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臨症驗舌法》~ 下卷 (4)
下卷 (4)
1. 濟生歸脾湯去木香加丹皮麥冬方
茯神(一錢),遠志(一錢),棗仁(一錢),當歸(錢半),煨姜(一錢),人參(一錢),黃耆(二錢半),冬朮(錢半),龍圓(五枚去殼),丹皮(錢半),麥冬(一錢),甘草(一錢),大棗(五個)
按:上原方主治心衰火盛,不能生土,以致土困金敗,外兼咳嗽吐痰,寒熱往來,盜汗等症,悉以此方治之。凡見脾胃衰弱,飲食少思,大便泄瀉,總屬心氣不旺所致,此補本法也。凡各種虛症,補中益氣湯所不效者,投以此方,加五味、白芍以斂其心氣,奏效更神也。又按補中陽藥也,歸脾陰藥也。
凡因飢飽勞役,傷其脾而氣虛者,宜用補中,補中者,補中以益其氣也;因思慮鬱結,傷其脾而血虛者,宜用歸脾,歸脾者,噓血以歸於脾也。至於心力俱勞,而氣血俱傷者,則補中歸脾,單服固非對症,合用又不成方,惟有養榮一方,可合補中歸脾兩症而統治之,不致拈一放一耳。
凡舌見赤色而滑潤,屬小腸陽氣虛墜者,補中益氣湯加山梔、川烏主之。
白話文:
此方為改良後的濟生歸脾湯,加入丹皮和麥冬。藥材用量:茯苓、遠志、酸棗仁、當歸、生薑、人參、黃耆、白術、龍眼肉、丹皮、麥冬、甘草各適量,大棗五枚。
原方主要治療心火旺盛、脾土虛弱導致金受損,並伴隨咳嗽、咳痰、寒熱交替、盜汗等症狀。 凡脾胃虛弱、食慾不振、腹瀉等,皆因心氣不足引起,此方可補益心脾。 若其他補益藥物如補中益氣湯無效的虛症,可用此方,再加五味子、白芍藥以收斂心氣,療效更佳。 需注意,補中益氣湯偏補陽,歸脾湯偏補陰。
若因飢餓、勞累損傷脾胃而氣虛,宜用補中益氣湯益氣;若因思慮過度損傷脾胃而血虛,宜用歸脾湯補血。 若氣血俱傷,單獨服用補中益氣湯或歸脾湯都不夠,需結合使用,但不能簡單混合,需用其他更全面的方劑,才能同時治療氣血兩虛。
舌頭紅潤光滑,屬於小腸陽氣虛弱下陷者,可用補中益氣湯,再加山梔子、川烏藥治療。
2. 補中益氣湯加山梔川烏方
升麻(五分),柴胡(五分),當歸(二錢),陳皮(一錢),人參(一錢),白朮(錢半),炙草(一錢),黃耆(二錢半炙),山梔(一錢),川烏(一錢),煨姜(一錢),大棗(三枚)
按:上原方主治凡六經內傷外感。
內傷外感者,言由內傷以致外感也。蓋以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,東垣故立此方以補傷寒書之所未及,非補虛方也。今感症家多不敢用,而以為調理補虛服食之藥則謬矣。調理補虛及通其意而轉用者耳。
及暑月勞倦發熱,暑則氣耗,勞則氣傷。發熱而在於暑月,且因勞倦,自非甘溫不能。彼肆用藿香、滑石等,為暑月發熱必需之劑,只在不明此義耳。
或汗出不止,衛外之陽虛,則腠理不固矣。
俱用本方加白芍一錢(須再加五味,乃合肺主皮毛之義)。
痢疾腹痛已除,瀉猶未已,是胃氣下陷也。必尚兼後重,第圊後隨減耳,加酒炒白芍三錢。
瘧疾發久,形體尪羸,無論六經,皆當加半夏一錢(合六君也)。
即有外感,不過加黃芩一錢(則合小柴胡矣)。
凡婦女胎前氣虛,以致胎動不安,小產崩漏,皆因氣虛不能升舉故也。
或產後血虛發熱。凡血虛發熱者,其舌必乾;氣虛發熱者,其舌必滑。然既在產後,則不但血虛,即其氣未有不虛者。蓋當其臨盆之際,為產婦者,若非全副精神、渾身力氣,努力責以推送之,則胞胎如何下地?迨至胞胎下地,則所去之血固多,之後能不傷其氣乎?況血虛則氣無所附,寧不與之俱虛乎?茲以產後發熱,專責血虛,殊有漏義。而症乃列於本方之下,是知有形之血不能速生,無形之氣所當急固。
陽旺陰生,其意固自包舉也。第不明言其意,則產後之血虛,人習聞之;而產後之氣虛,人皆忽之,故特表而出之。
俱加酒炒白芍二錢(氣味酸寒,恐伐生氣,故用酒炒)。
