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十二 (2)
卷十二 (2)
1. 脹滿脈證第七十一
陰受之,則入五臟。入五臟,則䐜滿閉塞;(飲食起居為內傷,內傷則陰受之而入臟。故內則病䐜滿閉塞也。)平人氣象論所云:盛而緊曰脹;(此言脹病之脈也。盛則氣實,緊則氣強。皆中有餘邪,故脹。)異法方宜論所云:臟寒生滿病;(此言脹病生於方土也。北土地寒,乳酪為食。
外寒斂而內滯膩,故滿病生焉。)五常政大論所云:適寒涼者脹;(適,往也。適往寒涼之處,外閉內郁,故脹。)刺熱篇所云:下牙車,為腹滿。(此言外部之色應腹中而知脹滿也。牙車即牙床轉動之處。牙車之下,正應腹中。腹脹者,牙車下當見青白色。青白為寒,寒則凝滯,故脹也。
)《金匱要略》論諸脹滿有云:趺陽脈微弦,法當腹滿。不滿者必便難,兩胠疼痛,此虛寒從下上也。以溫藥服之。(微弦之脈,陽不能運,腹自當滿。設不滿亦當便難、兩胠痛,正不運、不通故耳。然見於胃足趺陽之脈,則知虛寒自下逆上也。服以溫藥,則能通、能運而愈矣。
如枳實理中湯之類。)又云:病者脹滿,按之不痛為虛,痛者為實。可下之。舌黃未下者,下之黃自去。(正虛於內,按以實其虛,故不痛。邪實於內,按以實其實,故痛。)又云:腹滿時減,復如故。此為寒,當與溫藥。(得暖必減,如理中湯加丁桂之類。)又云:病腹滿,發熱十日,脈浮而數,飲食如故,厚朴七物湯主之。
又云:按之心下滿痛者,此為實也,當下之,(下固可下,要審其滿痛者為何物。)宜大柴胡湯。又云:腹滿不減,減不足言,當須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以上諸脹諸滿,雖種種不同,然而無一不關於脾胃者。蓋脾胃者,土也。居中而溉四臟,胸腹乃其城府。胸腹脹滿,猶城府崩裂。
未有城府崩裂,而土能獨全者。有諸中,形諸外,此必然之理也。脈若見弦,知木來侮土,更為不吉。若見數洪,必濕熱之郁。若見遲弱,乃陰寒所凝。浮則氣散,外雖滿而中必虛。緊則氣斂,外固堅而中更實。浮而大者,元氣之振作,與病形相宜,故云可治。虛而小者,知元氣之衰微,又與病形相反,故云危極。
外有腸覃、石瘕二種,女子之病也。寶鑑言之甚詳。以其類乎脹滿,故附錄於此。腸覃者,寒氣客於腸外,與衛氣相搏,氣不得榮,因有所繫癖而內著,惡氣乃起,瘜肉乃生。其始生也,大如雞卵,稍以益大,至其成,如懷子之狀。久者離歲,按之則堅,推之則移,月事以時下,此其候也。
(夫腸者,大腸也。覃者延也。大腸以傳導為事,乃肺之腑也。肺主衛,衛為氣。得熱則泄,得冷則凝。今寒客於大腸,故衛氣不榮,有所繫止,而結瘕在內貼著,其延久不已,是名腸覃也。氣散則清,氣聚則濁。結為瘕聚,所以惡氣發起,瘜肉乃生。小漸益大,至期而鼓其腹,如懷子之狀也。
白話文:
脹滿脈證第七十一
