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訣匯辨》~ 卷三 (3)
卷三 (3)
1. 遲脈(陰)
體象,遲脈屬陰,象為不及;往來遲慢,三至一息。
遲之為義,遲滯而不能中和也。脈以一息四至為和平,遲則一息三至。氣不振發,行不如度,故曰屬陰。
主病,遲脈主藏,其病為寒。左寸遲者,心痛停凝。遲在左關,癥結攣筋。左尺得遲,腎虛便濁,女子不月。右寸遲者,肺寒痰積。遲在右關,胃傷冷物。右尺得遲,藏寒泄瀉,小腹冷痛。
五臟為陰,遲亦為陰,是以主藏。陰性多滯,故陰寒之證,脈必見遲也。正如太陽隸於南陸,則火度而行數;隸於北陸,則水度而行遲;即此可以徵陰陽遲速之故矣。《難經·九難》曰:「遲者,藏也。」又曰:「遲則為寒。」《傷寒論》亦曰:「遲為在藏。」以陽氣伏潛,不能健行,故至數遲耳。
其所主病,與沉脈大約相同。但沉脈之病為陰逆而陽郁,遲脈之病為陰盛而陽虧。沉則或須攻散,遲則未有不大行溫補者也。
兼脈,有力冷痛,無力虛寒。浮遲表冷,沉遲裡寒。遲澀血少,遲緩濕寒。
遲而有力,有壅實不通利之意,痛可想見。遲雲陽伏而又無力,豈非虛寒。浮則表之候也,沉則里之候也,兼遲而為寒可必。血得熱則行,濕得熱則散,遲乃寒象,何以養營而燥濕乎。
按遲脈之象,上中下候皆至數緩慢。偽訣云:「重手乃得。」是沉脈而非遲脈矣。又云:「狀且難。」是澀脈而非遲脈矣。一息三至,甚為分明,而云「隱隱」,是微脈而非遲脈矣。遲而不流利則為澀脈,遲而有歇止則為結脈,遲而浮大且緩則為虛脈。至於緩脈,絕不相類。
夫緩以寬縱得名,遲以至數不及為義。故緩脈四至,寬緩和平;遲脈三至,遲滯不前。然則二脈迥別,又安可溷哉!以李瀕湖之通達,亦云小駛於遲作緩。持以至數論緩脈,是千慮之一失也。叔和曰:「一呼一至曰離經,二呼一至曰奪精,三呼一至曰死,四呼一至曰命絕,此損之脈也。一損損於皮毛,二損損於血脈,三損損於肌肉,四損損於筋,五損損於骨。
」是知脈之至數愈遲,此時正氣已無,陰寒益甚,不過燼燈之餘焰,有不轉眼銷亡者乎!
白話文:
遲脈(陰)
遲脈屬於陰虛的脈象,表現為脈搏遲緩,不及正常速度,每分鐘脈搏只有三次。
遲脈的意思是脈象遲滯,不能保持平衡和諧。正常的脈搏是一分鐘跳動四次,而遲脈則是一分鐘跳動三次。這是因為氣血運行不暢,活力不足,因此歸類為陰虛的脈象。
遲脈主要反映臟腑問題,通常提示寒證。左寸脈遲,表示心痛;左關脈遲,表示腹部癥結和筋攣;左尺脈遲,表示腎虛、小便混濁,女性則可能月經不調。右寸脈遲,表示肺寒痰飲;右關脈遲,表示胃受寒邪侵害;右尺脈遲,表示臟腑寒冷導致腹瀉,伴隨小腹冷痛。
因為五臟屬陰,而遲脈也屬陰,所以遲脈主要反映臟腑問題。陰性體質容易出現停滯,因此陰寒證候的脈象往往表現為遲脈。就像太陽在南方運行迅速,而到了北方則運行緩慢一樣,這就能說明陰陽影響脈象快慢的原因。《難經》中說:「遲脈,主藏腑病變。」又說:「遲脈為寒證。」《傷寒論》也說:「遲脈表示病在臟腑。」這是因為陽氣衰弱潛伏,不能正常運轉,所以脈搏跳動緩慢。
遲脈的主病與沉脈大致相同,但沉脈是陰氣逆亂、陽氣鬱結,而遲脈是陰盛陽虛。沉脈可能需要攻散治療,而遲脈則多需要溫補。
根據脈象的強弱和部位,可以判斷寒證的輕重和部位:脈有力且伴隨冷痛,表示寒邪較重;脈無力且伴隨虛寒,表示虛寒較重;脈浮而遲,表示表層受寒;脈沉而遲,表示裡層受寒;脈遲而澀,表示血少;脈遲而緩,表示濕寒。
