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延昰

《脈訣匯辨》~ 卷八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6)

1. 太過有餘之歲

土運甲歲。水運丙歲。火運戊歲。金運庚歲。木運壬歲。

白話文:

太過有餘之歲:指的是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 五個年份,分別代表著土、水、火、金、木 五行之氣過盛的年份。

2. 不及不足之紀

水連辛歲。火運癸歲。土運己歲。金運乙歲。木運丁歲。

白話文:

水為壬子年,火為癸巳年,土為己丑年,金為乙酉年,木為丁卯年。

3. 天符說

天符者,假如丙戌歲,丙辛水運,歲之本位辰戌,太陽寒水司天,司天是水,又合水運,故曰天符。

白話文:

天符說:如果遇到丙戌年,丙辛水運,這年的本位是辰戌,太陽寒水司天,因為司天之星是水,又與當年的水運相合,所以稱為天符。

4. 歲會說

歲會者,中運與年支同其氣化也。如木運臨卯木,火運臨午火之類共八年。按八年之外,有四年壬寅皆木,庚申皆金,是二陽年,癸巳皆火,辛亥皆水,是二陰年,亦是運與年辰相會,而不為歲會者,謂不當四年正中之會故也。除二陽年,則癸巳、辛亥二陰年雖不名歲會,亦上下五行相佐,皆為平氣之歲,物在脈應,皆必合期無先後也。

歲會者,謂運與歲相會。假如甲己化土運,而遇辰戌丑未歲是也。余仿此推之。

白話文:

歲會是指當年的運勢與年支的五行氣化相同。例如,木運遇到卯年(卯屬木),火運遇到午年(午屬火),這種情況持續八年。除了這八年之外,還有四年也屬於運勢與年支相合,但不算歲會:壬寅年(壬寅皆屬木)、庚申年(庚申皆屬金)是兩個陽年;癸巳年(癸巳皆屬火)、辛亥年(辛亥皆屬水)是兩個陰年。它們雖然運勢和年支的五行相合,卻不被稱為歲會,是因為它們並不在八年的正中間。雖然癸巳年和辛亥年不算是歲會,但它們的五行也與其他年份的五行互相配合,屬於平和的年份,萬物生長和脈象的變化都會按照時間規律進行,不會提前或延後。

歲會指的是運勢與年份相合。例如,如果運勢是甲己化土,那麼遇到辰、戌、丑、未年(辰戌丑未皆屬土)就稱為歲會。其他的情況也可以以此類推。

5. 同天符

同大符同歲會者,中運與在泉合其氣化也。陽年曰同天符,陰年曰同歲會。如甲辰年陽土運而太陰在泉,則為同天符;癸卯年陰火運而少陰在泉,則為同歲會;共十二年。

太過之運,加地氣曰同天符。假如庚子、庚午年、運同陽明燥金。

白話文:

同天符指的是,大運與在泉的星宿相合,其氣息相互作用的年份。陽年稱為同天符,陰年稱為同歲會。例如,甲辰年是陽土運,太陰星宿在泉,就是同天符;癸卯年是陰火運,少陰星宿在泉,就是同歲會。這樣的情況每十二年會出現一次。

運勢過盛時,加上地氣的影響,則稱為同天符。例如,庚子年和庚午年,大運是陽明燥金。

6. 同歲會

不及之運,加地氣曰同歲會。假如辛丑、辛未年,運同太陽寒水。

白話文:

同歲會:當大運與當年的地支相同時,稱為同歲會。例如辛丑年、辛未年,大運也同樣是太陽寒水之運。

7. 順化訣

天氣生運曰順化。假如甲子年甲己化土,子午少陰君火,火下生土運。余仿此推之。

白話文:

順化訣

天時造就的運勢稱為順化。例如,甲子年甲己化土,子午少陰君火,火生土的運勢由此而來。其他的情況也以此類推。

8. 天刑訣

天氣克運曰天刑。假如庚子年乙庚化金,子午少陰君火,火下剋金運。余仿此推之。

白話文:

天刑訣:

天象變化影響運勢,稱為天刑。例如庚子年,乙庚合化金,但子午相衝,子屬少陰之水,午屬太陽之火,火克金,故此年金運受損。其他的年份也可依此類推。

9. 小逆訣

運生天氣曰小逆。假如壬子、壬午年丁壬化木,子午少陰君火,木上生下火。余仿此推之。

白話文:

