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延昰
《脈訣匯辨》~ 卷五 (9)
卷五 (9)
1. 卷五
此又非遲為陰寒之脈矣。四者皆從證不從脈也。世有切脈而不問證,其失可勝言哉!表證汗之,此其常也。仲景曰:「病發熱頭痛,脈反沉,身體疼痛,當救其里,用四逆湯。」此從脈之沉也。里證下之,此其常也。「日晡發熱者,屬陽明,脈浮虛者,發汗,用桂枝湯。」此從脈之浮也。
結胸證具,當以大小陷胸下之矣。「脈浮大者,不可下,下之則死。」是宜從脈而治其表也。身疼痛者,當以桂枝、麻黃解之矣。然「尺中遲者,不可汗,以營血不足故也。」是宜從脈而調其營矣。此皆從脈不從證也。世有問證而忽脈者,得非仲景之罪人乎?
白話文:
這也不是因為脈象遲緩就是陰寒的脈症。以上四種情況都是根據症狀,而不是根據脈象來治療。世上有醫生只診脈而不問症狀,他們的錯誤真是難以言喻!表證的病人出汗是正常的治療方法。張仲景說:「病人發熱頭痛,脈象反而沉伏,身體疼痛,應該治療裡證,使用四逆湯。」這是根據脈象的沉伏來治療。裡證的病人瀉下是正常的治療方法。「下午發熱的,屬於陽明經病症,脈象浮弱的,應該發汗,使用桂枝湯。」這是根據脈象的浮弱來治療。
胸部脹滿的證候出現,應該用大小陷胸湯瀉下。「脈象浮大,不可瀉下,瀉下就會死。」這就應該根據脈象,治療其表證。身體疼痛的,應該用桂枝、麻黃來治療。但是「寸口脈遲緩的,不可發汗,因為營血不足。」這就應該根據脈象,調養其營氣。這些都是根據脈象而不根據症狀來治療。世上有醫生問症狀卻忽略脈象,難道不是張仲景的罪人嗎?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