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十 (2)
卷十 (2)
1. 五疸脈證第六十九
膀胱雖虛急,而熱不內蓄,故小便自利也。若濕熱相火鬱甚,久而不愈,則脾氣積而不運,腎氣散而不藏,致腹脹如有水狀者,是脾腎兩敗,故不治也。《金匱》又云:黃家日晡所發熱,而反惡寒,此為女勞得之。膀胱急,少腹滿,身盡黃,額上黑,足下熱,因作黑疸。其腹脹如水狀,大便必黑,時溏。
此女勞之病,非水也。腹滿者難治,宜硝礬散主之。其論酒疸,則曰:心中懊憹而熱,不能食,時欲吐,名曰酒疸。酒疸者,過飲而病黃,亦穀氣鬱蒸之變證也。《靈樞》論勇篇云:酒者,水穀之精,熟谷之液也。熟則已經醞釀,拔其精微,蛻其糟粕,純陽氣勝之物。其性慓悍,多升而少降。
(今人飲少酒即頭面先紅,此多升少降之明驗也。)非上所云穀氣,未經腐熟醞釀者比。故濕熱不流於下,但積於中焦,郁胃熏心,令人外發黃而內煩懊,不能食而時欲吐也。又云:酒疸諸證,小便不利,心中熱,足下熱,又或無熱,譫語,小腹滿,欲吐,鼻燥。其脈浮者,先吐之。
沉弦者,先下之。心中熱,欲嘔者,吐之愈。酒疸下之,久久為黑疸,目青面黑,心中如啖蒜齏狀,大便正黑,皮膚抓之不仁,其脈浮弱,雖黑微黃,故知之。酒疸心中懊憹,或熱痛,梔子大黃湯主之。黃汗一證,仲景《金匱要略》收入水氣病中,其主治與治疸亦自懸絕。後人以其汗黃,遂列為五疸之一,實非疸也。
今本文既云五疸,則黃汗在其中,似不可移去,姑從之,而論治仍從《要略》。在圓機者,自為識別可也。《要略》曰:黃汗之為病,身體重,發熱汗出而渴,狀如風水,汗沾衣,色正黃如柏汗,脈自沉,從何得之?師曰:以汗出入水中浴,水從汗孔入得之,宜黃耆芍桂酒湯主之,此黃汗之病因也。蓋人作勞汗出,陽氣動張,陰液妄泄。
此時玄府未閉,榮衛兩虛,即浴於水。水寒之邪,未有不乘虛而入者。入則水濕內侵,浮陽外拒,郁搏於肌肉之間。肌肉者,脾土之合,故身則發熱,而汗則見黃色也。原以榮衛虛而受邪,邪入則愈虛,而陽仍不固,陰液仍泄。即仲景所云陽浮者熱自發,陰弱者汗自出之義。
以汗液出多,故渴。以水氣在表,故狀如風水。水性就下,故脈沉。治以黃耆芍桂酒湯者,所以和榮固衛,托裡建中,則黃從汗減,水從汗消,與治疸之發汗利小便者,固不可同日語也。又云:黃汗之病,兩脛自冷。假令發熱,此屬歷節。食已汗出,又身常暮盜汗出者,此榮氣也。
若汗出已,反發熱者,久久其身必甲錯。發熱不止者,必生惡瘡。若身重,汗出已輒輕者,久久必身瞤。瞤即胸中痛。又從腰以上汗出,下無汗,腰髖弛痛,如有物在皮中狀,劇者不能食,身疼重,煩躁,小便不利,此為黃汗,桂枝加黃耆湯主之。此黃汗之變證也。黃汗既為陰陽兩虛,陽則浮散於表,陰則脫根於下。
白話文:
膀胱雖然虛弱急迫,但體內並無熱邪鬱積,所以小便通暢。如果濕熱相火鬱結嚴重,久治不癒,就會導致脾氣停滯不運,腎氣散失不藏,造成腹部脹滿像有水一樣,這是脾腎兩虛,因此難以治療。《金匱要略》中也說:黃疸在日暮時分發熱,反而畏寒,這是女性勞累所致。膀胱急迫,少腹脹滿,全身發黃,額頭發黑,腳底發熱,因此形成黑疸。腹部脹滿像有水一樣,大便必定發黑,有時稀溏。