陰氣受損,就會侵入五臟。侵入五臟,就會導致脹滿阻塞。(飲食起居不規律導致內傷,內傷則陰氣受損而侵入臟腑。所以內傷會導致脹滿阻塞。)《平人氣象論》說:脈象盛而緊則為脹。(這是說脹病的脈象。脈象盛則氣血充實,緊則氣勢強盛。都表示體內有餘邪,所以脹。)《異法方宜論》說:臟腑寒冷會產生脹滿病。(這是說脹滿病的產生與地域環境有關。北方土地寒冷,以乳酪為食,外寒收斂,內則停滯膩滯,所以產生脹滿病。)《五常政大論》說:前往寒冷的地方會導致脹滿。(前往,指去。前往寒冷的地方,外寒閉塞,內氣鬱結,所以脹滿。)《刺熱篇》說:下牙床處青白,則為腹脹。(這是說從外觀顏色可以推知腹中脹滿的情況。牙床即牙床轉動的地方。下牙床處正對應腹中。腹脹的人,下牙床處會呈現青白色。青白代表寒冷,寒冷則氣血凝滯,所以脹滿。)
《金匱要略》論述各種脹滿,說:趺陽脈微弦,往往是腹脹。若不脹滿,則必定大便困難,兩脅疼痛,這是虛寒從下向上引起的。應該服用溫藥治療。(微弦的脈象,陽氣不能運轉,腹部自然會脹滿。即使不脹滿,也應該大便困難、兩脅疼痛,正是氣血不運轉、不通暢的緣故。但是從胃經足趺陽脈觀察,就可以知道虛寒從下往上逆行的。服用溫藥,就能通暢、運轉而痊癒。如枳實理中湯之類。)又說:病人脹滿,按壓不痛是虛證,按壓疼痛是實證,可以瀉下。舌苔黃厚但未瀉下者,瀉下後黃苔就會消失。(虛證是因為體內虛弱,按壓可以填補虛弱,所以不痛。實證是因為體內邪氣實滯,按壓反而加重實邪,所以疼痛。)又說:腹脹時輕時重,反覆如故,這是寒證,應該服用溫藥。(溫暖後必然減輕,如理中湯加丁桂之類。)又說:病人腹脹,發熱十天,脈象浮數,飲食如常,可用厚朴七物湯治療。
又說:按壓心下脹滿疼痛,這是實證,應該瀉下。(瀉下固然可以,但要仔細判斷脹滿疼痛是由何種原因引起的。)宜用大柴胡湯。又說:腹脹不減,或減輕的程度微不足道,就必須瀉下,宜用大承氣湯。以上各種脹滿,雖然種類不同,但都與脾胃有關。因為脾胃是土,居於中央,滋養四臟,胸腹是脾胃的城府。胸腹脹滿,如同城府崩潰。
沒有城府崩潰,而土能獨存的道理。內在的情況,會表現在外,這是必然的道理。如果脈象見弦,知道木氣克土,更是不吉利的徵兆。如果脈象數洪,必定是濕熱鬱結。如果脈象遲弱,就是陰寒凝滯。脈象浮則氣散,外表雖然脹滿,但內在必定虛弱。脈象緊則氣斂,外表堅實,但內在更為實滯。脈象浮大者,是元氣振作,與病情相符,所以說可以治療。脈象虛小者,是元氣衰微,與病情相反,所以說病情危急。
此外還有腸覃、石瘕兩種病,是婦女的疾病。《醫學寶鑑》記載得很詳細,因為它們與脹滿相似,所以附錄在此。腸覃是指寒氣入侵腸外,與衛氣搏鬥,氣血不能滋養,因而產生粘連,內部形成腫塊,惡氣產生,瘜肉也因此而生。剛開始的時候,大小像雞蛋,逐漸增大,最後像懷孕的樣子。久病可達數年,按壓則堅硬,推動則移動,月經按時來潮,這是它的症狀。
(腸,是大腸。覃,是延伸的意思。大腸負責傳導,是肺的腑。肺主衛氣,衛氣是人體的氣。遇熱則泄,遇冷則凝。現在寒邪客於大腸,所以衛氣不能滋養,產生粘連,在內部形成腫塊,長期延續不愈,這就是腸覃。氣散則清,氣聚則濁。結為腫塊,所以惡氣產生,瘜肉也因此而生。逐漸增大,最後使腹部鼓脹,像懷孕的樣子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