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十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 (3)

1. 五疸脈證第六十九

兩脛逆冷者其常也。今不冷而反發熱,是熱為濕鬱所成,乘陰之虛,流注下焦,以及於脛。而脛以上之諸節,歷遍而痛,不言可知。此黃汗之傳為歷節者如此。衛者,陽氣也。勞則陽動,陽動則衛氣張散。卒逢食谷,胃陽驟升。張散之虛陽不能羈穀氣之慓悍,故與之俱出而為汗也。

又暮為陽衰之時,勞動衰耗之陽,暮則愈衰。衰則不能外固,而汗因盜出矣。此黃汗之挾勞氣者如此。凡熱隨汗而解者,理之常也。今汗已,反更發熱,如是久久,則津液續亡,肌膚枯澀,身體又安得不甲錯乎?甲錯而熱仍不止,不但淺災肌膚,亦將禍延肉理。惡瘡之生,勢所必然。

(如流注癰毒之類,故云惡。)身重者,水濕之邪也。汗出輒輕,似乎邪解,今云久久者,必輕而復重,重而復輕。亡散衛陽,耗竭津液,不知其幾。而邪仍不去,則必轉為身瞤,而胸中痛矣。《靈樞》本藏篇云:衛氣和,則分肉解利,皮膚調柔,腠理致密。又云:衛氣者,所以溫分肉,充皮膚,肥腠理,司開闔。

《素問》痹論又云:衛氣循皮膚之中,分肉之間,熏於肓膜,散於胸腹。調經論亦云:陽受氣於上焦,以溫皮膚分肉之間。觀諸篇論,則知人身分肉腠理,皆衛氣之所充實。上焦胸腹,皆衛陽之所布輸。今衛氣亡散,分肉腠理不能緻密,而反空虛,空虛故瞤而動。上焦胸腹不得受其熏布,亦隨瞤而為虛痛也。

(痛必欲按。)榮氣既虛,衛復不固。況腰以上為陽,陽主開,故汗出。腰以下為陰,陰主闔,榮衛虛而邪復滯著,故無汗。惟其無汗,邪不鬆解,故如有物在皮中,而腰臗為之弛痛也。劇則三焦皆無所御,榮衛不能相將。氣不將於上,則不能食。氣不將於中,則生煩躁。氣不將於下,則小便不利。

治以桂枝加黃耆湯者,與上條黃耆芍桂酒湯之義亦同。但此條云食已汗出,常暮盜汗,汗已反熱,汗出輒輕而不解,汗上出而下無,皆似病在汗處,故加薑、棗、甘草,蓋欲助脾胃以行津液,益辛甘以別取正汗耳。諸病黃家,但利其小便。假令脈浮,宜以汗解之,宜桂枝加黃耆湯主之。

(治疸利小便,固一定之法。然脈浮者郁在表,又宜以汗解也。)諸黃,豬膏發煎主之。黃疸病,茵陳五苓散主之。(二皆通治之方。)黃疸腹滿,小便不利而赤,自汗出,此為表和裡實,當下之,宜大黃硝石湯。(汗出為表和,腹滿、便實為裡實。裡實者宜下之。)黃疸病,小便色不變,欲自利,腹滿而喘,不可除熱,熱除必噦。

噦者,小半夏湯主之。(小便色不變,大便欲自利,里無熱也,則喘滿為虛象。若認為熱而除之,必胃寒作噦矣。)諸黃腹痛而嘔者,宜柴胡湯。(腹痛而嘔,半表半裡。柴胡湯即小柴胡湯也。)男子黃,小便自利,當與虛勞小建中湯。(黃而小便自利,知非濕鬱,乃男子勞役傷脾所致。

白話文:

五疸脈證第六十九

腿脛發冷是常見現象,但現在卻不冷反而發熱,這是因為濕熱鬱積,乘虛而入陰虛之體,流注到下焦,進而影響到脛部。脛部以上各個關節也連帶疼痛,不用多說也能明白。黃汗病傳變為歷節病便是如此。衛氣是陽氣,勞累則陽氣活動,陽氣活動則衛氣宣散。突然進食,胃陽驟然上升,宣散的虛陽氣無法約束穀氣的強盛,所以與穀氣一起排出體外而形成汗。

