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十 (1)
卷十 (1)
1. 卷十
2. 痿病脈證第六十七
痿病肺虛,脈多微緩。或澀或緊,或細或濡。
痿者,委也。足痿不用,有委靡不振之義,故字從委。其證五臟俱能成,而此獨歸於肺者,本《素問》也。《素問》痿論岐伯曰:肺熱焦,則皮毛虛弱急薄,著而生痿躄。又曰:肺者臟之長也,為心之蓋也。有所失忘,所求不得,則發肺鳴。鳴則肺熱葉焦。五臟因肺熱葉焦,發為痿躄。
觀岐伯所言,則知五臟之痿,必自肺始。內則先葉焦,而外則先皮毛虛弱急薄也。蓋肺居心上,為最高。外合皮毛,為最表。故云臟之長,心之蓋,主一身之氣而司呼吸,朝百脈而行榮衛。故平人氣象論曰:臟真高於肺,以行榮衛陰陽也。其令收降,其化清肅。設有失忘,求謀不得,則肺氣鬱。
鬱則收者愈收,氣遏為火而熱生焉。熱則清肅之化不行,炎蒸之邪自迫。斯時也,氣不寧靜,則喘鳴;臟不濡潤,則焦萎,然不獨一肺止也。蒸熏榮衛,耗竭臟陰,嗣是五臟之合,如筋、脈、肉、骨之屬,亦皆不得其榮潤,而諸痿之證作矣。故岐伯又曰:心氣熱,則下脈厥而上。
上則下脈虛,虛則生脈痿,樞折挈,脛縱而不任地也。(宜丹溪虎潛丸、補陰丸之類。)肝氣熱,則膽泄口苦,筋膜乾。筋膜乾,則筋急而攣,發為筋痿。(宜四物湯、三因加減四斤丸之類。)脾氣熱,則胃干而渴,肌肉不仁,發為肉痿。(宜東垣神效黃耆湯、錢氏瀉黃散之類。
)腎氣熱,則腰脊不舉,骨枯而髓減,發為骨痿。(宜丹溪虎潛丸、三因加減四斤丸之類。)此皆言肺熱葉焦,皮毛急薄,熱留著不去,災及四臟而發為諸痿也。若四臟不虛,無隙可乘,則熱亦不能遽襲。故下文岐伯復曰:悲哀太甚則胞絡絕。胞絡絕,則陽氣內動,發則心下崩,數溲血也。
故本論曰:大經空虛,發為肌痹,傳為脈痿。(宜仲景炙甘草湯、黑地黃丸之類。)此言悲哀太甚,致心系急而胞絡絕。評熱論曰:胞脈者,屬心而絡於胞中。絕則不能上交於心,亢陽內迫。內迫則血溢下崩,隨溲而出。崩則大經空虛,無以榮灌脈絡,故先為肌痹,而漸傳為脈痿也。
又曰:思想無窮,所願不得,意淫於外,入房太甚,宗筋弛縱,發為筋痿,及為白淫。故《下經》曰:筋痿者,生於肝,使內也。(宜知柏八味丸、四物湯、加味逍遙散之類。)此言外想邪淫而不遂,及甚於入房。一則肝火抑鬱,一則陰精耗亡,皆前陰所關。前陰者,宗筋也。
宗筋無陰以養,而反為火迫,故弛縱痿弱,及淫念動而白物隨下。故筋痿者,生於肝使內也。又曰:有漸於濕,以水為事,若有所留,居處相濕,肌肉濡漬,痹而不仁,發為肉痿。故《下經》曰:肉痿者,得於濕地也。(宜胃苓湯、仲景防己黃耆湯、東垣參朮湯之類。)此言從事於水濕之處,居處皆濕,漸受其邪,留著而濡漬肌肉之間。
白話文:
痿病是因肺虛所致,脈象通常微弱緩慢,有時澀滯,有時緊緊的,有時細弱,有時濡滑。
「痿」的意思是委頓無力。腳痿不能行走,帶有委靡不振之意,所以這個字從「委」。痿證的成因五臟皆有可能,但這裡單獨歸屬於肺,是根據《素問》的說法。《素問》痿論中岐伯說:肺熱耗傷,則皮毛虛弱、急迫而薄,就會導致痿躄(腳軟無力)。又說:肺是臟腑之長,是心的屏障。如果有所失落、求不得,就會導致肺鳴,肺鳴則表示肺熱葉焦(肺部受損)。五臟因為肺熱葉焦,就會導致痿躄。
