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訣匯辨》~ 卷七 (2)
卷七 (2)
1. 望診
鼻柱之下,即準頭也,是為面王,亦曰明堂。準頭屬土,居面之中央,故以應脾。準頭兩旁迎香之上,鼻隧是也。脾與胃為表裡,脾居中而胃居外,故方上應胃。面肉之中央,迎香之外,顴骨之下,大腸之應也。挾大腸,頰之上也。四藏皆一,惟腎有兩;四藏居腹,惟腎附脊。
故四藏次於中央,而腎獨應於兩頰。腎與臍對,故當腎之下應臍而主鼻準也。小腸為府,應挾兩顴。故面王之上,兩顴之內,小腸之應也。面王以下者,人中也,是為膀胱、子處之應。更有肢節,還須詳察。顴應乎肩。顴後為臂。臂下者手。目內眥上,屬於膺乳。挾繩而上,為應乎背。
循牙車下,為股之應。中央者膝。膝下為脛。當脛下者,應在於足。巨分者股。巨屈膝臏。《靈樞·五色篇》曰:「顴者,肩也。顴後者,臂也。臂下者,手也。目內眥上者,膺乳也。挾繩而上者。背也。循牙車以下者,股也。中央者,膝也。膝以下者,脛也。當脛以下者,足也。
巨分者,股里也。巨屈者,膝臏也。此五臟六腑肢節之部也。」
部分已精,須合色脈。五色外見,為氣之華。如帛裹朱,赤色所尚。若使如赭,其凶難治。白如鵝羽,不欲如鹽。青如蒼璧,藍色可憎。羅裹雄黃,中央正色。設如黃土,敗絕之應。黑如重漆,所慮地蒼。五色吉凶,求之勿失。
夫氣由髒髮,色隨氣華。如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者,色也。如帛裹朱,如鵝羽,如蒼璧,如羅裹雄黃,如重漆,或有鮮明外露,或有光潤內含者,皆氣也。氣至而色彰,故曰欲,曰生。若赤如赭,白如鹽,青如藍,黃如土。黑如地蒼;甚則青如草茲,黃如枳實,黑如炲,赤如衃血,白如枯骨,或晦黯不澤,或悴槁不榮,敗色雜呈,氣於何有?故曰不欲,且曰死。由此觀之,則色與氣固不可須臾離也。
然而外露者不如內含,內含則氣藏,外露則氣泄。亦猶脈之弦鉤毛石,欲其微,不欲其甚。故如上文所云,正取五色之微見,方是五臟之外榮。否則過於彰露,與弦鉤毛石之獨見而無胃氣,名曰真藏者,何以異乎!
白當肺辛,赤當心苦,青當肝酸,黃當脾甘,黑當腎咸。白則當皮,赤則當脈,青則當筋,黃則當肉,黑則當骨。
此《五臟生成篇》所載,以五色分配五臟及皮、脈、筋、肉、骨也。白則當皮者,以肺色屬白,肺主皮毛。余仿此。五臟之色。皆須端滿;如有別鄉,非時之過。
《靈樞·五色篇》曰:「青黑赤黃白,皆端滿有別鄉。別鄉赤者,其色赤大如榆莢,在面王為不日。」此言五色之正端滿合時日者,是謂無邪。有別鄉者,猶言王色之外,別部又見一色也。如赤見於面王,則非其部;不當見而見,又非其時矣。
其色上銳,首空上向;下銳下向,左右如法。
白話文:
望診
鼻樑底部稱為準頭,是面部的中心,也稱作明堂。準頭屬土,位於面部中央,所以对应脾脏。準頭兩側迎香穴上方,是鼻孔的部位,脾和胃互為表裡,脾居中而胃居外,所以鼻孔上方对应胃。面部中央,迎香穴外側,顴骨下方,对应大腸。大腸的部位在面頰之上。五臟六腑中,除腎臟有兩個之外,其他器官都只有一個;四臟位於腹部,唯腎臟附著於脊柱。
