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十一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 (5)

1. 水病脈證第七十

小火不能化大水,故必先瀉其水,後補其火。開鬼門,瀉在表在上之水也。潔淨府,瀉在裡在下之水也。水勢既減,然後用暖藥以補元氣,使水火交,則用藥之次第也。又云:盧氏以水腫隸肝、腎、胃而不及脾,丹溪非之似矣。然實則皆非也。蓋造化生物,天地水火而已矣。

主之者天也,成之者地也。故曰乾知太始,坤作成物。至於天地交合變化之用,則水火二氣也。天運水火之氣於地之中,則物生矣。然水火不可偏盛。太旱物不生,火偏盛也。太澇物亦不生,水偏盛也。水火和平,則物生矣,此自然之理也。人之臟腑,以脾胃為主。蓋飲食皆入於胃而運以脾,猶地之土也。

然脾胃能化食與否,實由於水火二氣,非脾胃所能也。火盛,則脾胃燥。水盛,則脾胃濕。皆不能化物,乃生諸病。水腫之證,蓋水盛而火不能化也。火衰,則不能化水,故水之入於脾胃者,皆滲入血脈骨肉。血亦化水,肉發腫脹,皆自然之理也。導去其水,使水少減;復補其火,使二氣平和,則病去矣。

丹溪謂脾失運化,由肝木侮脾。乃欲清心經之火,使肺金得令,以制肝木。則脾土全運化之職,水自順道,乃不為腫。其詞迂而不切,故書此辯之。

景岳曰:愚按腫脹一證,觀《靈樞》脹論之義,則五臟六腑,無不有之。再考諸篇,如脈要精微論曰:胃脈實,氣有餘則脹。邪氣臟腑病形篇曰:胃病者,腹䐜脹,胃脘當心而痛。本神篇曰:脾氣實,則腹脹,涇溲不利。陰陽應象大論曰:濁氣在上,則生䐜脹。此皆實脹也。

太陰陽明論曰:飲食起居失節,入五臟,則䐜滿閉塞。經別篇曰:足太陰之別公孫。虛則鼓脹。皆虛脹也。經脈篇曰:胃中寒,則脹滿。異法方宜論曰:臟寒生滿病。風論曰:胃風膈塞不通,腹善脹,失衣則䐜脹。此皆寒脹也。陰陽別論曰:二陰一陽發病,善脹心滿。診要經終論曰:手少陰終者,腹脹閉。

足太陰終者,腹脹閉。此心脾受傷之脹也。此外如六元正紀,至真要大等論,有云太陰所至,為身重胕腫。及土鬱之發,太陰之初氣,太陰之勝復,皆濕勝之腫脹也。有曰水運之太過,有曰寒勝則浮,有曰太陽之司天,太陽之勝復,皆寒勝之腫脹也。有曰少陰之司天,少陰之勝復,少陽之司天,少陽之勝復,有曰熱勝則腫,皆火勝之腫脹也。有曰厥陰之司天在泉,厥陰之復,有曰陽明之復,是皆水邪侮土,及金氣反勝之腫脹也。

觀此,則不惟五臟六腑,即五運六氣,亦無不皆有是病。然至真要大論曰:諸濕腫滿,皆屬於脾。水熱穴論曰:其本在腎,其末在肺,皆聚水也。又曰:腎者胃之關也。關門不利,故聚水而從其類也。由此言之,則諸經雖皆有脹,然無不關於脾、肺、腎三臟。蓋脾屬土,主運化。

白話文:

水病脈證第七十

治療水腫,不能只用溫補的方法,必須先瀉去體內多餘的水分,再溫補元氣。瀉水的方法包括開鬼門(瀉表上之水)和潔淨府(瀉裡下之水)。等水勢減退後,再用溫暖的藥物來補益元氣,使水火平衡,這就是用藥的順序。 盧氏認為水腫只與肝、腎、胃有關,而與脾無關,丹溪子則認為此說有誤。其實,人體的生成,根本就在於天地間的水火之氣。

天主導,地成形,所以說乾坤交合,才能化生萬物。天地間的變化,都依靠水火二氣。 天地之氣交融於地,萬物才能生長。但水火都不能偏盛,太乾旱或太潮濕,都會導致萬物不生。水火平和,萬物才能生長,這是自然規律。人體臟腑以脾胃為主,因為飲食都進入胃,再由脾運化,如同大地之土。

但是,脾胃能否化食,實際上取決於水火二氣的平衡,並非脾胃本身所能決定。火盛則脾胃燥熱,水盛則脾胃濕寒,都會影響食物的運化,導致疾病。水腫的症狀,就是因為水氣過盛,而陽氣不足以化水所致。陽氣衰弱,無法化水,所以進入脾胃的水分就會滲入血脈、骨肉,血液也變成水液,肉體就會腫脹,這都是自然的道理。治療水腫,要先去除多餘的水分,再補益陽氣,使水火平和,疾病自然就會痊癒。

丹溪子認為脾失運化是因肝木克脾,所以主張清瀉心經的火氣,使肺金旺盛來制約肝木,這樣脾土就能正常運化,水液自然通暢,就不會水腫。但他的說法略顯迂迴,不夠直接,故作此說明。

景岳則認為,腫脹這一症狀,從《靈樞》的脹論來看,五臟六腑都可能出現。從其他篇章來看,例如《脈要精微論》說胃脈實,氣盛則脹;《邪氣臟腑病形篇》說胃病則腹脹;《本神篇》說脾氣實則腹脹;《陰陽應象大論》說濁氣在上則脹;這些都是實證的脹滿。

《太陰陽明論》說飲食起居失節,則五臟阻塞;《經別篇》說足太陰虛則鼓脹;《經脈篇》說胃寒則脹滿;《異法方宜論》說臟寒生滿;《風論》說胃風則脹;這些都是虛證或寒證的脹滿。 《陰陽別論》說某些臟腑受損則脹滿;《診要經終論》說某些經脈受損則腹脹。 此外,《六元正紀》、《至真要大》等論述中,也提到許多腫脹的成因,例如濕勝、寒勝、火勝,以及水邪犯土等。

由此可見,腫脹並不僅僅是五臟六腑的問題,五運六氣也都會導致腫脹。但《至真要大論》說諸濕腫滿皆屬於脾;《水熱穴論》說腫脹的根本在腎,末端在肺,都與水液積聚有關。腎是胃的關口,關門不利,水液就會積聚。所以,雖然各經脈都可能出現脹滿,但都與脾、肺、腎三臟相關。因為脾屬土,主運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