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3)

1. 附方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。不拘時,熱湯或冷水調下。

當歸補血湯,治氣血俱虛,肌熱惡寒,面目赤色,煩渴引飲,脈洪大而虛,重按似無,此脈虛血虛也。此病多有得於飢飽勞役者。

黃耆(一兩,炙),當歸(二錢,酒洗)

上㕮咀作一服。水三盞,煎至一盞,去滓溫服。食前。

瓊玉膏,治吐血咳嗽。

生地(新鮮者,取汁四斤),白茯苓(十三兩),人參(六兩)

以參、苓為極細末,以地黃汁和蜜拌入。用瓶貯,紙箬包其口,用桑柴火重湯煮三晝夜。取出水浸三日。白湯點服。

六味丸,一名地黃丸。治腎經不足,發熱作渴,小便淋閉,氣壅痰嗽,頭目眩暈,眼花耳聾,咽燥舌痛,齒牙不固,腰腿痿軟,自汗盜汗,便血諸血,失音,水泛為痰,血虛發熱等證。其功不能盡述。

熟地黃(八兩,酒蒸、杵膏),山茱萸肉,乾山藥(各四兩),牡丹皮(去骨),白茯苓(去皮),澤瀉(去毛,各三兩)

上各另為末,和地黃膏,加煉蜜,丸桐子大。每服七八十丸,空心滾湯下。

八味丸,治命門火衰,不能生土,以致脾胃虛弱,飲食少思,大便不實,臍腹疼痛,夜多漩溺等證。即六味丸加肉桂、附子各一兩。

十全大補湯,治氣血俱虛。發熱惡寒,自汗盜汗,肢體倦怠,或頭痛眩暈,口乾作渴,喉痛舌裂。及久病虛損,口乾食少,咳而下利,驚悸發熱。或寒熱往來,晡熱內熱,遺精白濁,二便見血,小腹作痛,小便短少,大便乾澀。或大便滑泄,肛門下墜,小便頻數,陰莖癢痛。或臍腹陰冷,便溺遺瀝。或心神不寧,寤而不寐。或形容不充,肢體作痛,或鼻吸氣冷,急趨氣促等證,皆是無根虛火。但服此藥,諸病悉除。凡元氣素弱,起居失宜,飲食勞倦,用心太甚,以此為主。

肉桂,甘草,芍藥,黃耆,當歸,川芎,人參,白朮,茯苓,熟地黃(各等分)

上水煎服。

生脈散,治熱傷元氣。肢體倦怠,氣短懶言,口乾作渴,汗出不止。或濕熱大行,金為火制,絕寒水生化之源,致肢體痿軟,腳欹眼黑,最宜服之。

人參(五錢),五味子,麥門冬(各三錢)

上水煎服。

大造丸,治諸虛百損,精血兩虧,形體尪羸,筋骨痿弱。或七情傷感,以致成勞。或外感失調,久成虛乏。凡一切不足之疾,服此漸復真元,功難盡述。

紫河車(一具,用米泔水浸,輕輕擺開,換洗令淨白為度。勿動筋膜,用竹器盛於長流水中,浸一刻取生氣提回,以瓦瓶隔湯煮極爛如糊取出。先傾汁入藥內,用石臼、木椎搗極均細為度,入後藥),乾地黃(一兩五錢),熟地黃(二兩),麥門冬(去心),天門冬(去心,各一兩半),當歸(一兩),枸杞子(七錢),五味子,牛膝(各七錢),杜仲(一兩半),小茴香,黃柏,白朮(各二兩),陳皮(二錢),乾薑(二錢),側柏葉(採向東嫩枝,隔紙焙二兩)

白話文:

[附方]

當歸補血湯,治氣血兩虛,伴隨發熱畏寒、臉色發紅、口渴多飲、脈搏洪大但虛弱(重按幾乎摸不到),此為血虛脈虛之症。此病多因飢飽勞累所致。

黃耆(一兩,炙),當歸(二錢,酒洗)

將藥材切碎,每劑用量如上。水三碗,煎至一碗,去渣溫服。飯前服用。

瓊玉膏,治吐血咳嗽。

生地黃(新鮮者,取汁四斤),白茯苓(十三兩),人參(六兩)

將人參、茯苓研磨成極細粉末,與生地黃汁、蜂蜜拌勻。用瓶盛裝,紙和竹葉封口,用桑柴火隔水燉煮三天三夜。取出後浸泡在水中三天。用白開水調服。

六味丸,一名地黃丸。治腎虛不足,症狀包括發熱口渴、小便不利、氣壅痰咳、頭暈目眩、眼花耳聾、咽喉乾燥疼痛、牙齒鬆動、腰腿無力、自汗盜汗、便血等各種出血症狀、聲音嘶啞、水腫、血虛發熱等。功效甚多,無法一一列舉。

熟地黃(八兩,酒蒸、搗成膏狀),山茱萸肉,山藥(各四兩),牡丹皮(去骨),白茯苓(去皮),澤瀉(去毛,各三兩)

將各藥材分別研磨成粉末,與熟地黃膏混合,加入煉蜜,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七八十丸,空腹用滾水送服。

八味丸,治命門火衰,導致脾胃虛弱,食慾不振,大便不成形,臍腹疼痛,夜尿頻多等症狀。即在六味丸的基礎上,增加肉桂、附子各一兩。

十全大補湯,治氣血兩虛,症狀包括發熱畏寒、自汗盜汗、肢體倦怠、頭痛眩暈、口乾口渴、喉嚨痛、舌裂,以及久病體虛、口乾食少、咳嗽腹瀉、心悸發熱、寒熱往來、午後發熱、遺精、白帶、大小便出血、小腹疼痛、小便量少、大便乾燥或腹瀉、肛門下墜、小便頻數、陰莖瘙癢疼痛、臍腹寒冷、大小便失禁、心神不安、失眠、面色萎黃、肢體疼痛、吸氣時感覺寒冷、呼吸急促等。這些症狀都是由於元氣不足、虛火旺盛所致。服用此藥,諸病皆可痊癒。凡是元氣虛弱、生活起居不規律、飲食勞累、操勞過度者,均可用此方。

肉桂,甘草,芍藥,黃耆,當歸,川芎,人參,白朮,茯苓,熟地黃(各等分)

水煎服。

生脈散,治熱傷元氣,症狀包括肢體倦怠、氣短懶言、口乾口渴、汗出不止。或濕熱過盛,損傷肺金,導致肢體無力、腳軟眼花,此方尤為適宜。

人參(五錢),五味子,麥門冬(各三錢)

水煎服。

大造丸,治各種虛損,精血兩虧,形體消瘦,筋骨無力。或因七情所傷,導致勞損。或外感失調,久病成虛。凡一切不足之疾,服用此藥可漸漸恢復元氣,功效難以盡述。

紫河車(一具,用米泔水浸泡,輕輕洗淨,勿損傷筋膜,用竹器盛裝,放在流動清水中浸泡一刻鐘,取出。用瓦罐隔水煮爛如糊狀取出。先將湯汁倒入藥材中,用石臼木杵搗碎至極細,再加入其他藥材),生地黃(一兩五錢),熟地黃(二兩),麥門冬(去心),天門冬(去心,各一兩半),當歸(一兩),枸杞子(七錢),五味子,牛膝(各七錢),杜仲(一兩半),小茴香,黃柏,白朮(各二兩),陳皮(二錢),乾薑(二錢),側柏葉(採摘向東生長的嫩枝,隔紙烘烤,二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