這種女性勞累導致的黃疸,並非由水濕引起。腹部脹滿很難治療,應該用硝礬散來治療。書中關於酒疸的論述說:心中煩躁發熱,不能進食,時常想嘔吐,稱為酒疸。酒疸是由於過度飲酒而導致發黃,也是穀氣鬱積蒸騰的變證。《靈樞·勇氣》篇說:酒是水穀的精華,是熟穀的液體。熟了之後經過釀造,提取其精華,去除其糟粕,是純陽氣盛之物。它的性質剛猛,多上升少下降。
(現在人喝一點酒臉就先紅,這就是多升少降的明顯驗證。)這和前面說的穀氣,沒有經過腐熟釀造的,不一樣。所以濕熱不流向下,只積聚在中焦,鬱滯胃部熏蒸心臟,使人外發黃內煩躁,不能進食,時常想嘔吐。又說:酒疸的諸多症狀,小便不利,心中發熱,腳底發熱,或者沒有發熱,說胡話,小腹脹滿,想嘔吐,鼻乾燥。脈象浮的,先用吐法;脈象沉弦的,先用下法。心中發熱,想嘔吐的,用吐法效果好。酒疸用下法治療,久了就會變成黑疸,眼睛青面黑,心中感覺像吃蒜泥一樣,大便呈黑色,皮膚觸摸不敏感,脈象浮弱,雖然顏色偏黑但微黃,所以可以辨別。酒疸心中煩躁,或者熱痛,用梔子大黃湯治療。
黃汗這一症狀,仲景的《金匱要略》收錄在水氣病中,其主治和治療黃疸的方法完全不同。後人因為它的汗液發黃,便把它列為五疸之一,實際上它並不是黃疸。
本文既然說五疸,黃汗便列在其中,似乎不能去掉,姑且保留,而治療方法還是根據《金匱要略》。有經驗的人,自然能自己分辨。《金匱要略》說:黃汗的病症,身體沉重,發熱出汗並且口渴,症狀像水腫,汗液沾濕衣服,顏色正黃像柏樹的汁液一樣,脈象沉,這是怎麼引起的?老師說:這是因為出汗後在水中沐浴,水從汗孔進入引起的,應該用黃耆芍藥桂枝酒湯治療,這就是黃汗的病因。大概是人勞累出汗,陽氣動盪張揚,陰液妄泄。
此時毛孔沒有閉合,榮衛兩虛,就沐浴於水中。水寒的邪氣,沒有不乘虛而入的。進入體內後,水濕內侵,浮陽外拒,鬱結在肌肉之間。肌肉是脾土的結合部位,所以身體發熱,汗液就呈現黃色。本來是榮衛虛弱而感受邪氣,邪氣入侵則更加虛弱,陽氣仍然不固,陰液仍然泄漏。這就是仲景說的陽氣浮散則自發熱,陰氣虛弱則自出汗的意思。
因為汗液出得多,所以口渴。因為水氣在表,所以症狀像水腫。水的特性是向下流,所以脈象沉。用黃耆芍藥桂枝酒湯治療,是為了調和榮衛,固護肌表,補益中焦,這樣黃色汗液就能減少,水腫就能消退,這和治療黃疸的發汗利小便的方法,當然不能相提並論。又說:黃汗的病症,兩腿自覺冰冷。假設發熱,這屬於歷節病。吃完飯就出汗,而且經常晚上盜汗,這是榮氣虛弱。
如果汗液已經停止,反而發熱,久了身體就會出現皮下腫塊。發熱不止,就會生長惡瘡。如果身體沉重,出汗後就感覺輕便,久了就會身體抽搐。抽搐就是胸痛。又從腰以上出汗,以下不出汗,腰髖部疼痛鬆弛,像是有東西在皮膚裡一樣,嚴重的不能進食,身體疼痛沉重,煩躁,小便不利,這就是黃汗,用桂枝加黃耆湯治療。這是黃汗的變證。黃汗是陰陽兩虛,陽氣則浮散於表,陰氣則脫落於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