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延昰

《脈訣匯辨》~ 卷九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九 (6)

1. 卷九

光祿卿吳玄水夫人,腹滿而痛,喘急不能食。或以中滿治之,無效。余診其脈,右尺偏大,皮膚甲錯。余曰,此大腸癰也。先與黃耆、白朮、陳皮、當歸、白芷托裡,三日而脈始數,數則膿已熟矣。用黃耆、皂刺、白芷、穿山甲加葵根五錢,連投兩劑而膿潰如注,昏暈不能支。即飲獨參一兩,更以八珍湯補養一月始康。

邑宰夏彝仲太夫人,年屆八帙。因彝仲還任閩中,憂思成疾,忽發熱頭疼。諸醫誤作傷寒,奪其飲食,恣行發散。才一劑而汗出如洗,氣促而喘,神昏而倦,業已治凶具矣。始問治於余,診其脈,大而無力。余曰,即令進食而投參、耆,猶懼或失之;反奪其食而攻之,未遽絕者幸耳。

用人參、黃耆各五錢,白朮三錢,橘、半各一錢五分,甘草六分,煨姜三錢。諸醫皆曰,喘為氣壅,參、耆入口,即不可救。余百口陳辨。賴許霞城至,力贊決之。甫一劑而喘汗瘥減。倍用參、術至一兩,證愈七八,惟食未強耳。此火衰不能生土,加熟附二錢,乾薑一錢,服二月乃痊。

儒者吳君明,傷寒六日,譫狂笑語,頭痛有汗,大便不通,小便自利。眾議承氣下之。余診其脈,浮而大;察其腹,不硬不痛。因思仲景云:「傷寒不大便六七日,頭疼有熱,小便清,知不在裡,仍在表也。」方今仲冬嚴寒,宜與桂枝湯。眾皆咋舌云,譫狂為陽盛,桂枝入口必死。

余笑曰,汗多神昏,故有妄語。雖不大便,腹無所苦,和其營衛,必自愈耳。遂違眾用之。及夜而笑語皆止,明日大便自通。故夫病變多端,不可膠執。既有譫語,而能察為表證者,百不得一也。向使病家狐疑,誤行下劑,其不立斃者幾希。

醫者王月懷,傷寒五六日以來,下利日數十行,懊憹目脹。一時名醫共議以山藥、苡仁補之。且曰,不服是藥,瀉將脫矣。余獨曰,脈沉且數,按其腹便攢眉作楚,此協熱自利,謂之旁流,非正糞也,當有燥屎。飲以承氣湯,果得結糞數枚,利乃止,懊憹乃定。

明經俞元濟,背心一點痛,久而漸大。每用行氣和血,絕不取效。余問之曰,遇天陰覺痛增否?元濟曰,天陰痛即甚。余曰,脈既滑而遇陰輒甚,其為濕痰無疑。以胃苓湯加半夏三錢,數劑而不知痛所在矣。

刑部主政徐凌如,勞與怒並,遂汗出昏倦,語言錯亂,危篤殆甚。迎余視之,脈滑而軟,為氣大虛而痰上湧,以補中益氣湯加半夏、附子,四日而稍蘇。更以六君子加薑汁、熟附,幾兩月而病乃卻。

文學張方之,久憂暴驚,遂發顛妄。或補心神,或逐痰涎,均無裨也。求治於余。余曰,六脈結而有力,非大下其痰,無由痊也。先服寧志膏三日,遂以小胃丹下之。三月之內,服小胃丹數次,去痰積始盡。更以歸脾、妙香加牛黃、龍骨為丸,劑畢而康。向使不與下之,或雖下之未必屢屢下之,以盡其痰,遂成痼疾矣。

白話文:

[卷九]

吳玄水夫人腹脹疼痛,呼吸急促,無法進食。有人用治療脹滿的方法治療,但無效。我診脈發現其右尺脈偏大,皮膚粗糙。我判斷這是大腸癰。先用黃耆、白朮、陳皮、當歸、白芷等藥托裡,三天後脈象轉為數,脈數表示膿已成熟。之後改用黃耆、皂刺、白芷、穿山甲,再加葵根,連續服用兩劑,膿液便如注水般流出,病人昏迷不支。立即服用人參一兩,再用八珍湯調養一個月才痊癒。