順應自然生長之氣,卻出現反常現象,稱為小逆。例如,壬子年或壬午年,丁壬合化木,子午相對,少陰君火在子午,木生火。其他情況以此類推。

10. 不和訣

運克天氣曰不和。假如丙子、丙午、丙丁,俱是三江水,子午君火,水上克下火。余仿此推之。

白話文:

不和訣

氣候運行的克制導致不和諧。例如丙子、丙午、丙丁年,都是三江水,子午是君火,水克火,水在上,火在下。其他的也以此類推。

11. 太乙天符

天符者,中運與司天相符也。如丁年木運,上見厥陰風木司天,即丁巳之類共十二年。

太乙天符者,如戊午年以火運火支,又見少陰君火司天三合為治也,共四年。

天符歲會相合曰太乙天符。戊午、乙酉、己未、己丑,六十年有此四年太乙天符。

白話文:

太乙天符指的是中運(個人的五行運勢)與司天(當年的五行主氣)相符的年份。例如,如果一個人是丁年生人,行木運,而當年是厥陰風木司天之年(例如丁巳年之類),那麼這一年就是太乙天符之年,這種情況每十二年會出現一次。

太乙天符也指,例如戊午年,個人的五行運勢屬火,地支也屬火,而當年又是少陰君火司天,三者相合,也是太乙天符之年,這種情況每四年會出現一次。

當太乙天符與歲會(年運)相合時,就稱為太乙天符。在六十甲子年中,戊午、乙酉、己未、己丑這四年是太乙天符之年。

12. 支德符

運與四孟月同曰支德符。假如寅屬木,春孟月也,壬寅歲水運臨之。巳屬火,夏孟月也,癸巳年火運臨之。六十年有此四年。余仿此。

六十年中紀運歌,運克氣者為不和,氣如生運名順化,運被氣克天刑多,小逆見之運生氣,氣運合則天符過。

白話文:

支德符指的是年份的運氣與四季的孟月(正月、四月、七月、十月)相同的情況。例如:寅年(寅屬木,也是春季的孟月),如果那年是壬寅年(壬屬水),則水運臨之;巳年(巳屬火,也是夏季的孟月),如果那年是癸巳年(癸屬水),則火運臨之。六十年中,這種年份運氣與孟月相同的年份,會有四年。其餘年份以此類推。

六十甲子循環中,關於運氣的歌訣是:運氣克制當年氣候者,則為不和;當年氣候生扶運氣者,則為順利;運氣被當年氣候克制者,則多災厄;當年氣候小幅度克制運氣者,則運氣稍有不順;氣候與運氣相合者,則一切順利。

13. 干德符

運與交司日相合曰干德符,甲與己、乙與庚之類。一年遇此二干,天地德合,亦為平氣之歲也。

白話文:

干德符是指當年的天干與地支相合,例如甲與己、乙與庚等天干互相配合。一年中如果出現這種天干相合的現象,就表示天地之氣調和,是太平之年。

14. 六氣加臨上下

五運六氣,相摩相蕩,上加下臨,六十年之紀不能齊。

太過之紀有五:木曰發生,火曰赫曦,土曰敦阜,金曰堅成,水曰流衍。

不及之紀有五:木曰委和,火曰伏明,土曰卑監,金曰從革,水曰涸流。

平氣之紀有五:木曰敷和,火曰升明,土曰備化,金曰審平,水曰靜順。

太過則乘己所勝而侮所不勝,侮反受邪,寡於畏也。不及則勝己者來欺之,子必為母復仇也。

白話文:

五運六氣互相影響、消長,上部氣運影響下部氣運,這種影響在六十年內都不會完全一致。

氣運過盛的情況有五種:木氣過盛則稱為「發生」,火氣過盛則稱為「赫曦」,土氣過盛則稱為「敦阜」,金氣過盛則稱為「堅成」,水氣過盛則稱為「流衍」。

氣運不足的情況也有五種:木氣不足則稱為「委和」,火氣不足則稱為「伏明」,土氣不足則稱為「卑監」,金氣不足則稱為「從革」,水氣不足則稱為「涸流」。

氣運平和的情況也有五種:木氣平和則稱為「敷和」,火氣平和則稱為「升明」,土氣平和則稱為「備化」,金氣平和則稱為「審平」,水氣平和則稱為「靜順」。

氣運過盛就會侵犯它所克制的臟腑,並欺侮它所不克制的臟腑,由於缺乏敬畏之心,反而會受到邪氣的侵襲。氣運不足則會被它所克制的臟腑所侵犯,而被克制的臟腑的氣運則會反過來保護受損的臟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