如果遲脈有力,表示氣血運行受阻,疼痛明顯;如果遲脈無力,則表示陽氣虛弱,體現虛寒。脈浮表示表證,脈沉表示裡證,如果兼見遲脈,則必定是寒證。血液需要熱才能運行,濕邪需要熱才能散開,遲脈是寒象,所以不能用養陰燥濕的方法治療。
診斷遲脈應注意上中下三部脈象均緩慢。一些錯誤的診斷標準,例如脈重、難以捉摸、隱隱約約的脈象,都不是遲脈的特徵。遲脈如果缺乏流暢性就變成了澀脈,如果出現間歇停頓就變成了結脈,如果脈象浮大緩慢就變成了虛脈。遲脈與緩脈是完全不同的。
緩脈是脈象寬緩舒暢,而遲脈是脈搏跳動次數不足。緩脈每分鐘跳動四次,寬緩和諧;遲脈每分鐘跳動三次,遲滯不前。這兩種脈象截然不同,不能混淆。即使是李瀕湖這樣醫學造詣深厚的人,也曾將輕度的遲脈誤認為緩脈。這是對緩脈至數的錯誤判斷。
叔和說:「一呼一至為離經之脈,二呼一至為奪精之脈,三呼一至為死之脈,四呼一至為命絕之脈,這些都是損傷的脈象。一損傷及皮毛,二損傷及血脈,三損傷及肌肉,四損傷及筋骨,五損傷及骨髓。」由此可知,脈搏跳動越慢,則正氣越虛弱,陰寒越盛,就像快要熄滅的燈火,隨時都有可能消亡。
2. 數脈(陽)
體象,數脈屬陽,象為太過;一息六至,往來越度。
數之為義,躁急而不能中和也。一呼脈再動,氣行三寸,一吸脈再動,氣行三寸,呼吸定息,氣行六寸。一晝一夜,凡一萬三千五百息,當五十周於身,脈行八百一十丈,此經脈周流恆常之揆度。若一息六至,豈非越其常度耶!氣行速疾,故曰屬陽。
主病,數脈主府,其病為熱。左寸數者,頭痛上熱,舌瘡煩渴。數在左關,目淚耳鳴,左顴發赤。左尺得數,消渴不止,小便黃赤。右寸數者,咳嗽吐血,喉腥嗌痛。數在右關,脾熱口臭,胃反嘔逆。右尺得數,大便秘澀,遺濁淋癃。
火性急速,故陽盛之證,脈來必數。六腑為陽,數亦為陽,是以主府。《難經·九難》曰:「數者,府也。」又曰:「數則為熱。」《傷寒論》亦曰:「數為在府。」此以遲數分陰陽,故即以配臟腑,亦不過言其大概耳。至若錯綜互見,在腑有遲,在臟有數,在表有遲,在裡有數,又安可以臟腑二字拘定耶?火亢上焦,清陽擾亂而頭痛;舌乃心之苗,熱則生瘡而煩渴。
肝開竅於目,熱甚而淚迫於外;耳鳴者,火逞其炎上之虐耳;左顴,肝之應也,熱乃赤色見焉。天一之原,陰水用事,熱則陰不勝陽,華池之水,不能直達於舌底,故渴而善飲,溲如膏油,便赤又其小者矣。肺屬金而為嬌臟,火其仇讎,火來乘金,咳嗽之媒也;肺火獨熾,則咽喉時覺血腥,咽津則痛,乃失血之漸。
脾胃性雖喜燥,若太過則有燥烈之虞;胃為水穀之海,熱甚而釀成穢氣,食入則吐,是有火也。腎主五液,飢飽勞役及辛熱厚味,使火邪伏於血中,津液少而大便結矣。
兼脈,有力實火,無力虛火。浮數表熱,沉數里熱。
數而有力,聚熱所致;數而無力,熱中兼虛。浮脈主表,沉脈主裡,兼數則熱可知。
按數脈與遲脈為一陰一陽,諸脈之綱領。偽訣立七表八里而獨遺數脈,止歌於心臟,其過非淺。數而弦急則為緊脈,數而流利則為滑脈,數而有止則為促脈,數而過極則為疾脈,數如豆粒則為動脈。非深思不能辨別也。叔和云:「一呼再至曰平,三至曰離經,四至曰奪精,五至曰死,六至曰命盡。
」乃知脈形愈數,則受證愈熱。肺部見之,為金家賊脈;秋月逢之,為克令凶徵。脈之為道,博而言之,其象多端;約而言之,似不外乎浮、沉、遲、數而已。浮為病在表,沉為病在裡,數則為病熱,遲則為病寒。而又參之以有力無力,定其虛實,則可以盡脈之變矣。然有一脈而兼見數證,有一證而相兼數脈,又有陽證似陰,陰證似陽,與夫至虛有盛候,大實有羸狀,其毫釐疑似之間,淆之甚微;在發汗吐下之際,所繫甚大。苟偏執四見,則隘焉勿詳。
