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三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4)

1. 附方

仲景苓桂朮甘湯(見第十六)

仲景小青龍湯(見第十六)

和劑倍術丸,治五飲。一曰留飲,停水在心下。二曰澼飲,水在兩脅。三曰痰飲,水在胃中。四曰溢飲,水溢在膈。五曰流飲,水在脅間,瀝瀝有聲。皆由飲水過多,或飲冷酒所致。

白朮(二兩),桂心,乾薑(各一兩)

上為末,蜜丸。每二十丸,溫米飲下。加至三十丸。食前服。

破飲丸,治五飲停蓄胸膈。呼吸之間,痛引兩脅,脹滿氣促。胸腹結為癥癖。支滿胸膈,旁及兩脅,搶心疼痛,飲食不下,反胃吐逆。九種心疼,積年宿食不消,久瘧久痢,遁屍疰忤,癲癇厥運,心氣不足,憂愁思慮,婦人腹中諸病,並皆治之。

白話文:

仲景的苓桂朮甘湯(見第十六)

仲景的小青龍湯(見第十六)

和劑倍術丸,用於治療五種飲證。第一種是留飲,水停留在心下。第二種是澼飲,水在兩脅。第三種是痰飲,水在胃中。第四種是溢飲,水溢出在膈上。第五種是流飲,水在脅間,發出滴滴答答的聲音。這些都是由於飲水過多或飲用冰冷的酒所導致的。

白朮(二兩),桂心,乾薑(各一兩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蜜丸製成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溫米飲送服。可以加至三十丸。飯前服用。

破飲丸,用於治療五種飲證停留在胸膈,呼吸時疼痛牽連兩脅,胸悶氣促,胸腹結塊形成癥癖。胸部和膈肌滿脹,蔓延到兩脅,心痛難忍,飲食不進,反胃嘔吐。九種心疼,多年積食不消化,久瘧久痢,中風昏迷,癲癇抽搐,心氣不足,憂愁思慮,婦女腹部各種疾病,都可以用它來治療。

蓽茇,丁香(不見火),縮砂仁,蠍梢,胡椒,木香(不見火),烏梅肉,青皮,巴豆(去皮膜,各等分)

上將青皮、巴豆以漿水同浸一宿,次日濾出同炒。青皮焦,去巴豆。水淹烏梅肉蒸一炊久,細研為膏,入藥末和勻,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五、七丸,臨睡生薑湯下。

白話文:

以下是一份古方,主要成分如下:

  • 蓽茇
  • 丁香(不用直接用火烤)
  • 縮砂仁
  • 蠍梢
  • 胡椒
  • 木香(不用直接用火烤)
  • 紅烏梅肉
  • 青皮
  • 巴豆(去掉皮膜,各部分均需等量)

首先,將青皮和巴豆用漿水浸泡過夜,然後第二天過濾後一起炒制。當青皮燒焦時,將巴豆取出。

接著,用水淹沒紅烏梅肉,並蒸煮長時間。然後將其細磨成膏狀,加入藥粉混合均勻。製成的藥丸大小約如綠豆。

每日服用時,每次取五到七顆,睡前使用生薑湯送服。

六君子湯(見第十六)

仲景澤瀉湯,治飲停心下,常苦眩冒。或胸中痞結,堅大如盤。下則小便不利。

澤瀉(五兩),白朮(二兩)

水二升,煮一升,分溫再服。

海藏五飲湯,治五飲最效。

旋覆花,人參,陳皮(去白),枳實,白朮,茯苓,厚朴(制),半夏(制),澤瀉,豬苓,前胡,桂心,白芍藥,炙甘草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六君子湯(見第十六)

仲景澤瀉湯治療飲停心下,經常感到頭昏眼花,或胸中痞結,堅硬如盤,小便不利的情況。

澤瀉(五兩),白朮(二兩)

水二升,煮至一升,分次溫服。

海藏五飲湯

海藏五飲湯治療五種飲證最有效。

旋覆花,人參,陳皮(去白),枳實,白朮,茯苓,厚朴(制),半夏(制),澤瀉,豬苓,前胡,桂心,白芍,炙甘草(各等分)

上每一兩分四服。姜十片,水二盞,煎至七分。去滓溫服無時。因酒成飲,加葛根、葛花、砂仁。

濟生八神來復丹,治寒痰冷飲,久積心胸。或嘔逆喘促,或心腹攪疼,或飲食不安,狀如反胃等證。

硝石(一兩,同硫黃為末、瓷器內以微火炒、用柳篦攪。不可火太過,恐傷藥力。再研極細,名二氣末),太陰玄精石(飛研,一兩),五靈脂(水澄清,濾去砂石,曬乾),青皮(去白),陳皮(去白,各二兩),舶上硫黃(透明),沉香,木香(堅實者),天南星(粉白者,各一兩)

白話文:

每次服用一兩四分,分四次服用。用十片薑,兩盞水煎煮至七分,去渣溫服,沒有時間限制。如果因為喝酒而造成飲酒過度,可以加入葛根、葛花、砂仁。

濟生八神來復丹,用於治療寒痰冷飲,長期積聚在心胸,導致嘔吐、逆氣、喘促,或心腹絞痛,或飲食不適,表現為反胃等症狀。

硝石一兩,與硫黃一起研磨成粉末,放在瓷器中用微火炒,用柳條製成的篩子攪拌,不可火候過大,以免損傷藥力。再研磨至極細,稱為二氣末。太陰玄精石一兩,研磨成粉末。五靈脂用水清洗乾淨,過濾掉砂石,曬乾。青皮去白,陳皮去白,各兩兩。舶上硫黃要透明,沉香、木香要堅實,天南星要粉白,各一兩。

上為末,飛麵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米飲送下。

三因控涎丹,凡人忽患胸背、手足、頸項、腰胯等隱痛難忍,筋骨牽引釣痛,時時走易不定,乃是痰涎在心膈上下,變為此疾。或手足冷痹,氣脈不通,誤認癱瘓也。

甘遂(去心),紫大戟(去皮),真白芥子(各等分)

上為末,糊為丸,桐子大,曬乾。食後臥,淡薑湯或熱水下五、七丸至十丸。痰猛加數丸。

玄珠茶調散,治風熱上攻頭目及頭風熱痛不可忍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製成丸狀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時用米湯送服。

這方適用於突然出現胸背、手足、頸項、腰胯等部位隱隱作痛難忍,筋骨牽引疼痛,而且疼痛位置時常變動的症狀。這些症狀都是因為痰涎積聚在心膈上下所致。也可能出現手足冰冷麻痺、氣血流通不暢,誤以為是癱瘓。

將甘遂(去除心)和紫大戟(去除皮)、真白芥子(各取等量)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製成丸狀,大小如桐子,曬乾備用。飯後平躺,用淡薑湯或熱水送服五到七丸,最多十丸。痰多者可以加服幾丸。

玄珠茶調散用於治療風熱上攻頭目,以及頭風熱痛難忍的症狀。

片芩(二兩酒拌,炒三次,不可令焦),小川芎(一兩),細茶葉(三錢),白芷(五錢),薄荷(三錢),荊芥穗(四錢)

頭巔及腦痛,加細辛、藁本、蔓荊子,各三錢。

上為細末,每服二、三錢,用茶清調下。

秘藏半夏白朮天麻湯,治素有脾胃之證,時顯煩躁,大便不利,又出入為寒氣所郁,悶亂大作,火鬱不伸故也。醫疑有熱,服疏風丸下之。原證不減,復添嘔逆,食不能停,痰唾稠黏,湧出不止,眼澀頭旋,噁心煩悶,氣短促上喘,無氣力,目不敢開,如在風雲中,頭苦痛如裂,身重如山,四肢厥冷,是胃氣已損,復下兩次,重虛脾胃,病名曰痰厥頭痛。厥者,痰之濁氣逆上,淆溷清陽,故眩暈,非有痰厥逆而上也。

白話文:

將片芩以酒拌炒三次,不可炒焦,用量二兩;川芎一兩;細茶葉三錢;白芷五錢;薄荷三錢;荊芥穗四錢。若頭頂和腦袋疼痛,可再加入細辛、藁本、蔓荊子各三錢。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、三錢,用茶水送服。

此方名為半夏白朮天麻湯,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經常煩躁、大便不通,且感受寒氣,胸悶氣亂,心火鬱結的患者。如果醫生誤以為患者有熱證,服用疏風丸治療,反而導致病情加重,出現嘔吐、食慾不振、痰液稠黏、眼澀頭暈、噁心、氣短喘息、乏力、畏光、頭疼劇烈、身體沉重、四肢冰冷等症狀,則屬於胃氣受損,脾胃虛弱,稱為痰厥頭痛。痰厥頭痛是指痰濁之氣逆上,混淆清陽之氣,導致頭暈,並非單純的痰厥逆上引起的。

半夏(一錢五分),白朮,炒曲(各一錢),天麻,黃耆,人參,蒼朮,陳皮,澤瀉,茯苓(各五分),大麥面(一錢半),乾薑(三發),黃柏(二分)

仲景吳茱萸湯,《傷寒論》云:食谷欲嘔者,屬陽明也,吳茱萸湯主之。《金匱》云:嘔而胸滿者,茱萸湯主之。又云:乾嘔,吐涎沫,頭痛,茱萸湯主之。觀此則凡胃虛寒不能納食,或吐冷飲酸水者,皆效。

白話文:

半夏一錢五分,白朮、炒曲各一錢,天麻、黃耆、人參、蒼朮、陳皮、澤瀉、茯苓各五分,大麥面一錢半,乾薑三發,黃柏二分。這是仲景的吳茱萸湯方劑,出自《傷寒論》和《金匱要略》。根據記載,此方主要用於治療胃虛寒、不能進食、嘔吐冷飲酸水等症狀。

