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延昰

《脈訣匯辨》~ 卷一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5)

1. 審象論

夫證之不齊,莫可端倪,而盡欲以三指洞其機,則戛戛乎難之矣。語云,胸中了了,指下難明。此深心體認,不肯自欺之言。然脈雖變化無定,而陰陽、表裡、寒熱、虛實之應於指下,又自有確乎不易之理。思之思之,鬼神將通之耳。一曰,比類以晰其似。所以明相類之脈,比其類而合之,辨其異而分之,鮮不決之疑矣。

如遲之與緩,似乎同也,而遲則一息三至,脈小而衰;緩則一息四至,脈大而徐。沉之於伏,似乎同也,而沉則輕舉則無,重按乃得;伏則重按亦無,推筋乃見。數、緊、滑,似乎同也,而數則來往急迫,呼吸六至;緊則左右彈指,狀如切繩;滑則往來流利,如珠圓滑。浮、虛、芤,似乎同也,而浮則舉之有餘,按之不足;虛則舉之遲大,按之則無;芤則浮沉可見,中候則無。濡之與弱,似乎同也,而濡則細軟而浮;弱則細微而沉。

微之與細,似乎同也,而微則不及於細,若有若無,狀類蛛絲;細則稍勝於微,應指極細,狀比一線。弦、長,似乎同也,而弦則狀如弓弦,端直挺然而搏指;長如長竿,過於本位而不搏指。短與動,似乎同也,而短為陰脈,無頭無尾,其來遲滯;動為陽脈,無頭無尾,其來數滑。

洪之與實,似乎同也,而洪則狀如洪水,盛大滿指,重按稍減;實乃充實,應指有力,舉按皆然。牢之與革,似乎同也,而牢則實大而弦,牢守其位;革則虛大浮弦,內虛外急。促、結、澀、代,似乎同也,而促則急促,數時暫止;結為凝結,遲則暫止,澀則遲短澀滯,至至帶止,三五不調;代則動而中止,不能自還,止數有常,非暫之比。一曰,對舉以明相反之脈。

有可因此而悟彼,令陰陽不亂也。如浮、沉者,脈之升降也。以察陰陽,以分表裡;浮法天為輕清,沉法地為重濁也。遲、數者,脈之急慢也。脈以四至為平,如見五至,必形氣壯盛,或閏以太息,(五至。)皆為無疴之象。不及為遲,太過為數。遲陰在臟,數陽在腑。數在上為陽中之陰,在下為陰中之陽。

遲在上為陽中之陰,在下為陰中之陽。虛、實者,脈之剛柔也。皆以內之有餘不足,故咸以按而知。長、短者,脈之盈縮也。長有見於尺寸,有通於三部,短只見於尺寸。蓋必質於中而後知。過於中為長,不及於中為短。滑、澀者脈之通滯也。千金曰:「滑者血多氣少,血多故流利圓滑。

澀者氣多血少,血少故艱澀而散。」洪、微者,脈之盛衰也。血熱而盛,氣隨以溢,滿指洪大,沖湧有餘,故洪為盛。氣虛而寒,血隨以澀,應指而細,欲絕非絕,故微為衰。緊、緩者,脈之張弛也。緊為寒傷營血,脈絡激搏,若風起水湧,又如切繩轉索。緩為風傷衛氣,營血不流,不能疾速。

白話文:

審象論

脈象複雜多變,難以捉摸,想僅憑三指就完全掌握其奧妙,實在太困難了。俗話說:「心中明白,指下難明。」這是深刻體會,絕不自欺的肺腑之言。雖然脈象變化莫測,但陰陽、表裡、寒熱、虛實的反應在指下,卻有其確切不易的規律。細細思考,就能領悟其中的奧妙。

首先,要通過比類來辨析脈象的相似之處。 因此要比較相似的脈象,將相似的歸類,將不同的區分,很少會有解不開的疑惑。

例如,遲脈與緩脈看似相似,但遲脈一息三至,脈象細弱;緩脈一息四至,脈象大而緩慢。沉脈與伏脈看似相似,但沉脈輕按則摸不到,重按才能感覺到;伏脈重按也摸不到,必須用指尖輕推才能感覺到。數脈、緊脈、滑脈看似相似,但數脈脈來急促,一分鐘呼吸六次以上;緊脈脈搏有力,像切繩子一樣;滑脈脈來流利,像珠子一樣圓滑。浮脈、虛脈、芤脈看似相似,但浮脈輕按感覺明顯,重按則感覺減弱;虛脈輕按感覺遲緩寬大,重按則摸不到;芤脈浮沉皆可見,但中間卻空虛。濡脈與弱脈看似相似,但濡脈細軟而浮;弱脈細微而沉。

微脈與細脈看似相似,但微脈比細脈更弱,若有若無,像蜘蛛絲一樣;細脈則比微脈稍強,細如髮絲。弦脈與長脈看似相似,但弦脈像弓弦一樣,直而有力;長脈像長竿一樣,超過正常位置,且不搏指。短脈與動脈看似相似,但短脈為陰脈,無頭無尾,脈來遲滯;動脈為陽脈,無頭無尾,脈來數而滑利。

洪脈與實脈看似相似,但洪脈像洪水一樣,脈象充盈有力,重按則略減;實脈則脈象充實有力,輕重按皆然。牢脈與革脈看似相似,但牢脈脈象實大而弦,牢固地佔據其位置;革脈脈象虛大而弦,內虛外急。促脈、結脈、澀脈、代脈看似相似,但促脈脈來急促,時而暫停;結脈脈象凝滯,時而暫停;澀脈脈來遲緩短小,澀滯不暢,脈搏間隔不一;代脈脈來時有時無,不能自如,停止的次數有一定的規律,與暫停不同。

其次,要通過對舉來闡明相反的脈象,從而理解陰陽的變化規律,避免混淆。例如,浮脈和沉脈,代表脈象的升降;從而判斷陰陽,分辨表裡;浮脈屬陽,輕清如天;沉脈屬陰,重濁如地。遲脈和數脈,代表脈象的快慢;脈象以每分鐘四至為正常,如果出現五至,則表示氣血旺盛,或是由於呼吸太快所致,都是健康的象徵;少於四至為遲,多於四至為數;遲脈陰氣在臟,數脈陽氣在腑;數脈在上為陽中之陰,在下為陰中之陽;遲脈在上為陽中之陰,在下為陰中之陽。虛脈和實脈,代表脈象的剛柔;都是根據內部氣血的盈虧來判斷,因此要通過按壓來感知。長脈和短脈,代表脈象的盈縮;長脈可見於寸口三部,短脈只見於寸口;必須先把握正常的脈象才能判斷;超過正常為長,短於正常為短。滑脈和澀脈,代表脈象的通滯;《千金方》記載:「滑脈是血多氣少,血多所以流利圓滑;澀脈是氣多血少,血少所以艱澀不暢。」洪脈和微脈,代表脈象的盛衰;血熱而盛,氣隨之充盈,脈象洪大,充盈有力,所以洪脈為盛;氣虛而寒,血隨之澀滯,脈象細小,欲絕而不絕,所以微脈為衰。緊脈和緩脈,代表脈象的張弛;緊脈為寒邪傷及營血,脈絡搏動,像風起水湧,又像切繩子;緩脈為風邪傷及衛氣,營血運行不暢,所以脈象緩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