患者會出現嘔吐和腹瀉,這時可用溫補的方式治療;慢性情況下,若因陰毒聚積長時間影響,需用強烈的攻伐方法才能見效。

2. 附方

王隱君滾痰丸(《養生主論》)痰之為病,成偏頭風,成雷頭風,成太陽頭痛。眩暈如坐舟車,精神恍惚。或口眼瞤動。或眉稜耳輪俱癢。或頷、腮、四肢遊風腫硬、似疼非疼。或渾身燥癢,搔之則癮疹隨生,皮毛烘熱,色如錦斑。或齒頰似癢似痛,而疼無定所,滿口牙浮,痛癢不一。或噯氣吞酸,鼻聞焦臭,喉間豆腥氣,心煩鼻塞,咽嗌不利,咯之不出,咽之不下。或因噴嚏而出。或因舉動而唾;其痰如墨,又如破絮,或如桃膠,或如蜆肉。或心下如停冰鐵,閉滯妨悶,噯嚏連聲,狀如膈氣。或寢夢刑戳,刀兵劍戟。或夢入人家,四壁圍繞,暫得一竇,百計得出,則不知何所。或夢在燒人地上,四面煙火枯骨,焦氣撲鼻,無路可出。或不因觸發,忿怒悲啼,雨淚而寤。或時郊行,忽見天邊兩月交輝,或見金方數道,回頭無有。或足膝痠軟。或骨節腰腎疼痛,呼吸難任。或四肢肌骨間痛如擊戳,乍起乍止,並無常所。或不時手臂麻疼,狀如風濕。或臥如芒刺不安,或如毛蟲所螫。或四肢不舉,或手足重滯。或眼如姜蜇,膠黏癢澀,開闔甚難。或陰晴交變之時,胸痞氣結,閉而不發,則齒癢咽痛,口糜舌爛;及其奮然而發,則噴嚏連聲;初則涕唾稠黏,次則清水如注。或眼前黑暗,腦後風聲,耳內蟬鳴,眼瞤肉惕。治之者,或曰腠理不密,風府受邪,或曰上盛下虛,或曰虛,或曰寒,或曰熱邪。惟洞虛子備此疾若,乃能治療。病勢之來,則胸腹間如有二氣交紐,噎塞煩郁,有如煙火上衝,頭面烘熱,眼花耳鳴,痰涎涕淚,並從肺胃間湧起,凜燃毛豎,噴嚏千百,然後遍身煩躁,則去衣凍體,稍止片時。或春秋乍涼之時,多加衣衾,亦得暫緩。或頓飲冰水而定,或痛飲一醉而寧,終不能逐去病根。乃得神秘沉香丸方,屢獲大效,愈人數萬。但不欲輕傳匪人,故以隱語括之。詩曰:甑里翻身甲帶金,於今頭戴草堂深,相逢二八求斤正,硝煅青礞倍若沉,十七兩中零半兩,水丸梧子意須斟,除驅怪病安心志,水瀉雙身卻不任。

大黃(蒸少頃、翻過再蒸、少頃即取出,不可過),黃芩(各八兩),青礞石(硝煅如金色),沉香,百藥煎(此用百藥煎,乃得之方外秘傳。蓋此丸得此藥乃能收斂周身頑涎聚於一處,然後利下,甚有奇功。曰倍若沉者,言五倍子與沉香,非礞倍於沉之謂也。以上各五錢。)

上為末,水丸如梧子大,白湯食後空心服。

一切新舊失心喪志,或癲或狂等證,每服一百丸。氣盛能食,狂甚者,加二十丸,臨時加減消息之。

一切中風癱瘓,痰涎壅塞,大便或通或結者,每服八九十丸,或加至百丸,永無秘結之患。

一切陽證風毒腳氣,遍身遊走疼痛,每服八九十丸。未效,加至百丸。

白話文:

[附方]

