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四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5)

1. 附方

枳朮導滯丸(東垣),治傷濕熱之物,不得旋化而作痞,滿悶不安。

黃芩,茯苓,白朮,黃連(各三錢),澤瀉(一錢),枳實(麩炒、去瓤),神麯(炒,各五錢),大黃(煨,一兩)

上為末,湯浸蒸餅為丸。食遠白湯下五十丸。

丹溪保和丸(見第十七)

白話文:

東垣的枳朮導滯丸,用於治療因濕熱停滯導致的脘腹痞悶、胸悶不舒。藥方由黃芩、茯苓、白朮、黃連各三錢,澤瀉一錢,枳實(麩炒去瓤)與神麯(炒)各五錢,大黃(煨)一兩組成。將藥材研末,用湯浸蒸餅做成丸劑,飯後空腹用白湯送服五十丸。丹溪的保和丸則見於第十七卷。

潔古枳朮丸(見第十七)

曲糵枳朮丸(見第二十)

東垣葛花解醒湯,治飲酒太過,嘔吐痰逆,心神煩亂,胸膈痞塞,手足顫搖,飲食減少,小便不利。

青皮(去瓤,三錢),木香(五分),橘紅,人參,豬苓(去皮),白茯苓(各一錢半),神麯(炒),澤瀉,乾薑,白朮(各二錢),白豆蔻,葛花,砂仁(各五錢)

白話文:

治飲酒過度、嘔吐痰逆、心神煩亂、胸膈痞塞、手足顫抖、食慾不振、小便不利,可用東垣葛花解醒湯:青皮(去瓤,三錢)、木香(五分)、橘紅、人參、豬苓(去皮)、白茯苓(各一錢半)、神麴(炒)、澤瀉、乾薑、白朮(各二錢)、白豆蔻、葛花、砂仁(各五錢)。

上為極細末。每服三錢,白湯調服。但得微汗,則酒病去矣。此蓋不得已而用之,豈可恃此酗飲成病,自損元氣。惟病酒者思之。

東垣補中益氣湯,治勞役過度,飲食失節,四肢倦怠,口乾身熱,手心蒸熱,手背不熱,時或頭痛,微惡風寒,自常汗出。或氣高而喘,身熱而煩。其脈洪大無力,或脈微細軟弱,或惟右脈虛大。凡中氣虛弱而不能攝血,或中氣不足而誤用克伐,或飲食勞倦而患瘧痢,脾胃氣虛而久不能愈,或腠理不密,易傷風寒,微邪湊肺而咳嗽不已,或病久元氣下陷,或傷恐元氣不升,或元氣虛弱,感冒風寒,不勝發表,或入房之後,勞役感冒,或勞役感冒而後入房,或陽氣不升而頭暈作眩,額上喜溫而漸愈等證。不論內外病候,審是因於勞役者,以之為主。治之法,能生長身中胃氣,而行春夏之令。亦能使脾土以生肺金,為肝、心、脾、肺滋化源之劑。

白話文:

上為極細末。每服三錢,白湯調服。但得微汗,則酒病去矣。此蓋不得已而用之,豈可恃此酗飲成病,自損元氣。惟病酒者思之。

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白開水調服。只要微微出汗,酒病就會消失。這藥方只是不得已才用,怎麼能依靠它縱情飲酒,最終生病,損害元氣呢?患有酒病的人要好好思量。

東垣補中益氣湯,治勞役過度,飲食失節,四肢倦怠,口乾身熱,手心蒸熱,手背不熱,時或頭痛,微惡風寒,自常汗出。或氣高而喘,身熱而煩。其脈洪大無力,或脈微細軟弱,或惟右脈虛大。凡中氣虛弱而不能攝血,或中氣不足而誤用克伐,或飲食勞倦而患瘧痢,脾胃氣虛而久不能愈,或腠理不密,易傷風寒,微邪湊肺而咳嗽不已,或病久元氣下陷,或傷恐元氣不升,或元氣虛弱,感冒風寒,不勝發表,或入房之後,勞役感冒,或勞役感冒而後入房,或陽氣不升而頭暈作眩,額上喜溫而漸愈等證。不論內外病候,審是因於勞役者,以之為主。治之法,能生長身中胃氣,而行春夏之令。亦能使脾土以生肺金,為肝、心、脾、肺滋化源之劑。

