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高註金匱要略》~ 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(1)
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(1)
1. 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
問曰。新產婦人。有三病。一者病痙。二者病鬱冒。三者、大便難。何謂也。師曰。新產血虛。多汗出。喜中風。故令病痙。亡血復汗。寒多。故令鬱冒。亡津液胃燥。故大便難。
新產婦人有三病四句。當是古醫經之文。仲景設為問答。以明其病因耳。何謂也者。即何因而病痙。病鬱冒。大便難乎。下文三段。正答問詞。而曰新產婦人有三病。明非產前之宿病。因新產以虛其血。則陰不戀陽。而陽且逼陰。故多汗出。肝藏血主筋脈。且屬風木。血虛風動。
喜引同類。則喜中風。風入而筋脈勁急。故令病痙。寒滯為郁。風升則冒。鬱冒之因於亡血復汗。與中風同。第亡血較血虛為重。寒多亦風中所帶之寒。若中風而寒多於風者。故令鬱冒。津液統於胃。血虛汗出。津液大傷。因上源既涸。下流自干。則胃燥而腸亦枯。故大便難。
約此三病。總因血虛。惟新產婦人其血驟虛者。故有此三病。
產婦鬱冒。其脈微弱。不能食。大便反堅。但頭汗出。所以然者。血虛而厥。厥而必冒。冒家欲解。必大汗出。以血虛下厥。孤陽上升。故頭汗出。所以產婦喜汗出者。亡陰血虛。陽氣獨盛。故當汗出。陰陽乃復。大便堅不能食者。小柴胡湯主之。病解能食。七八日更發熱者。此為胃實。大承氣湯主之。
此申言鬱冒之脈症。及冒之所以不解。與解後諸症。定其所主之方也。產婦鬱冒。與平人不同。且鬱冒之脈。或大且強。今不大而微。不強而弱。適合產婦平脈。尚未至正敗無權。邪入為主也。冒則胃逆。故不能食。鬱則脾陷。其便易溏。以血虛津傷而胃燥。故大便反堅。血虛於下。
氣盛於上。為陰不平陽不閉。故但頭汗出。所以然者。血本陰而涵陽。血虛而陽反內陷故厥。厥者。手足逆冷也。氣本陽而育陰。汗出。而陰隨外越故冒。冒者。心神矇昧也。幸脈見微弱。邪未奪正。當攻補兩難之際。勿妄治之。俟其氣過血還。陰陽復通。因氣過不升動其血。
則血還而送泄其氣。故得汗而冒解。此鬱冒之始於厥。而終於汗之道也。症中但頭汗出。大似可下之候。而實非者。以新產血虛。則下寒而下厥。孤陽失附。則上熱而上蒸。故頭汗耳。若誤認而早下之則危矣。至鬱冒之不解於頭汗。而必解於通身之汗者。因產婦亡血。而血乍虛。
則陽氣自長而孤盛。故冒於外。陰虛。故不能送之外泄。而尚自鬱滯也。夫汗自出者。是陰生而陽泄。故陰陽復得其平矣。若鬱冒既解。所有便堅、嘔不能食二症。當先主小柴。以解其胠熱上衝之氣。令嘔止能食。至七八日更發熱者。是確於七八日之中。積其所食者。而為胃實外蒸之所致。
然後可直任大承下之。而無所顧慮矣。
產後腹中㽲痛。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。並治腹中寒疝。虛勞不足。(歸姜羊肉湯別見)
白話文:
婦人產後常見三種疾病:一是痙攣,二是鬱冒(類似感冒),三是便秘。這是因為產後失血,大量出汗,容易受風寒,所以導致痙攣。失血又出汗,體寒,所以導致鬱冒。體液不足,胃腸乾燥,所以導致便秘。
這三種疾病都是因為產後失血所致。產後鬱冒,脈象微弱,吃不下東西,反而便秘,但只有頭部出汗。這是因為失血導致厥陰(指氣血虛弱)而出現鬱冒,鬱冒要好轉,必須大量出汗。由於下半身氣血虛弱,陽氣上升,所以只有頭部出汗。產婦容易出汗,是因為陰血不足,陽氣過盛。大便乾燥,吃不下東西,可用小柴胡湯治療。如果病好了能吃東西,七、八天后又發熱,這是胃脹滿,可用大承氣湯治療。
產後鬱冒與一般人的不同,脈象可能微弱。鬱冒會導致胃氣逆亂,所以吃不下東西;鬱證會傷及脾臟,大便通常會溏瀉,但因失血及津液不足導致胃腸乾燥,所以反而便秘。下半身血虛,上半身氣盛,陰陽不調,所以只有頭部出汗。這是因為血液屬陰,滋養陽氣,血虛則陽氣內陷而導致厥陰;氣屬陽,滋養陰液,出汗則陰液隨汗液排出而導致鬱冒。幸好脈象微弱,邪氣尚未勝過正氣,此時不宜盲目治療,應等待氣血恢復平衡。
等到氣血恢復平衡後,就會出汗,鬱冒也就好了。症狀中只有頭部出汗,看似可以瀉下,但實際上不能,因為產後失血,下半身寒涼,導致厥陰,陽氣失去依託,所以上半身發熱,頭部出汗。如果誤以為可以瀉下,則很危險。鬱冒只有全身出汗才能痊癒,是因為產後失血,血液驟然不足,陽氣過盛,鬱在體內,陰虛,所以不能通過汗液排出。只有當汗液自然排出,陰陽恢復平衡,鬱冒才能痊癒。如果鬱冒好了,但還有便秘、嘔吐、吃不下東西等症狀,先用小柴胡湯,解決胃熱上衝,等嘔吐停止,能吃東西後,七、八天后又發熱,這是因為積食導致胃脹滿,此時才能用大承氣湯。
產後腹痛,可用當歸生薑羊肉湯治療,也能治療腹部寒疝、虛勞不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