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七 (2)
卷七 (2)
1. 癲狂脈證第五十八
悲哀而至於動中,則神情消沮,恍成秋金而剋木。木受克,則肝氣傷。肝氣傷,則魂無所歸。而欲其精明不忘,不可得矣。(宜升達,如逍遙散加鬱金、香附、遠志、茯神、木香之類。)肺屬金,性收降而藏魄,故魄主降,陰也。喜樂而至於無極,則神情渙散,恍成夏火而剋金。
金受克,則肺氣傷。肺氣傷,則魄無所歸。一派浮陽,動成狂妄,又安能內照而意存人事哉。(宜收斂,如天王補心丹、朱雀丸加龍骨、牡蠣、棗仁、茯神之類。)又《靈樞》經脈篇云:陽明病至,則惡人與火。聞木聲,則惕然而驚。心欲動。獨閉戶塞牖而處,甚則欲上高而歌,棄衣而走。
夫邪客陽明,則陽盛熱甚。人則增煩,火則助熱,故惡也。聞木聲而驚者,驚其相剋,故惕然心動也。閉戶塞牖,即惡人、火之義。甚則欲上高而歌,棄衣而走者,以四肢為諸陽之本,熱實四肢,健於登躍,故能上高而歌。身表為諸陽之署,熱盛於身,意求涼爽,故欲棄衣而走。
(宜白虎湯、承氣湯、涼膈散、紫雪之類。)又《靈樞》大惑論云:衛氣不得入於陰,常留於陽。留於陽,則陽氣滿。陽氣滿,則陽蹺盛。不得入於陰,則陰氣虛,故目不瞑。又曰:衛氣留於陰,不得行於陽。留於陰,則陰氣盛。陰氣盛,則陰蹺滿。不得入於陽,則陽氣虛,故目閉也。
其中言及二蹺者。以二蹺之脈皆上會於目內眥。陽脈交於陰則陰蹺盛,故目閉。陰脈交於陽則陽蹺盛,故目開。《靈樞》癲狂篇,首敘目之內外及上下眥者,亦以癲則目閉,狂則目開,而明陰陽之所以不同也。是皆不易之理。然而兼痰、兼火、兼風者,常十之五。以三種兼證而較審之,則癲必多痰,而狂必多火、多風也。
痰則多滯九竅。九竅從陰從臟,九竅不利,故多癲。風火多淫四肢,四肢從腑從陽,四肢盛實,故多狂。陰陽分屬,二說覺更瞭然。(痰宜滾痰丸、壽星丸,火宜瀉青丸之類。)其脈浮洪者,是為陽脈。陽狂得之,與證相宜。即陰癲得之,亦從陰轉陽,自里達表之象,故均為吉兆。
若沉而急,沉則入陰迫里,急則強急不柔,是無胃氣之脈也。不論狂癲,凶殃立至。又不獨脈為然,而證亦不可忽者,故癲狂篇言嘔多沃沫、氣下泄者不治,又言癲發如狂者不治。蓋嘔多沃沫,脾敗;氣下泄,腎敗。脾、腎二臟,為人之先後二天。二臟已敗,自無生理。發如狂者,陰竭於內,陽散於外,脫根外越,燈滅忽明之象,亦主死。
如是,則脈與證,又不可不參看也。
白話文:
悲傷過度導致內心活動受阻,神情萎靡不振,如同秋季的金氣克伐春木一般。木受克,肝氣受損;肝氣受損,魂魄無所依歸,精神就不能清明憶事。(治療宜升達氣機,例如逍遙散加鬱金、香附、遠志、茯神、木香等藥。)肺屬金,其性收降而藏魄,所以魄主降,屬陰。過度喜樂,神情渙散,如同夏季的火氣克伐金氣一般。金受克,肺氣受損;肺氣受損,魄無所依歸,呈現浮陽亢盛的狀態,導致狂妄自大,怎能內省自察,顧念人事?(治療宜收斂,例如天王補心丹、朱雀丸加龍骨、牡蠣、棗仁、茯神等藥。)
《靈樞》經脈篇記載:陽明病嚴重時,病人厭惡人群和火熱。聽到木頭的聲音,就會驚恐不安,想要動彈。獨自關閉門窗居住,嚴重者甚至想登高唱歌,脫衣奔跑。
邪氣入侵陽明經,則陽氣亢盛,熱邪熾盛。病人煩躁不安,火熱加重病情,所以厭惡人群和火熱。聽到木頭的聲音而驚恐,是因為驚懼其相剋之故。關閉門窗,也是厭惡人群和火熱的意思。嚴重者想登高唱歌、脫衣奔跑,是因為四肢為諸陽之本,熱邪充實四肢,使得行動敏捷,所以能登高唱歌;身體表面為諸陽之所居,熱邪盛於體表,想尋求涼爽,所以想脫衣奔跑。(治療宜用白虎湯、承氣湯、涼膈散、紫雪等藥。)
《靈樞》大惑論記載:衛氣不能進入陰經,常停留在陽經。停留在陽經,則陽氣充盈,陽蹺脈盛;不能進入陰經,則陰氣虛弱,所以眼睛睜不開。又說:衛氣停留在陰經,不能運行於陽經。停留在陰經,則陰氣充盛,陰蹺脈盛;不能進入陽經,則陽氣虛弱,所以眼睛閉合。
這裡提到二蹺脈,因為二蹺脈都上行於目內眥。陽脈交於陰經則陰蹺脈盛,所以眼睛閉合;陰脈交於陽經則陽蹺脈盛,所以眼睛睜開。《靈樞》癲狂篇開篇就敘述了眼睛內外眥的狀態,說明癲病則眼閉,狂病則眼開,以此說明陰陽不同的道理。這些都是不易改變的道理。然而兼夾痰、火、風者,常佔十之五。從三種兼證來仔細辨別,癲癇多與痰有關,而狂躁多與火熱、風邪有關。
痰濁阻滯九竅,九竅屬陰屬臟,九竅不利,所以多見癲癇;風火邪氣侵犯四肢,四肢屬腑屬陽,四肢陽氣盛實,所以多見狂躁。陰陽各有歸屬,這兩點就更清晰明瞭了。(痰證宜用滾痰丸、壽星丸,火證宜用瀉青丸等藥。)
脈象浮洪者,是陽脈。陽性狂躁病得此脈象,與證候相符;即使是陰性癲癇病得此脈象,也是陰轉陽,由裡達表之象,所以都是吉兆。
若脈象沉而急,沉則入陰迫於內,急則強勁而不柔和,這是沒有胃氣的脈象。不論是狂躁還是癲癇,凶險之兆立現。而且不只是脈象如此,證候也不可忽視,所以《癲狂篇》說嘔吐涎沫、氣向下泄者不治,又說癲癇發作如狂躁者不治。因為嘔吐涎沫,脾胃敗壞;氣向下泄,腎氣衰敗。脾腎二臟,是人體先天後天的根本。二臟已壞,自然無生理功能。發作如狂躁者,陰氣竭盡於內,陽氣散佈於外,根基脫落而外溢,如同燈火將滅又忽明忽暗的樣子,也主死亡。
因此,脈象和證候,不可不相互參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