東垣[補中益氣湯],用來治療勞役過度、飲食不節造成的以下症狀:四肢疲乏無力,口渴身體發熱,手掌心發熱但手背不熱,偶爾頭痛,怕風寒,經常出汗。或者呼吸急促氣喘,身體發熱煩躁。脈象洪大而無力,或者脈象細微軟弱,或者只有右脈虛大。凡是中氣虛弱而不能收攝血液,或中氣不足而錯誤使用補瀉藥物,或因飲食勞累而患上瘧疾或痢疾,脾胃氣虛久治不愈,或腠理不密容易受風寒侵襲,微邪入侵肺部而咳嗽不止,或久病元氣下陷,或因驚恐元氣不能上升,或元氣虛弱,感冒風寒,服藥後不能發汗,或房事過後勞累而感冒,或勞累感冒後進行房事,或陽氣不升而頭暈目眩,額頭喜歡溫暖而逐漸恢復等症狀。不論是內科還是外科疾病,只要是因勞役過度造成的,就以此方為主。此方能生長體內胃氣,順應春夏季節,也能使脾土生肺金,是滋養肝、心、脾、肺的根本之劑。

黃耆(病甚、熱甚者一錢),人參(三分,有嗽去之),甘草(炙,五分),當歸(酒製),橘皮,升麻,柴胡(各三分),白朮(五分)

(薛新甫常用方:耆、參、術各一錢半,歸一錢,橘七分,柴、升各五分。)

水二盞,棗一枚,姜一片,煎至一盞。量氣弱氣盛,臨病斟酌水盞大小。去滓,食遠稍熱服。如傷重者,不過二服而愈。

白話文:

黃芪(病情嚴重、發熱厲害者用一錢),人參(三分,如果咳嗽就不用),甘草(炙烤過,五分),當歸(用酒浸泡過),橘皮,升麻,柴胡(各三分),白朮(五分)。

(薛新甫常用的方劑:黃芪、人參、白朮各一錢半,當歸一錢,橘皮七分,柴胡、升麻各五分。)

用兩碗水,加一顆紅棗、一片薑,煎煮至剩下一碗。根據病人氣虛或氣盛的情況,在臨近病發時調整水量的多少。去掉藥渣,飯後稍微溫熱服用。如果傷勢嚴重,不超過兩次服用就能痊癒。

2. 氣病脈證第四十

欲知是氣,下手脈沉。沉極則伏,澀弱久深。

氣者,七氣也。七氣為內因,故脈沉。沉之極,雖按之至骨,猶不顯露,是為伏脈。再或見澀之往來不利,弱之無力衰微,非七氣內傷之久,不如是也。

白話文:

想要知道這是一股什麼樣的能量,就從脈搏入手。如果脈搏沈得很深,那麼能量就會很強烈地藏在身體內部。當能量非常強大時,即使用力按到骨骼上,仍然不會表現出來,這種情況叫做“伏脈”。此外,還可能會出現脈搏流動不暢、力量不足的情況,如果不是因為長期受到七種內傷影響,就不會呈現出這樣的症狀。

3. 六郁脈證第四十一

六郁多沉,滑痰緊食,氣澀血芤,數火細濕。

郁有六種,亦為內因。鬱則不復浮暢,故脈多沉。多沉者,不盡沉也。沉而滑,則有水有物,痰停之郁也。沉而緊,則寒實有物,食積之郁也。沉而澀,則往來滯澀,氣虛不呴之郁也。沉而芤,則沉下中空,血虛不濡之郁也。沉而數,則不能炎上,火伏之郁也。沉而細,則附骨流衍,濕著之郁也。