此方凡屬中宮虛損,病後調攝,無不相宜。倪氏曰:「七情內傷,脾胃先病,治先補土,此方主之」。
然內傷脾胃,須有分別。如飢飽勞役,飲食生冷,內傷脾胃而病者,自當主以此方。若由思慮鬱怒,七情內傷,而脾胃先病者,則於本方尚隔一膜,不若歸脾為的當也。
凡舌見赤色而滑潤,屬心臟陽虛氣弱者,濟生歸脾湯加丹皮、肉桂主之。
白話文:
補中益氣湯加山梔川烏方
此方由升麻、柴胡、當歸、陳皮、人參、白朮、炙甘草、黃耆、山梔子、川烏、煨薑、大棗組成,原方主治各種內外傷寒。所謂內傷外感,是指因內虛而導致外邪入侵。因為邪氣入侵的地方,其正氣必然虛弱,東垣先生因此制定此方,以補足傷寒論中未提及的部分,它並非單純的補虛方,而是調理補虛,通其病機而轉用。
許多人誤以為此方只適用於調理補虛,這是不對的。例如暑天勞累導致發熱,暑熱耗傷氣血,勞累損傷元氣,此時發熱又逢暑天,且因勞累所致,非溫和的藥物難以奏效。有些人濫用藿香、滑石等藥,以為這是暑熱發熱必備的藥物,其實是因為不明白此方之義。
若汗出不止,說明衛外之陽氣不足,腠理不固,可加白芍,再加五味子,以合肺主皮毛之義。
若痢疾腹痛已除,但腹瀉未止,這是胃氣下陷,多伴有裡急後重,可加酒炒白芍,並根據情況逐步減量。
瘧疾久病,形體消瘦,無論屬何種六經病症,都可加半夏(與六君湯合用)。
如有外感,可加黃芩(與小柴胡湯合用)。
婦女孕期氣虛,導致胎動不安、小產、崩漏,都是因為氣虛不能升舉胎氣。
產後血虛發熱,血虛發熱者舌乾,氣虛發熱者舌滑。但產後不僅血虛,氣也必然虛弱。臨盆時,產婦若非全神貫注,全力以赴,則胞胎難以娩出。而胎兒娩出,必然失血較多,怎能不傷氣?況且血虛則氣無依附,必然氣虛。產後發熱,只責之於血虛,有所遺漏。本方列於此,說明有形之血難以快速生成,而無形之氣更應急於補益。
陽旺則陰生,此方之意涵蓋此理。但因不曾明言,故產後血虛人皆知曉,而產後氣虛則常被人忽略,故特此說明。加酒炒白芍,因其性酸寒,恐傷生氣,故用酒炒。
此方適用於中焦虛損,病後調養等各種情況。倪氏說:「七情內傷,脾胃先病,治宜先補土,此方主之。」
但內傷脾胃需區分。飢飽勞役、飲食生冷等導致脾胃內傷者,宜用此方。若因思慮鬱怒等七情內傷導致脾胃先病者,此方則略顯不足,歸脾湯更為適宜。
舌紅而潤,屬心臟陽虛氣弱者,宜用濟生歸脾湯加丹皮、肉桂。
3. 噓血歸脾湯加丹皮肉桂方
茯神(一錢),遠志(一錢去心),棗仁(一錢炒研),當歸(錢半),人參(錢半),黃耆(三錢炙),白朮(二錢土炒),木香(五分),炙草(一錢),丹皮(一錢),肉桂(五分),龍圓(五枚去殼),大棗(三枚),煨姜(一錢)
按:上原方主治,已見本臟血虛條下。
凡舌見赤色乾燥,而形質反見胖嫩者,心與小腸氣血兩虛也,棗仁養榮湯主之。
白話文:
噓血歸脾湯加丹皮肉桂方:
此方包含茯苓、遠志(去心)、炒棗仁、當歸、人參、炙黃耆、土炒白朮、木香、炙甘草、丹皮、肉桂、龍眼肉(去殼)、大棗、煨薑等藥材。原方主治已在心臟血虛的條目下說明。
若舌頭呈現乾燥的紅色,但身體卻看起來肥胖柔軟,這是心和小腸氣血兩虛的表現,應服用棗仁養榮湯。
4. 棗仁養榮湯方
棗仁(一錢炒研),遠志(一錢去心),白芍(錢半酒炒),歸身(一錢),五味(八分),熟地(二錢),肉桂(五分),陳皮(八分),白朮(錢半土炒),人參(錢半),黃耆(三錢炙),茯神(一錢),炙草(一錢),煨姜(一錢),紅棗(三枚)
按:上方主治詳前本方。
凡舌見赤色滑潤,而形質反見胖嫩者,心與小腸火氣大虧也,附子養榮湯主之。
白話文:
棗仁養榮湯方
此方主要功效詳見前文所述。
若舌頭呈現紅色且濕潤,但舌體卻肥胖柔軟,這是心和小腸的火氣大傷的表現,應服用附子養榮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