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 (1)
卷二 (1)
1. 附方
虎潛丸(見第五十一)
補陰丸
黃柏,知母(俱鹽酒拌炒),熟地黃,敗龜版(酥炙,各四兩),白芍藥(煨),陳皮,牛膝(酒浸,各二兩),虎脛骨(酥炙),鎖陽(酒浸、酥炙),當歸(酒洗,各一兩半),冬月加乾薑五錢半。
上為末,酒煮羯羊肉為丸,鹽湯下。
四物湯(見第二十一)
三因加減四斤丸,治腎、肝虛,熱淫於內,致筋骨痿弱,不自勝持,起居須人,足不任地,驚恐戰掉,潮熱時作,飲食無味,不生力氣,諸虛不足。
肉蓯蓉(酒浸),牛膝(酒浸),天麻,木瓜(干),鹿茸(燎去毛、切、酥炙),五味子(酒浸),熟地黃,菟絲子(酒浸、另研,各等分)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溫酒、米飲任下。一方不用五味子,有杜仲。
東垣神效黃耆湯
黃耆(二錢),人參(去蘆),白芍藥,炙甘草(各一錢),蔓荊子(銼二分),陳皮(去白,五分)
水一盞八分,煎一盞,去滓,臨臥稍熱服。如小便淋澀,加澤瀉五分。如有大便熱證,加黃柏,酒炒四次,三分。麻木不仁,雖有熱,不用黃柏,再加黃耆一錢。如眼縮小,去芍藥。忌酒、醋、濕面、大料物、蔥、韭、蒜及淡滲、生冷、硬物。麻木重甚者,加芍藥一錢。
錢氏瀉黃散(見第四十九)
仲景炙甘草湯(見第三十三)
黑地黃丸(見第五十一)
知柏八味丸(見第五十四)
加味逍遙散(見第五十一)
胃苓湯(見第十七)
仲景防己黃耆湯
防己(一兩),甘草(半兩,炒),白朮(七錢半),黃耆(去蘆,一兩一分)
上銼。每抄五錢匕,生薑四片,大棗一枚,水盞半,煎八分,去滓溫服。良久再服。喘者,加麻黃半兩。胃中不和,加芍藥三分。氣上衝者,加桂枝三分。下有陳寒者,加細辛三分。服後當如蟲行皮中,從腰下如冰,後坐被上。又以一被繞腰以下,溫令微汗瘥。
東垣參朮湯,治氣虛顫掉。
人參,白朮,黃耆(各二錢),白茯苓,炙甘草,陳皮(各一錢),附子(甚者加。童便制,一錢)
水二鍾,煎八分,食前服。
六味丸(見第十六)
白話文:
[虎潛丸](詳見第五十一條)
[補陰丸]
黃柏與知母都要用鹽酒拌炒過,熟地黃和敗龜板(需經酥油烤過,各四兩),白芍藥(需蒸煮),陳皮,牛膝(需用酒浸泡,各二兩),虎脛骨(需酥油烤過),鎖陽(需用酒浸泡和酥油烤過),當歸(需用酒清洗,各一兩半),冬季時還需加乾薑五錢半。
以上材料磨成粉末,用酒煮羯羊肉製成藥丸,服用時搭配鹽水。
[四物湯](詳見第二十一條)
[三因加減四斤丸],用於治療腎臟和肝臟虛弱,導致的體內熱度過高,造成筋骨疲軟無力,自己無法支撐身體,起牀活動需他人協助,腳底乏力,容易驚恐顫抖,潮熱時常發作,對食物失去興趣,無法產生力氣,以及各種虛弱不足的症狀。
肉蓯蓉(需用酒浸泡)、牛膝(需用酒浸泡)、天麻、木瓜(需曬乾)、鹿茸(需燒去毛髮、切片、酥油烤過)、五味子(需用酒浸泡)、熟地黃、菟絲子(需用酒浸泡並單獨研磨,份量相同)
以上材料細磨成粉,加入煉蜜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粒,空腹時用溫酒或米飲送服。另一種配方不使用五味子,而加入杜仲。
[東垣神效黃耆湯]
黃耆(二錢)、人參(需去蘆)、白芍藥、炙甘草(各一錢)、蔓荊子(搗碎二分)、陳皮(需去白,五分)
用一盞八分水煎至一盞,濾去渣滓,睡前趁熱服用。如果小便困難,可加澤瀉五分。如果大便有熱感,可加黃柏,需酒炒四次,用量三分。若感覺麻木無知覺,即使有熱感也不用黃柏,再加黃耆一錢。如果眼睛縮小,去掉芍藥。忌食酒、醋、濕麵、大料物、蔥、韭菜、大蒜以及清淡滲透的食物、生冷食物、硬食物。如果麻木嚴重,可加芍藥一錢。
[錢氏瀉黃散](詳見第四十九條)
[仲景炙甘草湯](詳見第三十三條)
[黑地黃丸](詳見第五十一條)
[知柏八味丸](詳見第五十四條)
[加味逍遙散](詳見第五十一條)
[胃苓湯](詳見第十七條)
[仲景防己黃耆湯]
防己(一兩)、甘草(半兩,需炒過)、白朮(七錢半)、黃耆(需去蘆,一兩一分)
以上材料需切碎。每次取五錢,加上生薑四片、大棗一枚,再加半盞水,煎至剩八分,濾去渣滓溫服。一段時間後再服用一次。若有呼吸困難,可加麻黃半兩。若胃部不調和,可加芍藥三分。若氣血上衝,可加桂枝三分。若有舊寒在下,可加細辛三分。服用後會感覺如蟲在皮膚中爬行,腰部以下如冰涼,此時應坐下並蓋上被子。再用一牀被子圍住腰部以下,保持微汗即可痊癒。
[東垣參朮湯],用於治療氣虛引起的顫抖。
人參、白朮、黃耆(各二錢)、白茯苓、炙甘草、陳皮(各一錢),附子(病情嚴重者可加,需用童尿處理,一錢)
用水兩鍾煎至八分,飯前服用。
[六味丸](詳見第十六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