因此,其他四臟位於面部中央附近,而腎臟則獨自对应於兩頰。腎臟與肚臍相對,所以腎臟的部位对应於鼻準下方。小腸為儲藏器官,对应於兩顴骨。所以面部中心(準頭)上方,兩顴骨內側,对应小腸。面部中心下方的人中,对应膀胱和子宮。其他肢節部位的診斷,還需要仔細觀察。顴骨对应肩膀;顴骨後方对应手臂;手臂下方对应手掌;眼睛內眼角上方,屬於胸部;沿著鎖骨上方,对应背部;
沿著牙齒下方,对应大腿;面部中央对应膝蓋;膝蓋下方对应小腿;小腿下方对应腳部;大腿豐滿處对应大腿內側;膝蓋彎曲處对应膝蓋骨。《靈樞·五色篇》也記載了這些部位的對應關係。
以上診斷需要結合面色和脈象來綜合判斷。五種顏色變化,是氣息外顯的表現。例如,像綢緞包裹著朱砂一樣鮮紅的顏色是好的;如果像赭石一樣暗紅,則預後凶險難治。像鵝毛一樣潔白是好的;如果像鹽一樣發白,則不佳。像青碧玉一樣青綠是好的;藍色則不好。像用絲綢包裹著雄黃一樣的黃色是正常的;如果像黃土一樣暗黃,則預示著衰敗。像濃漆一樣的黑色,則令人擔心。五種顏色的吉凶,診斷時務必仔細觀察。
人體的氣息由臟腑發出,顏色隨氣息而變化。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五種顏色,代表不同的氣息狀態。像綢緞包裹著朱砂,像鵝毛,像青碧玉,像絲綢包裹著雄黃,像濃漆等鮮明或光潤的顏色,都是氣息充盈的表現,氣息充足則顏色鮮明,預示著健康;如果像赭石一樣暗紅,像鹽一樣發白,像藍色,像黃土,像地上的蒼苔一樣黑,嚴重者則像青草,像枳實,像燒焦的顏色,像凝固的血,像枯骨,或晦暗無光,或枯萎不榮,或顏色混雜,則表示氣息衰敗,預示著疾病或死亡。由此可見,顏色和氣息是密不可分的。
然而,顏色外露不如內含,內含則氣息收藏,外露則氣息洩漏。這就像脈象一樣,弦、鉤、毛、石等脈象,都應當平和,不宜過於明顯。因此,如同上文所述,應該觀察五種顏色的細微變化,才是五臟外在的榮光。否則,如果顏色過於明顯,就像脈象過於明顯一樣,沒有胃氣,就如同所謂的「真藏」,又有何區別呢?
白色对应肺臟(辛味),紅色对应心臟(苦味),青色对应肝臟(酸味),黃色对应脾臟(甘味),黑色对应腎臟(鹹味)。白色对应皮膚,紅色对应脈絡,青色对应筋腱,黃色对应肌肉,黑色对应骨骼。
這是《五臟生成篇》中記載的,以五種顏色對應五臟以及皮膚、脈絡、筋腱、肌肉、骨骼。白色对应皮膚,是因為肺臟的顏色屬白,而肺臟主司皮膚毛髮,其他臟腑也以此類推。五臟的顏色都應該飽滿均勻;如果出現其他顏色,則是不正常的現象。
《靈樞·五色篇》記載:「青、黑、赤、黃、白五種顏色,都應該飽滿均勻,如果出現異常顏色,則為不正常。例如,紅色出現在面部中心,如同榆莢一樣大小,則預示著不久將會發生疾病。」這說明五種顏色如果正常飽滿、合乎時令,則表示沒有邪氣。出現異常顏色,是指除了正常顏色之外,又在其他部位出現了不同顏色。例如,紅色出現在面部中心,則是不正常的;不應該出現的顏色卻出現了,也是不正常的。
顏色應該上尖下鈍,頭部向上,下部向下,左右對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