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八 (1)
卷八 (1)
1. 頭痛脈證第六十二
頭痛多弦。浮風緊寒,熱洪濕細,緩滑厥痰,
氣虛弦軟,血虛微澀,腎厥弦堅,真痛短澀。
弦為陰脈,斂直而無抑揚之勢,乃陽虛不能張大,或致外邪所乘。況頭乃六陽所乘,邪束於外,陽鬱於中,安得不痛?故頭痛者多弦。多弦者,不皆弦也。亦有脈浮而痛者,屬風,風性飄蕩虛浮也。(兼見惡寒、發熱、自汗等證,宜仲景桂枝湯、玄珠茶調散之類。)脈緊而痛者屬寒,寒性收斂緊實也。
(兼見惡寒、發熱、無汗、體痛等證,宜仲景麻黃湯,九味羌活湯之類。)脈洪而痛者屬熱,熱性充盛洪大也。(兼見惡熱、面赤、口乾等證,其痛刺動不定。宜瀉青丸、二仙散、對金散、神芎丸、涼膈散之類。)脈細而痛者屬濕,濕性滲衍濡細也。(兼見體痛、頭重冒、鼻塞、目黃等證,宜奇效芎術湯、半夏白朮天麻湯,或瓜蒂散,或紅豆散搐鼻。)脈緩滑而痛者屬痰。
痰乃凝水結液,停蓄不流,故替替然緩滑也。(兼見嘔逆、痞悶、腸鳴等證,宜局方玉壺丸、半夏白朮天麻湯之類。)脈弦軟而痛者屬氣虛。氣虛則弦斂軟弱,而無鼓動之力。(兼見惡寒、痛而空暈、四肢多寒喜暖、氣虛微、體倦等證,宜補中益氣湯、六君子湯之類。)脈微澀而痛者屬血虛。
血虛則微弱澀滯,而有乾燥之象。(兼見面白、口乾、頭兩側痛甚而兼暈、痛加於夜或夜熱等證,宜四物湯、逍遙散之類。)脈弦堅而痛者屬腎。腎氣厥逆,不能接引膀胱。膀胱經氣壅遏,上實下虛,巔為之痛,脈亦弦直而堅實也。即《靈樞》經脈篇所云:膀胱是動,則病沖頭痛。
《難經》六十難所云厥頭痛者是也。(兼見頭重暈、腰痛、少腹裡急、上熱下寒等證,宜六味丸、八味丸、羌活、川芎之類。)《難經》單言手三陽而不及足三陽,恐未盡善。《素問》五藏生成篇云:頭痛巔疾,下虛上實,過在足少陰、巨陽,甚則入腎。此正指膀胱厥痛不已,甚則入腎而為真頭痛也。
其痛連腦盡痛,齒亦痛。蓋腎主骨、主髓,髓以腦為海,而齒則骨之餘也。其脈短澀者,短則陽脫於上,澀則陰衰於下。若手足厥寒至節者,必死不治。(此等證若欲治之,非猛進烏附之藥不可。或灸百會穴,以望生於萬一。)雖然,頭痛又不止此數種。六腑之清陽固上升,而五臟之精華亦上注。
外有六淫之侵,內有經絡之逆。使隧道壅遏,清陽混淆,而痛作於頭巔者多矣。故五臟六腑皆能病此,但宜細察其脈與兼見之證,以別其臟腑、陰陽、寒熱、虛實而施治焉,則萬舉萬當矣。
白話文:
標題:[第六十二章:頭痛的脈象和症狀]
內容:頭痛時脈象多呈現弦狀。如脈象浮起可能是風邪,緊縮可能感受寒氣,洪大可能是火熱,細小可能濕氣纏身,緩慢滑順可能是痰濕。
氣虛時脈象軟弱,血虛時脈象微弱且帶澀感,腎氣不順時脈象堅韌,真正的頭痛脈象則短且澀。
弦狀脈象通常和陰虛相關,脈象收斂直挺,沒有上下起伏的態勢,這表示陽氣不足無法充分展開,或受到外來邪氣影響。頭部本就是陽氣聚集的地方,邪氣在外束縛,陽氣在內鬱積,怎麼不會頭痛呢?所以頭痛時脈象多為弦狀。但並非總是如此,也可能出現其他脈象。
脈象浮起且頭痛,多因風邪,風性飄忽不定,常伴隨畏寒、發燒、自汗等症狀,可使用桂枝湯或茶調散等方。
脈象緊縮且頭痛,多因寒氣,寒氣收斂,常伴隨畏寒、發燒、無汗、身體疼痛等症狀,可用麻黃湯或九味羌活湯等方。
脈象洪大且頭痛,多因火熱,火熱旺盛,常伴隨怕熱、臉紅、口乾等症狀,頭痛位置不定,可用瀉青丸、二仙散、對金散、神芎丸、涼膈散等方。
脈象細小且頭痛,多因濕氣,濕氣滲透細膩,常伴隨身體疼痛、頭部沉重、鼻塞、眼睛黃等症狀,可用奇效芎術湯、半夏白朮天麻湯,或用瓜蒂散、紅豆散鼻吸。
脈象緩滑且頭痛,多因痰濕,痰濕是凝結的水液,常伴隨噁心、胸悶、腸鳴等症狀,可用玉壺丸、半夏白朮天麻湯等方。
脈象軟弱且頭痛,多因氣虛,氣虛導致脈象收斂軟弱,常伴隨畏寒、頭痛伴眩暈、四肢怕冷、氣息微弱、疲倦等症狀,可用補中益氣湯、六君子湯等方。
脈象微弱澀滯且頭痛,多因血虛,血虛導致脈象微弱且澀滯,常伴隨臉色蒼白、口乾、頭痛特別集中在兩側且伴有眩暈、晚上痛得更厲害或晚上發熱等症狀,可用四物湯、逍遙散等方。
脈象堅韌且頭痛,多因腎氣不順,腎氣上衝膀胱,膀胱經氣壅塞,上實下虛,頭頂會痛,脈象也會堅韌。這和《靈樞》中膀胱經動搖導致頭痛的描述相吻合,也符合《難經》描述的厥逆頭痛。常伴隨頭部沉重眩暈、腰痛、小腹急迫、上熱下寒等症狀,可用六味丸、八味丸、羌活、川芎等方。
《難經》只提到手三陽經,沒提到足三陽經,似乎不夠完善。《素問》中提到頭痛和頭頂疾病,下部虛弱上部實滿,問題出在足少陰、巨陽,嚴重時進入腎臟。這正是描述膀胱經氣不順導致頭痛,甚至進入腎臟成為嚴重頭痛的情況。這種頭痛會連同腦部和牙齒都痛,因為腎臟主管骨骼和骨髓,骨髓以腦部為中心,而牙齒是骨頭的延伸部分。
脈象短且澀,短表示上部陽氣脫離,澀表示下部陰氣衰弱。如果手腳冰冷到關節,就非常危險,可能無法治療。(要治療這種情況,只能使用大量烏藥或附子,或者灸療百會穴,希望有一線生機。)
然而,頭痛的原因不只是這些。六腑的清陽之氣固然上升,五臟的精華也會向上輸送。外有六淫侵犯,內有經絡逆亂。如果氣道阻塞,清陽之氣混亂,頭頂的頭痛就會頻繁發生。所以五臟六腑都可能導致頭痛,應該詳細觀察脈象和其他症狀,辨別臟腑、陰陽、寒熱、虛實,才能正確治療,達到萬無一失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