(大抵以越鞠丸為主最妙。如欲分治,痰宜濟生導痰湯,重則滾痰丸。食宜丹溪保和丸。氣宜準繩氣鬱湯。血宜血鬱湯。火宜熱鬱湯。濕宜濕鬱湯之類。)

白話文:

六鬱多沉,滑痰緊食,氣澀血芤,數火細濕

這句話的意思是,病人脈象多沉,而且伴隨滑、緊、澀、芤、數、細等不同表現,這些都是六種鬱證的表現。

鬱有六種,亦為內因。鬱則不復浮暢,故脈多沉。多沉者,不盡沉也。

鬱證有六種,都是由內因引起的。鬱證會造成氣血不暢,所以脈象多沉。但沉的程度不一,並非全部都沉。

沉而滑,則有水有物,痰停之鬱也。

沉而滑的脈象,說明體內有水濕停滯,痰濁阻滯,是痰鬱的表現。

沉而緊,則寒實有物,食積之鬱也。

沉而緊的脈象,說明體內有寒邪積聚,食積停滯,是食積鬱的表現。

沉而澀,則往來滯澀,氣虛不呴之鬱也。

沉而澀的脈象,說明氣血運行不暢,氣虛不足,是氣鬱的表現。

沉而芤,則沉下中空,血虛不濡之鬱也。

沉而芤的脈象,說明血虛不足,氣血運行不足,是血鬱的表現。

沉而數,則不能炎上,火伏之鬱也。

沉而數的脈象,說明體內火氣不足,不能升騰,是火鬱的表現。

沉而細,則附骨流衍,濕著之鬱也。

沉而細的脈象,說明濕邪侵襲,濕氣阻滯,是濕鬱的表現。

(大抵以越鞠丸為主最妙。如欲分治,痰宜濟生導痰湯,重則滾痰丸。食宜丹溪保和丸。氣宜準繩氣鬱湯。血宜血鬱湯。火宜熱鬱湯。濕宜濕鬱湯之類。)

這段話說明瞭六種鬱證的治療方法。其中,越鞠丸是治療六種鬱證的通用方。如果要針對不同的鬱證進行治療,可以選擇不同的藥方,比如痰鬱用導痰湯、食積鬱用保和丸等等。

總結

這段文字描述了六種鬱證的脈象表現和治療方法。瞭解這些信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中醫的診斷和治療方法。

4. 附方

越鞠丸(丹溪),治六郁胸膈痞滿,或吞酸嘔吐,飲食不化。此治郁之聖藥也。

蒼朮(米泔浸一宿炒),神麯(炒),撫芎,山梔(炒),香附(炒),山楂(淨肉),麥芽(炒,各等分)

上末。水調神麯、麥芽作糊丸,如梧子大。每七八十丸,白湯下。

濟生導痰湯,治痰涎壅盛,胸膈留飲,痞塞不通。

半夏(湯洗七次,四兩),南星(炮、去皮),枳實(去瓤、麩炒),赤茯苓(去皮),橘紅(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

白話文:

越鞠丸,是丹溪所創,用於治療六郁導致的胸膈痞滿、吞酸嘔吐、飲食不化等症狀,可謂是治療郁證的聖藥。藥方包括蒼朮(米泔浸泡一夜後炒)、神麴(炒)、川芎、山梔(炒)、香附(炒)、山楂(去核)、麥芽(炒),各等分,研磨成粉末。用神麴、麥芽和水調製成糊狀,搓成梧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七八十丸,用白湯送服。

濟生導痰湯,用於治療痰涎壅盛、胸膈積聚水飲、胸悶氣塞等症狀。藥方包括半夏(湯洗七次,四兩)、南星(炮製去皮)、枳實(去瓤麩炒)、赤茯苓(去皮)、橘紅(各一兩)、甘草(炙,半兩)。

