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 (1)
卷二 (1)
1. 附方
桂枝湯(見第十九)
玄珠茶調散(見第二十二)
麻黃湯(見第十六)
九味羌活湯(見第十六)
瀉青丸(見第四十九)
二仙散(即茶調散)
大黃,黃芩(各二兩),牽牛,滑石(各四兩)
上為細末。滴水為丸,如小豆大。溫水下十五丸。每服加十丸,以利為度。日三服。
對金散,治偏正頭風。
大黃,黃芩(各等分)
上二味,為極細末。每服四分,臨睡用好酒調下。仍飲酒儘量一醉,散發露頂臥。令人扇頭數百扇,蓋暖,睡至明日病失矣。不愈,再一服如前法。須大醉扇透,百發百中。
神芎丸(見第十七)
涼膈散(見第十九)
奇效芎術湯,治濕頭痛,眩暈痛極。
川芎,附子(生,去皮、臍),白朮(以上各三錢),桂心(去皮)
上作一服。水二鍾,生薑七片,棗二枚,煎至一鍾。食遠服。
半夏白朮天麻湯(見第二十二)
瓜蒂散(見第四十八)
紅豆散
麻黃根(炒,半錢),苦丁香(半錢),紅豆(十粒),羌活,連翹(各三錢)
上五味為細末。鼻內搐之。
和劑玉壺丸,治風痰吐逆,頭痛目眩,胸膈煩滿,飲食不下。及咳嗽痰盛,嘔吐涎沫。
天南星(生),半夏(生,各一兩),天麻(半兩),頭白麵(三兩)
上為細末。滴水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用水一大盞,先煎令沸。下藥煮五七沸,候藥浮即熟。漉出放溫,別用生薑湯下。不計時候服。
補中益氣湯(見第三十九)
六君子湯(見第十六)
四物湯(見第二十一)
逍遙散(見第五十一)
六味丸(見第十六)
八味丸(見第十六)
白話文:
【附方】
-
桂枝湯:可參考第十九條。
-
玄珠茶調散:可參考第二十二條。
-
麻黃湯:可參考第十六條。
-
九味羌活湯:可參考第十六條。
-
瀉青丸:可參考第四十九條。
-
二仙散:即是茶調散。
大黃、黃芩(各二兩)、牽牛、滑石(各四兩)。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以水滴成如小豆大小的丸狀。每次服用十五丸,溫水送服。每回增加十丸,直至出現通便效果為止。每日三次。
- 對金散:用於治療偏正頭風。
大黃、黃芩(各等分)。將這兩種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每次服用四分,睡前以好酒調服。同時飲酒至醉,散發露頂躺下。讓人扇頭數百次,保持身體溫暖,直睡到第二天,疾病會消失。若未痊癒,則再照此方法服用一次,必須大醉且讓頭部徹底吹風,療效百分之百。
-
神芎丸:可參考第十七條。
-
涼膈散:可參考第十九條。
-
奇效芎術湯:用於治療濕頭痛,眩暈劇烈疼痛。
川芎、附子(生,去皮、臍)、白朮(以上各三錢)、桂心(去皮)。以上藥材組成一劑。以二杯水,七片生薑,二顆棗,煎煮至一杯水。飯後服用。
-
半夏白朮天麻湯:可參考第二十二條。
-
瓜蒂散:可參考第四十八條。
-
紅豆散:
麻黃根(炒,半錢)、苦丁香(半錢)、紅豆(十粒)、羌活、連翹(各三錢)。將上述五種藥材研磨成細末。用鼻吸進。
- 和劑玉壺丸:用於治療風痰反胃,頭痛目眩,胸膈悶脹,飲食困難。以及咳嗽多痰,嘔吐涎沫。
天南星(生)、半夏(生,各一兩)、天麻(半兩)、頭白麵(三兩)。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以水滴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狀。每次服用三十丸。以一大碗水,先煮沸。放入藥丸煮五到七次沸騰,等到藥丸浮起即熟。瀝出放置溫熱,另以生薑湯送服。不限時間服用。
-
補中益氣湯:可參考第三十九條。
-
六君子湯:可參考第十六條。
-
四物湯:可參考第二十一條。
-
逍遙散:可參考第五十一條。
-
六味丸:可參考第十六條。
-
八味丸:可參考第十六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