又,傍晚是陽氣衰弱的時候,勞累消耗了陽氣,傍晚陽氣更衰弱。衰弱則不能外禦寒邪,汗液便會盜出。黃汗病夾雜勞累之氣便是如此。凡是熱邪隨著汗液排出而痊癒,是正常的現象。現在汗液已經排出,卻反而更加發熱,這樣持續下去,津液不斷損耗,肌膚乾燥粗糙,身體怎能不出現病變呢?出現病變而發熱仍不止,不僅僅是損傷肌膚,還會禍及臟腑。長瘡長毒是必然的結果。(如流注癰毒之類,故云惡。)身體沉重,是水濕之邪的表現。汗出後身體感覺輕便,似乎邪氣已經去除,但現在說持續很久的話,一定會時輕時重,反覆發作。衛陽散失,津液耗竭,不知道損失了多少。邪氣仍然不去,必然轉變成肢體抽搐,胸部疼痛。《靈樞·本藏篇》說:衛氣調和,則肌肉舒展,皮膚柔潤,組織緻密。又說:衛氣是用來溫煦肌肉,充盈皮膚,滋養組織,主管開合。

《素問·痹論》又說:衛氣循行於皮膚之中,肌肉之間,熏蒸肓膜,散佈於胸腹。調經論也說:陽氣從上焦接受氣息,用來溫暖皮膚和肌肉之間。從這些篇章來看,就知道人體的肌肉、組織都依靠衛氣充實。上焦、胸腹都是衛陽氣所佈輸的地方。現在衛氣散失,肌肉組織不能緻密,反而空虛,空虛所以抽搐而動。上焦、胸腹得不到衛陽的熏布,也隨之抽搐而疼痛。(痛必欲按。)榮氣已經虛弱,衛氣又不能固守。況且腰以上屬於陽,陽主開,所以汗出。腰以下屬於陰,陰主閉,榮衛虛弱而邪氣又停滯,所以不出汗。正是因為不出汗,邪氣不能疏解,所以感覺好像皮下有東西,腰部因此而弛緩疼痛。嚴重的話,三焦都失去抵抗力,榮衛不能互相協同。氣不能上行,則不能飲食。氣不能中行,則產生煩躁。氣不能下行,則小便不利。

治療用桂枝加黃耆湯,與前面提到的黃耆芍藥桂枝酒湯的意義相同。但是這一條說的是吃完東西就出汗,經常傍晚盜汗,汗出後反而發熱,汗出後身體雖輕便但邪氣不去,汗只從上身出而下身不出,都像是病在汗液方面,所以加入生薑、大棗、甘草,主要是想幫助脾胃運行津液,益以辛甘之味來引發正常的汗液。各種黃疸病,都應該利其小便。如果脈象浮,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,宜用桂枝加黃耆湯主治。

(治疸利小便,固一定之法。然脈浮者郁在表,又宜以汗解也。)各種黃疸,用豬膏煎熬服用主治。黃疸病,茵陳五苓散主治。(二皆通治之方。)黃疸腹滿,小便不利而小便赤色,自汗出,這是表證和裡證兼有的情況,應該瀉下治療,宜用大黃硝石湯。(汗出為表和,腹滿、便實為裡實。裡實者宜下之。)黃疸病,小便顏色沒有變化,想大便,腹部滿脹而氣喘,不可去除熱邪,熱邪去除必定會嘔吐。

嘔吐,用小半夏湯主治。(小便色不變,大便欲自利,里無熱也,則喘滿為虛象。若認為熱而除之,必胃寒作噦矣。)各種黃疸腹痛而嘔吐,宜用柴胡湯。(腹痛而嘔,半表半裡。柴胡湯即小柴胡湯也。)男子黃疸,小便自利,應該服用虛勞小建中湯。(黃而小便自利,知非濕鬱,乃男子勞役傷脾所致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