上㕮咀,每服四錢。水一盞,姜十片,煎八分,食遠溫服。

滾痰丸(見第十七)

丹溪保和丸(見第十七)

準繩氣鬱湯,治因求謀不遂,或橫逆之來,或貧窘所迫,或暴怒所傷,或悲哀所致,或思念太過,皆為氣鬱。其狀胸滿脅痛,脈沉而澀者是也。

香附(童便浸一宿,焙乾,杵去毛,為粗末三錢),蒼朮(炒),橘紅,製半夏(各一錢半),貝母(去心),白茯苓(去皮),撫芎,紫蘇葉(自汗則用子),山梔仁(炒,共一錢),甘草,木香,檳榔(各五分),生薑(五片)

白話文:

每次服用上㕮咀四錢,用一杯水加十片薑,煎煮至八分,飯後溫服。也可以考慮服用滾痰丸或丹溪保和丸(詳見第十七)。若因求謀不遂、橫逆之來、貧困所迫、暴怒所傷、悲哀所致或思念過度,導致氣鬱,表現為胸悶脅痛,脈沉而澀,則可用準繩氣鬱湯治療。方劑包括:香附(用童便浸泡一夜,烘乾,去毛,研成粗末三錢)、蒼朮(炒)、橘紅、制半夏(各一錢半)、貝母(去心)、白茯苓(去皮)、撫芎、紫蘇葉(若自汗則用紫蘇子)、山梔仁(炒,共一錢)、甘草、木香、檳榔(各五分)、生薑(五片)。

煎服。如胸脅作痛,此有血滯也,宜參血鬱湯治之。

血鬱湯,凡七情鬱結,盛怒叫呼,或起居失宜,或挫閃致瘀,一應飢飽勞役,皆能致血鬱。其脈沉澀而芤,其體胸脅常有痛如針刺者是也。

香附(童便制,二錢),牡丹皮,赤曲(炒),川通草,穿山甲(炒),降真香,蘇木,山楂肉,大麥芽(炒、研,各一錢),紅花(七分)

白話文:

煎煮後服用。如果胸脅疼痛,這是因為有血瘀,適合用血鬱湯治療。

血鬱湯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導致的氣血鬱滯,比如七情鬱結、盛怒喊叫、起居不當、跌打損傷導致瘀血、過度勞累等等,都會導致血鬱。這種情況下,脈象沉澀而虛,身體常常感覺胸脅部位像針刺一樣疼痛。

藥方為:香附(用童便浸泡後,研磨成粉,二錢),牡丹皮,赤曲(炒製),川通草,穿山甲(炒製),降真香,蘇木,山楂肉,大麥芽(炒製,研磨成粉,各一錢),紅花(七分)。

水、酒各一半煎。去滓,入桃仁,去皮、泥七分,韭汁半盞,和勻,通口服。

熱鬱湯,有陰虛而得之者,有胃虛食冷物,抑遏陽氣於脾土中而得之者。其治法皆見發熱條中。此則治夫非陰虛,非陽陷,亦不發熱,而常自蒸蒸不解者也。

連翹(四錢),薄荷葉,黃芩(各一錢五分),山梔仁(炒,二錢),麥門冬(去心,三錢),甘草(五分),鬱金(一錢),栝蔞皮穰(二錢)

白話文:

將水和酒各一半混合煎煮,去除藥渣後加入去皮去核研磨成泥的桃仁七分,再加入半盞韭汁,混合均勻後服用。

熱鬱湯適用於非陰虛、非陽虛,也沒有發熱,但身體一直感到燥熱難解的患者。其治療方法可參考發熱條中所述。此湯藥專門針對非陰虛、非陽虛、不發熱但身體持續燥熱的患者。

藥方包括連翹四錢、薄荷葉、黃芩各一錢五分、炒山梔仁二錢、去心麥門冬三錢、甘草五分、鬱金一錢、栝蔞皮穰二錢。

竹葉七片煎服。問何不用蒼朮、香附、撫芎?曰:火就燥,燥藥皆能助火,故不用也。

濕鬱湯,治因雨露所襲,或嵐氣所侵,或坐臥濕地,或汗出衣衫,皆為濕鬱。其狀身重而痛,倦怠嗜臥,遇陰寒則發,脈沉而細緩者是也。

蒼朮(三錢),白朮(炒),香附(炒),橘紅,厚朴(薑汁炒),半夏(制),白茯苓(去皮),撫芎,羌活,獨活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