王隱君滾痰丸的功效,在於治療各種痰濁導致的疾病。這些疾病症狀繁多,例如偏頭痛、雷頭痛、太陽頭痛,頭暈目眩如同乘船坐車,精神恍惚,口眼抽搐,眉毛、眼眶、耳朵都發癢,頷部、腮部、四肢遊走性的腫脹疼痛,或全身燥癢,搔抓後起疹子,皮膚發熱,顏色像錦緞上的斑紋。也可能出現牙齒和頰部又癢又痛,但疼痛部位不定,滿口牙齒鬆動,疼痛和癢感交替出現。還可能伴隨噯氣、吞酸、鼻腔聞到焦臭味、喉嚨有豆腥味、心煩意亂、鼻塞、吞咽困難,痰咳不出也咽不下,或者打噴嚏時排出痰液,或者活動時吐口水;痰液的顏色和形態各異,有的像墨汁,有的像破棉絮,有的像桃膠,有的像蜆肉。也可能感覺心窩處像壓著冰塊或鐵塊一樣,堵塞悶脹,不停地打嗝和噴嚏,像膈氣一樣。睡眠中做噩夢,夢見被刑罰、刀兵相加,或者夢見進入某人家中,被四面牆壁圍住,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縫隙逃出來,卻又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。也可能夢見自己身處火災現場,四周是煙火、枯骨,焦味撲鼻,無路可逃。或者沒有任何誘因,突然悲傷哭泣,淚流滿面而醒來。或者在郊外行走時,突然看見天邊兩個月亮交相輝映,或者看見幾道金光,回頭卻什麼也沒有。也可能出現足膝酸軟,骨骼關節、腰腎疼痛,呼吸困難,四肢肌肉骨骼疼痛如同被針扎一樣,時起時止,沒有固定部位。或者手臂時不時麻木疼痛,像風濕一樣。或者躺臥時像被芒刺扎一樣不安,或者像被毛蟲叮咬一樣。或者四肢抬不起來,或者手腳沉重。或者眼睛像被薑汁蜇過一樣,粘膩、瘙癢、澀痛,睜眼閉眼都很困難。陰晴變化時,胸部悶脹氣滯,不通暢,就會出現牙齒發癢、咽喉疼痛、口腔潰瘍、舌頭潰爛;一旦氣機宣洩出來,就會連聲打噴嚏,一開始是鼻涕和唾液稠厚粘膩,接著就會像流水一樣大量流出。或者眼前發黑,腦後有風聲,耳朵裡有蟬鳴聲,眼皮跳動。治療的人,有的說是腠理不密,風邪入侵風府穴,有的說上盛下虛,有的說虛證,有的說寒邪,有的說熱邪。只有真正懂得病理的人,才能治愈此病。此病發作時,胸腹之間好像有兩股氣交織在一起,阻塞煩悶,像煙火往上衝一樣,頭面發熱,眼花耳鳴,痰涎、鼻涕、淚水,都從肺胃湧出,毛髮直豎,連續打噴嚏,然後全身煩躁,於是脫掉衣服,讓身體冷卻,才能稍微緩解一會兒。春秋季節天氣驟變,多穿衣服蓋被子,也能暫時緩解。或者喝冰水,或者痛飲醉酒,都能暫時緩解,但都不能根治。後來得到神秘沉香丸的方子,屢試不爽,治愈了數萬人。但此方不可輕易傳給不當之人,故以隱語記載。詩曰:……(省略詩歌部分)

藥方:

大黃(蒸片刻,翻面再蒸片刻,立即取出,不可蒸過頭),黃芩(各八兩),青礞石(硝石煅煉至金黃色),沉香,百藥煎(此百藥煎為方外秘傳,此丸加入此藥,才能收斂周身頑固的涎液,使其聚集於一處,然後通利大便,奇效甚多。倍若沉者,是指五倍子與沉香的用量,而非礞石的用量是沉香的五倍。)各五錢。

用法:

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,製成如梧子大小的水丸,用白開水送服,飯後空腹服用。

劑量:

各種新舊失心喪志、癲狂等症,每次服用一百丸。氣盛食慾好,狂症嚴重者,可加服二十丸,根據病情隨時增減。

中風癱瘓、痰涎阻塞、大便不通或便秘者,每次服用八九十丸,或加至一百丸,長期服用可避免便秘。

一切陽證風毒腳氣,全身遊走性疼痛者,每次服用八九十丸。無效者,可加至一百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