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 (1)
卷二 (1)
1. 附方
枳實理中湯(見第十七)
金匱厚朴七物湯
厚朴(半斤),甘草,大黃(各三兩),大棗(十枚),枳實(五枚銼),桂枝(三兩),生薑(五兩)
水一斗,煮四升,溫服八合。日三服。嘔者,加半夏五合。下利,去大黃。寒多者,加生薑至半斤。
仲景大柴胡湯
柴胡,半夏(各半斤),黃芩(三兩),芍藥(三兩),生薑(五兩),枳實(四枚炙),大棗(十二枚)
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六升,去滓再煎,溫服一升。日三服。一方用大黃二兩。
寶鑑晞露丸,治寒傷於內,氣凝不流,結於腸外,久為癥瘕,時作疼痛,腰不可伸。
京三稜,蓬莪朮(二味各一兩,並酒浸。入巴豆三十粒,切碎同炒深黃色,去巴豆不用),乾漆(洗去腥,炒煙盡),川烏(炮,各半兩),硇砂(四錢,另研),輕粉(一錢,另研),茴香(鹽炒),青皮(去白),雄黃(另研),穿山甲(炒,各三錢),麝香(五分,另研)
上為細末,研勻,生薑汁煮麵糊和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,空心生薑湯下,溫酒亦得。
寶鑑木香通氣散,治寒氣結瘕,腹大堅滿,痛不可忍。
木香,戎鹽(炒),京三稜(炮,各半兩),厚朴(一兩薑製),枳實(麩炒),甘草(炙,各三錢),乾薑(炮),蓬莪朮(炮,各二錢)
上為末。每服三錢,食前淡生薑湯調下。
寶鑑見晛丸,治寒氣客於下焦,血氣閉塞而成瘕聚,堅大久不消者。
附子(炮、去皮臍,四錢),鬼箭羽,紫石英(各三錢),澤瀉,肉桂,玄胡索,木香(各二錢),檳榔(二錢半),血竭(一錢半,另研),水蛭(一錢,炒煙盡),京三稜(五錢銼),桃仁(三十粒,湯浸去皮尖,麩炒研),大黃(二錢銼,用酒同三稜浸一宿焙)
上十三味,除血竭、桃仁外,同為末,入另研二味和勻,用元浸藥酒打糊,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前淡醋湯下,溫酒亦得。
寶鑑和血通經湯,治婦人室女受寒,月事不來,惡血積結,堅硬如石。
當歸,京三稜(炮,各五錢),廣朮(炮),木香,熟地黃,肉桂(各三錢),紅花,貫眾,蘇木(各二錢),血竭(一錢另研)
上十味,除血竭外,同為細末,和勻,每服三錢,熱酒一盞調下。食前,忌生冷,及當風大小便。
白話文:
[附方]
枳實理中湯:在第十七條目中有所提及。
金匱厚朴七物湯:使用半斤厚朴、各三兩的甘草與大黃、十枚大棗、五枚搗碎的枳實、三兩桂枝、五兩生薑。加入一斗水煮至剩下四升,溫熱服用八合,每日三次。如果出現嘔吐,可以增加五合的半夏;若發生下痢,應去除大黃;若體寒較重,可增加生薑至半斤。
仲景大柴胡湯:配方包含半斤柴胡與半夏、各三兩黃芩與芍藥、五兩生薑、四枚炙過的枳實、十二枚大棗。將以上七種材料放入一斗二升的水中煮至剩下六升,去渣後再煎一次,每次溫熱服用一升,每日三次。另一版本則會額外添加二兩的大黃。
接著是一些藥丸和散劑的配方:
寶鑑晞露丸:治療因內寒導致氣血凝滯,結於腸道外部形成瘤塊,常伴隨疼痛,腰部無法伸直的病症。配方有京三稜、蓬莪朮、乾漆、川烏、硇砂、輕粉、茴香、青皮、雄黃、穿山甲、麝香等成分,製成藥丸,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粒,空腹時以生薑湯送服,也可以溫酒吞服。
寶鑑木香通氣散:針對寒氣結於腹部,造成腹部膨脹且堅硬,疼痛難耐的症狀。配方有木香、戎鹽、京三稜、厚朴、枳實、甘草、乾薑、蓬莪朮等成分,製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飯前以淡生薑湯送服。
寶鑑見晛丸:治療寒氣侵襲下焦,導致血氣阻塞而形成的瘤塊,堅固且久久不消的病況。配方有附子、鬼箭羽、紫石英、澤瀉、肉桂、玄胡索、木香、檳榔、血竭、水蛭、京三稜、桃仁、大黃等成分,製成藥丸,每次服用三十粒,飯前以淡醋湯或溫酒送服。
最後是_寶鑑和血通經湯_:專治婦女和處女因受寒導致月經不來,惡血積結成堅硬如石的情況。配方有當歸、京三稜、廣朮、木香、熟地黃、肉桂、紅花、貫眾、蘇木、血竭等成分,除去血竭外,其餘成分均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熱酒調和送服,飯前服用,避免食用生冷食物,以及在風中解大小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