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 (4)
卷二 (4)
1. 附方
湯火傷,東流水磨塗傷處。打撲損傷,炒松節無灰酒下。年深日久頭疼、太陽疼,用酒入薄荷葉磨,紙花貼太陽穴上。諸般癇疾,口眼喎斜,眼目掣眨,言語蹇澀,卒中風口噤,牙關緊急,筋脈攣縮,骨節風腫,手足疼痛,行步艱辛,一應風氣疼痛,並用酒磨下。有孕婦人不可服。
(一方加山豆根、全蠍、硃砂、雄黃各一兩。)
四七湯(見第十七)
枳桔二陳湯(見第四十八)
平胃散(見第四十四)
東垣溫胃湯,治服寒藥多,致脾胃虛弱,胃脘痛。
白豆蔻(二分),益智,砂仁,厚朴,甘草,乾薑,薑黃(各二分),黃耆,陳皮(各七分),人參,澤瀉(各三分)
上為細末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,煎半盞,食前溫服。
來復丹(見第十七)
理中湯(見第十七)
東垣天台烏藥散,治一切沉寒痼冷,心腹攪痛,並積年寒疝。
天台烏藥,木香,茴香(炒),青皮(去白),良薑(炒,各五錢),檳榔(銼,二枚),川楝子(十個),巴豆(十四枚)
上十味,先以巴豆打碎,同楝子用麩炒黑色。去巴豆麩,俱不用。外為細末。
每服一錢,溫酒調下。痛甚者,炒生薑熱酒下。
和劑半硫丸(見第五十七)
烏藥順氣散,治風氣攻注四肢,骨節疼痛,遍身頑麻。及癱瘓,步履艱難,腳腰痿軟,或心腹疼痛。
麻黃(去根節),陳皮,烏藥(各二錢),白殭蠶(去絲嘴炒),乾薑(炮,五分),川芎,枳殼,桔梗,白芷,甘草(炒,各一錢)
水二鍾,姜三片,棗一枚,煎八分,食遠服。
鐵甕先生交感丹(見第五十八)
溫膽湯(見第二十)
小柴胡湯(見第四十三)
白話文:
[附方]
燙傷,用東流水磨碎後塗抹傷處。跌打損傷,用炒熟的松節(去除灰燼)用酒送服。長期頭痛、太陽穴痛,用酒磨碎薄荷葉,用紙包好貼在太陽穴上。各種癇症、口眼歪斜、眼皮跳動、說話困難、中風口噤、牙關緊閉、肌肉痙攣、關節腫痛、手腳疼痛、行走困難,以及一切風濕疼痛,都可用酒磨碎後服用。孕婦禁用。
(一方加山豆根、全蠍、硃砂、雄黃各一兩。)
四七湯(詳見第十七)
枳桔二陳湯(詳見第四十八)
平胃散(詳見第四十四)
東垣溫胃湯,治療服用寒涼藥物過多導致脾胃虛弱、胃痛。
配方:白豆蔻(二分)、益智仁、砂仁、厚朴、甘草、乾薑、薑黃(各二分)、黃耆、陳皮(各七分)、人參、澤瀉(各三分)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水煎成半杯,飯前溫服。
來復丹(詳見第十七)
理中湯(詳見第十七)
東垣天台烏藥散,治療一切寒邪凝滯、腹部絞痛以及多年寒疝。
配方:天台烏藥、木香、茴香(炒)、青皮(去白)、良薑(炒,各五錢)、檳榔(切碎,二枚)、川楝子(十個)、巴豆(十四枚)
將巴豆打碎,與川楝子一起用麩皮炒至黑色。去除巴豆的麩皮,不用。其餘藥材磨成細末。
每次服用一錢,溫酒送服。疼痛劇烈者,可用炒熱的生薑加溫酒送服。
和劑半硫丸(詳見第五十七)
烏藥順氣散,治療風邪侵襲四肢關節,導致疼痛、全身麻木;以及癱瘓、行走困難、腿腳無力、或腹部疼痛。
配方:麻黃(去根節)、陳皮、烏藥(各二錢)、白殭蠶(去絲頭,炒)、乾薑(炮製,五分)、川芎、枳殼、桔梗、白芷、甘草(炒,各一錢)
用兩杯水,三片生薑,一個棗,煎成八分,飯後服用。
鐵甕先生交感丹(詳見第五十八)
溫膽湯(詳見第二十)
小柴胡湯(詳見第四十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