白話文:

濕鬱湯,用於治療因雨露侵襲、嵐氣侵犯、坐臥濕地或汗出衣衫而導致的濕氣鬱積。患者會感到身體沉重疼痛,倦怠嗜睡,遇寒則發作,脈象沉細緩。

濕鬱湯的藥方:蒼朮三錢,炒白朮,炒香附,橘紅,薑汁炒厚朴,制半夏,去皮白茯苓,撫芎,羌活,獨活各一錢,甘草五分。

  • 括號中的文字是藥物的處理方法,例如「炒」表示需要用油炒製。
  • 「錢」和「分」都是古代的重量單位,現代一般不使用。
  • 「撫芎」可能是「川芎」的誤寫。

生薑五片,水煎。

虞摶云:一男子,年二十九。三月間,房事後騎馬渡溪,遇深淵沉沒,幸得馬健無事。連濕衣行十五里抵家。次日憎寒壯熱,肢節煩疼,似瘧非瘧之狀。一醫作虛證治而用補氣血藥,服之月餘不效。又易一醫,作勞瘵治,用四物湯加知柏地骨皮之類,及丹溪大補陰丸,倍加紫河車。

服至九月,反加滿悶不食。乃顧請有乳婦人在家,只吃人乳汁四、五杯,不吃米粒。召余診視,六脈皆洪緩,重按若牢,右手為甚。余作濕鬱處治,用平胃散,倍蒼朮,加半夏、茯苓、白朮、川芎、香附、木通、砂仁、防風、羌活,加姜煎服。黃昏服一帖,一更時又進一帖。

白話文:

生薑五片,加水煮沸。

虞摶曾提到一個年輕男子,今年二十九歲。在三月份,他性行為後騎馬渡過溪流,不慎跌入深淵,幸好馬匹強壯無恙。他全身濕透,步行十五里纔回到家。隔天感到畏寒發燒,四肢疼痛,類似瘧疾但又不完全相同。一名醫生診斷為虛證,使用補充氣血的藥物治療,但一個多月後病情未見好轉。後來轉換另一名醫生,診斷為肺癆,使用四物湯加知柏地骨皮等藥材,以及丹溪大補陰丸,並加倍使用紫河車。

治療到九月時,反而出現胸悶不想吃飯的情況。於是請了一位正在哺乳的婦女回家,男子只喝人奶四、五杯,不吃任何米飯。他請我前來診視,脈象皆為洪緩,用力按下去感覺像石頭一樣硬,其中右手的脈象最嚴重。我診斷為濕氣鬱滯,使用平胃散,加倍使用蒼朮,再加入半夏、茯苓、白朮、川芎、香附、木通、砂仁、防風、羌活,並加入生薑一起煎煮服用。黃昏時服下一帖藥,到了半夜再服用第二帖藥。

至半夜,遍身發紅丹如癮疹,片時隨沒而大汗。索粥。與稀粥二碗,由是前病除減,能食。仍與前方服三帖。後以茯苓滲濕湯,倍加白朮,服二十帖平安。

白話文:

到了半夜,全身出現像癩瘡一樣的紅色斑點,過了一會兒就消退了,然後大量出汗。他想喝粥,我就給他喝了兩碗稀粥,從此之前的病情有所好轉,也能吃東西了。仍然按照之前開出的方子服用三次藥。後來用「茯苓滲溼湯」加倍加入白朮,服用了二十次,身體平穩無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