從岐伯的論述來看,五臟的痿證,都必定從肺開始。內部先出現葉焦,外部則先出現皮毛虛弱、急迫而薄。因為肺位於心臟之上,是最上方的臟器;外合皮毛,是最表層的臟器。所以說它是臟腑之長,心的屏障,主司全身之氣和呼吸,統攝百脈,運行榮衛之氣。《平人氣象論》說:臟腑之真氣高於肺部,藉以運行榮衛陰陽之氣。肺氣的功能是收降、清肅。如果有所失落,求謀不得,就會導致肺氣鬱結。
鬱結則收斂的功能更強,氣機受阻而化為火,產生熱邪。有熱邪則清肅的功能無法運行,炎熱的邪氣就會逼迫。此時,氣機不能寧靜,就會喘鳴;臟腑不能滋潤,就會焦枯萎縮,然而這不單單只是肺的問題。熱邪蒸熏榮衛之氣,耗竭臟腑陰液,接著五臟六腑,以及筋、脈、肉、骨等,也都得不到滋養濡潤,於是各種痿證就出現了。所以岐伯又說:心氣有熱,則下肢脈象厥冷而上肢脈象浮數。上肢脈象浮數則下肢脈象虛弱,虛弱就會導致脈痿,關節屈伸不利,脛部鬆弛無力,不能承擔體重。(可用丹溪虎潛丸、補陰丸等方劑治療。)肝氣有熱,則膽汁泄瀉,口苦,筋膜乾燥。筋膜乾燥,則筋脈急縮而攣縮,導致筋痿。(可用四物湯、三因加減四斤丸等方劑治療。)脾氣有熱,則胃部乾燥而口渴,肌肉麻木不仁,導致肉痿。(可用東垣神效黃耆湯、錢氏瀉黃散等方劑治療。)腎氣有熱,則腰脊不能活動,骨骼枯萎而髓液減少,導致骨痿。(可用丹溪虎潛丸、三因加減四斤丸等方劑治療。)這些都說明肺熱葉焦,皮毛急迫而薄,熱邪滯留不去,就會侵犯其他四臟,導致各種痿證。如果四臟不虛,邪氣就沒有可乘之機,那麼熱邪就不能輕易入侵。所以下文中岐伯又說:悲哀過度就會導致胞絡絕。胞絡絕,則陽氣內動,就會導致心下部崩潰,小便出血。(可用仲景炙甘草湯、黑地黃丸等方劑治療。)
所以本論說:大經脈空虛,就會導致肌痹,進而發展成脈痿。這說明悲哀過度,導致心系急迫,胞絡絕。評熱論說:胞脈屬於心臟,並絡於胞宮之中。胞絡絕則不能上達於心臟,亢盛的陽氣就會內迫。陽氣內迫就會導致出血、崩漏,隨小便排出。崩漏就會導致大經脈空虛,不能濡養脈絡,所以先導致肌痹,逐漸發展為脈痿。
又說:思慮過度,所願不得,意淫於外,房事過度,宗筋鬆弛,就會導致筋痿,以及白濁。所以《下經》說:筋痿,是由於肝臟功能失調所致。(可用知柏八味丸、四物湯、加味逍遙散等方劑治療。)這說明外界的邪淫刺激以及房事過度。一方面是肝火鬱結,一方面是陰精耗損,都與前陰有關。前陰就是宗筋。宗筋沒有陰精滋養,反而被火邪逼迫,所以就會鬆弛痿弱,以及淫念激動而出現白濁。所以筋痿是由於肝臟功能失調所致。又說:漸漸接觸潮濕,以水為業,或有所停滯,居住環境潮濕,肌肉浸漬,麻木不仁,就會導致肉痿。所以《下經》說:肉痿是由於居住潮濕之地所致。(可用胃苓湯、仲景防己黃耆湯、東垣參朮湯等方劑治療。)這說明長期從事於潮濕的工作,居住環境潮濕,漸漸受到濕邪侵襲,停滯在肌肉之間,導致肌肉浸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