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)

1. 附方

每服五錢。水二盞,蔥二段,黑豆百粒,煎八分,不拘時熱服。

二至丸,治老人虛弱,腎氣虛損,腰痛不可屈伸。

附子(炮、去皮臍),桂心(不見火),杜仲(去皮、銼、炒、去絲),補骨脂(炒,各一兩),鹿角(鎊),麋角(鎊,各二兩),鹿茸(酒炙),青鹽(另研,各半兩)

上細末,酒煮糊和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同胡桃肉細嚼,用鹽湯或鹽酒送下。如惡熱藥者,去附子,加肉蓯蓉一兩。

子和無比山藥丸,治諸虛百損,五勞七傷,肌體消瘦,目暗耳鳴。

赤石脂(煅),茯神(去皮木),山茱萸(去核),熟乾地黃(酒浸),巴戟(去心),牛膝(去根,酒浸),澤瀉(以上各一兩),杜仲(去皮切,薑汁炒),菟絲子(酒浸),五味子(揀,六兩),肉蓯蓉(酒浸,四兩)

上為細末。煉蜜為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。

腎著湯(見第二十一)

子和禹功散

黑牽牛(四兩),茴香(炒,一兩)

上為末。薑汁調一、二錢服。

良方人參順氣散,治氣滯腰痛。

人參,川芎,桔梗,白朮,白芷,陳皮,枳殼,麻黃(去節),烏藥,白姜(炮),甘草(炙,各一錢)

水二鍾,煎一鍾。或為細末,食前用甘草湯調服。一方加五加皮一錢。

烏藥順氣散(見第六十三)

調榮活絡飲,治失力腰閃,或跌撲瘀血,及大便不通而腰痛。

川大黃,當歸條,川牛膝(去蘆,酒洗),杏仁(去皮,研如泥,各二錢),赤芍藥,紅花,羌活,懷生地黃(酒洗,各一錢),川芎(一錢半),桂枝(三分)

水一鍾半,煎八分,食前溫服。

桃核承氣湯(見第二十)

滾痰丸(見第十七)

白話文:

[附方]

每服五錢,加水兩杯,蔥兩段,黑豆一百粒,煎煮至八分滿,不拘時間服用。

二至丸:治療老人虛弱、腎氣虧損、腰痛難以彎曲伸展。

附子(炮製後,去除皮和臍)、桂枝(不經火烤)、杜仲(去除皮,切碎,炒制,去除絲)、補骨脂(炒制,各一兩)、鹿角(鋸成片)、麋角(鋸成片,各二兩)、鹿茸(酒炙)、青鹽(研磨,各半兩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酒煮成糊狀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時與核桃肉一起細嚼,用鹽湯或鹽酒送服。如果怕藥物燥熱,可以去除附子,加入肉蓯蓉一兩。

子和無比山藥丸:治療各種虛損、勞傷、身體消瘦、目暗耳鳴。

赤石脂(煅燒)、茯神(去除皮和木心)、山茱萸(去除核)、熟地黃(酒浸泡)、巴戟(去除心)、牛膝(去除根,酒浸泡)、澤瀉(以上各一兩)、杜仲(去除皮,切片,薑汁炒制)、菟絲子(酒浸泡)、五味子(挑選,六兩)、肉蓯蓉(酒浸泡,四兩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時溫酒或鹽湯送服。

腎著湯:(詳見第二十一)

子和禹功散:

黑牽牛(四兩)、茴香(炒制,一兩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。用薑汁調和,每次服用一到二錢。

良方人參順氣散:治療氣滯引起的腰痛。

人參、川芎、桔梗、白朮、白芷、陳皮、枳殼、麻黃(去除節)、烏藥、白薑(炮製)、甘草(炙烤,各一錢)

加水兩杯,煎煮成一杯。或者研磨成細粉,飯前用甘草湯送服。另一方劑可加入五加皮一錢。

烏藥順氣散:(詳見第六十三)

調榮活絡飲:治療肢體無力、腰部閃挫、跌撲瘀血以及大便不通引起的腰痛。

川大黃、當歸條、川牛膝(去除蘆頭,酒洗)、杏仁(去除皮,研磨成泥,各二錢)、赤芍藥、紅花、羌活、懷生地黃(酒洗,各一錢)、川芎(一錢半)、桂枝(三分)

加水一杯半,煎煮至八分滿,飯前溫服。

桃核承氣湯:(詳見第二十)

滾痰丸:(詳見第十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