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延昰

《脈訣匯辨》~ 卷八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3)

1. 火曰伏明之紀

(陽氣潛藏)

謂癸丑、癸未、癸卯、癸酉四年也。歲火不及寒氣妄行,心反受邪,雪霜時降,寒氣凜冽,辰星光芒。民病吐痢腥穢,食已不飢;復則溫令大舉,腎水受制,民病膝痛脛腫。

白話文:

這段古文中醫文字是說,在癸醜、癸未、癸卯、癸酉這四年的時候,由於年份中的火元素不足,導致寒冷之氣肆虐,使得人心受到侵害,下雪和結霜的時候增多,冷風刺骨,辰星發出強烈的光輝。人民會患上嘔吐和腹瀉等疾病,而且排泄物有著難聞的味道,吃過飯後沒有餓感。如果再進一步發展下去,暖和的天氣大量出現,就會對腎臟產生影響,人們可能會感到膝蓋疼痛並且小腿浮腫。

2. 土曰卑監之紀

(監化權弱)

謂己卯、己酉、己巳、己亥四年也。歲土不及,風氣妄行,脾反受邪,雨水愆期,大風數舉,肝木受制民病脅痛。

白話文:

這段古文中醫文字是說,在「己卯」、「己酉」、「己巳」和「己亥」這四年的時間裡,由於年份中的土元素不足,導致風氣肆虐,反而使脾胃受到侵害;而因為降雨量不正常,使得大風經常出現,進而限制了肝臟的功能,造成人民容易有肋骨疼痛的情況發生。

3. 金曰從革之紀

(從順革易)

謂乙巳、乙亥二年也。歲金不及,熱氣妄行,肺反受邪,草木焦黃,天暑地熱,熒惑光芒。民病肺痿寒熱咳血;復則寒令大舉,心火受制,民病厥心痛。

白話文:

這段古文中描述的是兩種不同的疾病症狀:

  • 在「乙巳」和「乙亥」這兩個年份裡,由於金元素不足,導致熱氣失控,影響到肺部,使得草木枯萎變黃,天空炎熱,火星明亮。人民會患上肺虛弱、冷熱交替、咳嗽出血等病症。
  • 如果再有其他因素幹擾,例如寒冷的力量過強,就會抑制心臟的功能,造成人們出現胸悶疼痛的情況。

需要注意的是,這些都是古人對疾病的觀點和治療方法,並不一定符合當代科學知識和臨牀實踐。因此,在接受任何治療之前,最好先向專業醫生尋求意見。

4. 水曰涸流之紀

(流注乾涸)

謂辛丑、辛未、辛巳、辛亥四年也。歲水不及,濕氣妄行,腎反受邪,陰雨淋潰,雪霜晚降,鎮星光芒。民病膝痛脛腫;復則風令大舉,脾土受制,腹痛濡泄。

白話文:

這段古文中描述的是「流注」和「乾涸」兩種情況。「流注」是指在辛醜、辛未、辛巳、辛亥四年的時間裡,因為年份中的「水」元素不足,導致溼氣過盛,影響到腎臟的功能,出現尿液混濁或下腹部疼痛等症狀。

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,就會引發「風令大舉」的情況,也就是說,由於溼氣太重,會對脾胃造成負擔,引起腹痛和拉肚子等消化系統問題。

而「乾涸」則是相反的情況,在某些特定的年份,如甲子、乙醜、丙寅、丁卯等,因為缺乏雨水滋潤,使得土壤變得非常乾燥,植物生長受到限制,甚至可能發生旱災。

總之,這些都是自然界的變化所帶來的一些健康風險,我們需要注意保持身體健康,適時地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來應對不同的環境因素。

5. 木曰敷和之紀

(布和榮物)

謂丁巳、丁亥二年也。木本不及,上逢天符助之,得其平也。氣化均。民病少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指的是丁巳年和丁亥年。在這兩個年份中,木元素的氣質不如平常,但在上天的助力下,恢復到正常的狀態。氣候變化平穩,人民患病的情況較少。

6. 火曰升明之紀

(火氣高明)

謂戊辰、戊戌二年也,火本太過,上逢天刑剋之,而得其平也。癸巳、癸亥二年,火本不及,上逢順化,天氣生之,助而得其平也。氣化均,民病少。

白話文:

這段古文中所說的是在戊辰和戊戌兩年的時候,火氣非常旺盛,但是因為受到天刑星的剋制,所以得到了平衡;而在癸巳和癸亥兩年的時候,火氣不足,但因受到了順化的影響,使得天氣得以滋養它,因此也能得到平衡。當氣候變化均衡時,人民患病的情況就會減少。

7. 土曰備化之紀

(廣被化氣)