白話文:
數脈(陽)
脈象數屬陽,代表身體狀況亢盛。正常脈搏一分鐘跳動六次,脈搏跳動過快則超過此範圍。
脈搏數代表躁急,無法保持平衡。吸氣兩次脈搏跳動一次,氣行三寸;呼氣兩次脈搏跳動一次,氣行三寸;呼吸一次,氣行六寸。一天一夜約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次,氣血在經脈中運行約八百一十丈,這是經脈運行恆常的規律。如果一分鐘脈搏跳動六次,就超過了正常範圍。氣血運行迅速,所以稱為屬陽。
數脈主要反映臟腑的病變,其病症多為熱症。左寸脈數,表示頭痛、頭熱、舌瘡、口渴;左關脈數,表示眼淚多、耳鳴、左顴骨發紅;左尺脈數,表示消渴症、小便黃赤。右寸脈數,表示咳嗽、吐血、咽喉疼痛;右關脈數,表示脾胃積熱、口臭、嘔吐;右尺脈數,表示大便秘結、遺精、尿頻尿急。
火性急躁,所以陽盛的症狀,脈象必定數。六腑屬陽,數脈也屬陽,所以數脈反映的是六腑的病變。《難經·九難》說:「數脈,是六腑的病變。」又說:「數脈代表熱證。」《傷寒論》也說:「數脈代表六腑的病變。」因此,用脈象的遲數來區分陰陽,以此來判斷臟腑的病變,這只是一般的概括。如果脈象錯綜複雜,有的腑臟脈象遲緩,有的臟腑脈象數,有的表層脈象遲緩,有的裡層脈象數,又怎能僅僅用臟腑兩個字來確定呢?
上焦火盛,清陽之氣紊亂,就會頭痛;舌頭是心臟的苗,心火過盛就會舌瘡、口渴。
肝臟與眼睛相通,肝火過盛就會流淚;耳鳴是肝火上炎造成的;左顴骨是肝臟的反應部位,肝火旺盛就會發紅。腎臟是先天之本,主水,火盛則陰不勝陽,腎水不能上輸於舌,所以口渴、小便量少且顏色深黃。肺屬金,嬌弱,火是肺的克星,肺受火邪侵犯就會咳嗽;肺火獨盛,咽喉會感覺到腥味,咽喉疼痛,是出血的徵兆。
脾胃雖喜燥,但過於燥熱就會出現問題;胃是水穀之海,胃熱就會產生穢氣,吃東西就吐,這是火邪的表現。腎主五液,過度飢餓、飽食、勞累以及辛辣厚味的食物,都會導致火邪伏藏於血液中,津液減少,大便乾結。
脈象的強弱,可以區分實火和虛火。浮脈數代表表熱,沉脈數代表裡熱。
脈數有力,是熱邪聚集所致;脈數無力,是熱邪兼夾虛證。浮脈主表,沉脈主裡,脈數兼見,說明是熱證。
數脈和遲脈,一陰一陽,是所有脈象的綱領。一些脈診的訣竅只提到七表八里,卻忽略了數脈,只在心臟方面有所提及,這是很大的疏忽。數脈兼見弦急則為緊脈,數脈兼見流利則為滑脈,數脈兼見有止則為促脈,數脈兼見過極則為疾脈,數脈如豆粒則為動脈。這些脈象的辨別,非深入思考不可。叔和說:「一呼脈搏跳動兩次為正常,三次為離經之脈,四次為奪精之脈,五次為死脈,六次為命盡之脈。」由此可知,脈搏跳動越快,熱證就越重。肺部出現這種脈象,稱為金家賊脈;秋天出現這種脈象,預示著凶兆。
脈象的變化很多,但總體來說,主要還是浮、沉、遲、數。浮脈表示疾病在表,沉脈表示疾病在裡,數脈表示疾病是熱證,遲脈表示疾病是寒證。再結合脈象的有力無力,判斷虛實,就可以大致了解脈象的變化。但有些脈象可能兼見幾種症狀,有些症狀可能兼見幾種脈象,還有陽證像陰證,陰證像陽證,以及虛證有盛象,實證有虛象等情況,這些非常細微,在治療過程中,非常重要。如果只拘泥於表面現象,就會失之偏頗。
必須仔細研讀這二十八個字,才能通曉萬象,從粗略到精細,從博大到簡約,這樣才能成為善於診脈的醫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