吳茱萸(一升洗),人參(三兩),生薑(六兩),大棗(十二枚)

上四味,以水七升煮取二升。去滓溫服七合,日三服。

仲景小建中湯(加黃耆一兩半、人參二兩,名黃耆建中湯),《金匱要略》云:虛勞裡急,悸衄,腹中痛,失精,四肢痠疼,手足煩熱,咽乾口燥,小建中湯主之。又《千金》療男女因積冷氣滯,或大病後不復,常苦四肢沉重,骨肉痠疼,吸吸少氣,行動喘乏,胸滿氣急,腰背強痛,心中虛悸,咽乾唇燥,面體少色。或飲食無味,脅肋腹脹,頭重不舉,多臥少起,甚者積年。輕者百日漸致瘦弱。五臟氣竭,則難可復常。六脈俱不足,虛寒乏氣,少腹拘急,羸瘦百病,黃耆建中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將吳茱萸一升洗淨,人參三兩、生薑六兩、大棗十二枚,以水七升煮至剩下二升,去渣溫服七合,一天服用三次。仲景的小建中湯方中加入黃耆一兩半、人參二兩,稱為黃耆建中湯,主治虛勞裡急、心悸、鼻衄、腹痛、遺精、四肢痠疼、手足煩熱、咽乾口燥等症。此外,金匱要略中記載,此方也可治療因積冷氣滯、大病後體虛,或常感四肢沉重、骨肉痠疼、呼吸急促、行動乏力、胸悶氣急、腰背強痛、心慌、咽乾唇燥、面色蒼白等症狀。還可治療飲食無味、脅肋腹脹、頭重難抬、嗜睡懶動、長期臥床不起,甚至多年不愈,輕者百日漸漸消瘦,重者五臟氣虛,難以恢復正常。若脈象虛弱無力,體虛寒氣不足,小腹拘急、身體消瘦,百病纏身,則可用黃耆建中湯治療。

桂枝(三兩),甘草(炙二兩),大棗(十二枚),芍藥(六兩),生薑(三兩),膠飴(一升)

上六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。去滓,內飴,更上微火消解。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嘔家不可用建中湯,以甜故也。

香砂理中湯(即理中丸加木香、砂仁。服法亦同。見第十七),治脾虛氣滯,或受外寒,泄瀉腹痛喜溫,或嘔吐,胸膈滿悶,腸腹雷鳴等證。

東垣厚朴湯,治胸腹脹痛,或腸鳴後重,或受寒及寒飲食作痛。脈沉遲而弦者宜之。

白話文:

桂枝三兩、甘草(炙)二兩、大棗十二枚、芍藥六兩、生薑三兩、膠飴一升,這六味藥材用七升水煎煮,煮到剩下三升,去除藥渣,加入膠飴,再用小火慢慢熬化。溫熱服用,每次一升,每天服三次。嘔吐的人不能服用建中湯,因為它太甜了。

香砂理中湯(也就是理中丸加木香、砂仁,服用方法相同,詳見第十七章)用於治療脾虛氣滯,或因受寒而引起的腹瀉、腹痛、喜溫、嘔吐、胸悶、腸鳴等症狀。

東垣的厚朴湯,則是用來治療胸腹脹痛、腸鳴後重、受寒或食用寒涼食物導致的疼痛。脈象沉遲而弦的人適合服用此湯。

厚朴(薑製),陳皮(去白,各二兩),甘草(炙),乾薑(各五錢),茯苓(去皮,一兩)

上㕮咀。每服一兩,水煎服。

仲景四逆湯,治中外皆寒,四肢逆冷,腹痛腸鳴。或汗多亡陽,或中寒瀉利清穀,舌滑氣冷。一切陰寒勝而陽虛,脈沉遲弦弱者,此方主之。

甘草(炙,一兩),乾薑(一兩半),附子(一枚,生用去皮,破八片)

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溫再服。強人大附子一枚,乾薑三兩。

白話文:

厚朴(用薑汁處理過)、陳皮(去除白色外皮)、甘草(炙烤過),各取兩錢;乾薑、茯苓(去除外皮),各取五錢。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清水煎煮後飲用。

此方為仲景所著《傷寒論》中的四逆湯,主治內外皆寒,四肢冰冷、腹痛腸鳴等症狀。也可用於治療汗多耗損陽氣、受寒腹瀉、舌苔滑潤、氣息冰冷等症狀。凡是因陰寒過盛導致陽氣不足、脈象沉遲細弱者,皆可服用此方。

甘草(炙烤過),取一錢;乾薑,取一錢半;附子(生用,去除外皮,切成八片)。以上三味藥材,用三升水煮至一升二合,去渣後,分為兩次溫服。體質強健者,可增加附子用量至一枚,乾薑用量至三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