夏彝仲太夫人年近八十,因夏彝仲回閩中任職,憂思成疾,突然發熱頭痛。其他醫生誤診為傷寒,不讓她吃東西,大量使用發散的藥物。只服一劑藥,就汗出如洗,呼吸急促,神志昏迷,疲倦不堪,病情已危在旦夕。她才來找我診治,我診脈發現脈象大而無力。我說,即使讓她進食並服用人參、黃耆,也可能會有危險;更何況先前還不讓她吃東西,反而攻伐她的身體,她還沒死真是幸運。

我用人參、黃耆各五錢,白朮三錢,橘皮、半夏各一錢五分,甘草六分,煨薑三錢。其他醫生都說,喘是氣鬱,服用人參、黃耆會加重病情,無法挽回。我據理力爭,多虧許霞城也來幫忙,才得以決斷。只服一劑藥,喘和汗就減輕了。我加倍使用人參、白朮,直到一兩的劑量,病情好轉七八分,只是食慾還未恢復。這是因為腎陽虛衰不能生脾土,我又加了熟附子二錢,乾薑一錢,服用兩個月才痊癒。

吳君明先生患傷寒六天,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頭痛出汗,大便秘結,小便通暢。其他人認為應該用承氣湯攻下。我診脈發現脈象浮大;觀察腹部,不硬也不痛。我想起仲景的說法:「傷寒六七天不大便,頭痛發熱,小便清,就知道病不在裡,還在表。」現在是仲冬嚴寒,應該用桂枝湯治療。其他人都驚訝地說,神志不清是陽盛,服用桂枝湯一定會死。

我笑着說,汗多神志昏迷,所以才會胡言亂語。雖然不大便,但腹部沒有疼痛,調和營衛之氣,自然會痊癒。於是我違抗眾人意見,用桂枝湯治療。當天晚上胡言亂語就停止了,第二天大便就通了。所以,疾病變化多端,不能死板地遵循一種方法。既有神志不清的症狀,還能判斷出是表證的,一百個病人中也難有一個。如果病人家屬猶豫不決,錯誤地使用攻下藥物,幾乎沒有能活下來的。

王月懷醫生患傷寒五六天,每天腹瀉數十次,煩躁不安,眼睛腫脹。當時名醫們都認為應該用山藥、薏苡仁來補益。並且說,如果不服用這些藥,就要瀉死了。我卻認為,脈象沉而數,按壓腹部病人會皺眉痛苦,這是由於內熱引起的腹瀉,稱為旁流,不是正常的糞便,應該有乾硬的糞便積存在腸道內。於是給他服用承氣湯,果然排出幾枚乾硬的糞便,腹瀉就停止了,煩躁不安也平靜下來。

俞元濟先生背部有一個小痛點,久而漸大。每次都用行氣活血的藥物,完全沒有效果。我問他,陰天時疼痛是否加重?俞元濟說,陰天疼痛就加重。我說,脈象滑利,陰天加重,肯定是濕痰引起的。用胃苓湯加半夏三錢,幾劑藥後就感覺不到疼痛了。

徐凌如大人因勞累和憤怒,導致汗出,昏倦,語言錯亂,病情危急。他請我診治,我診脈發現脈象滑而軟,是氣虛痰盛,用補中益氣湯加半夏、附子,四天后病情稍有好轉。再用六君子湯加薑汁、熟附子,將近兩個月病才痊癒。

張方之先生因長期憂慮,突然驚恐,出現精神錯亂。有人用補益心神的藥物,有人用祛痰的藥物,都沒有效果。他來求我治療。我說,六脈都結實有力,如果不把痰徹底清除,就無法痊癒。先服用寧志膏三天,然後用小胃丹攻下。在三個月內,服用小胃丹幾次,痰積才清除乾淨。再用歸脾湯、妙香散加牛黃、龍骨製成丸藥,服完藥就痊癒了。如果不用攻下的方法,或者即使用了攻下的方法,也沒有多次服用,徹底清除痰積,就會變成慢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