謂己丑、己未二年也。上逢太乙天符助之,得其平也。氣化均,民病少。

白話文:

這段古文中醫文字是說,在己醜和己未這兩年的時間裡,因為受到太乙天符的力量幫助,使得自然界的氣候能夠保持平衡穩定,因此人們生病的情況會比較少。

8. 金曰審平之紀

(氣清平定)

謂庚子、庚午二年也,上逢君火;庚寅、庚申二年,上逢相火,天刑剋之,減而得其平也。乙丑、乙未二年,上逢順化生之乙卯年逢天符乙酉年逢太乙天符助之,得其平也。氣化均,民病少。

白話文:

「氣清平定」指的是庚子年和庚午年,因為這些年份遇上君火,也就是主導的火元素。

「庚寅年和庚申年,上逢相火,天刑剋之,減而得其平」則是指庚寅年和庚申年,由於這些年份遇上相火,並且受到天刑的剋制,導致氣運有所調整,恢復平衡。

「乙醜年和乙未年,上逢順化生之乙卯年,逢天符乙酉年,逢太乙天符助之,得其平」則是表示乙醜年和乙未年,這些年份遇上順化生之乙卯年,並有天符乙酉年和太乙天符的助力,因此氣運得以恢復平和。

最後,「氣化均,民病少」則是總結,當氣運均衡時,人們的疾病就會減少。這反映了中醫學認為,氣運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的觀念。

9. 水曰靜順之紀

(體清順物)

謂辛卯、辛酉二年也。上逢順化生之,得其平也。氣化均,民病少。

發生、委和、敷和角、赫曦、伏明、升明徵,敦阜、卑監、備化宮,流衍、涸流、靜順羽、堅成、從革、審平商,太過不及平氣紀。

此圖上者右行,下者左行,自初至終,乃為地之主氣,靜而守位者也。

此逐年主氣之位次也。六氣分主四時,歲歲如常,故曰主氣。

此逐年客氣也。如子午年則太陽為初氣,厥陰為二氣,少陰為司天為三氣。太陰為四氣,少陽為五氣,陽明為在泉為六氣;丑未則厥陰為初氣,以次而轉。余可仿此類推也。

此六氣分合六部時日診候之圖,家先生所自定者也,實具六氣至理,乃古今未發之秘,須精思而熟玩之。

白話文:

辛卯年和辛酉年,正是上天順應天地化生之道的年份,因此氣候平和,百姓少病。

圖中記載了每年主氣的位次,從發生、委和一直到審平商,共十二個階段,象徵著一年的氣候變化。上排從右往左,下排從左往右,代表著地氣的運行規律。

圖中還記載了每年客氣的位次,例如子午年,太陽為初氣,厥陰為二氣,少陰為司天為三氣,太陰為四氣,少陽為五氣,陽明為在泉為六氣。丑未年則厥陰為初氣,以此類推。

這張圖詳細記載了六氣在一年中的變化规律,以及如何根據六氣來診斷疾病,是古人留下的寶貴經驗,需要仔细研究才能领悟其中的奥妙。

以平治之紀為例,若太過之紀,其氣未至而至,從節前十三日為度。不及之紀,其氣至而未至,從節後十三日為度。太過之歲,從左尺浮分起立春,不及之歲,從左關中分起立春,依次而推之,清心調息,逐部細究,則時令之病,可以前知。診得六部俱平則已,若有獨大獨小,獨浮獨沉,獨長獨短,與各部不同,依圖斷之,無不驗者。

假如左關中候脈獨弦大,已知雨水後驚蟄邊有風熱之病,蓋弦主風而大主熱也,且左關又為風木之令故也。如右尺沉分脈獨緩滯而實大,已知芒種後夏至邊有濕熱之病,蓋緩滯主濕,而實大主熱。若緩滯而虛大,乃濕熱相火為患,蓋緩滯為濕,而虛大為相火也;且在沉分,沉亦主濕,又在相火之位故也。

白話文:

以平治之紀為例,如果年份氣候偏熱,氣溫提前到來,大約在節氣前十三天;如果氣候偏冷,氣溫延後到來,大約在節氣後十三天。年份氣候偏熱,從立春前十三天開始計算;年份氣候偏冷,從立春後十三天開始計算,依此類推。仔細觀察氣候變化,就能預知季節性疾病。如果六脈平和則無大礙,如果出現某一脈獨大或獨小、獨浮或獨沉、獨長或獨短,與其他脈象不同,可以根據脈象圖來判斷,準確無誤。

比如,如果左關中候脈獨弦且大,就預示雨水後驚蟄之間可能出現風熱病,因為弦脈主風,大脈主熱,而且左關又屬風木之令。如果右尺沉分脈獨緩滯且實大,就預示芒種後夏至之間可能出現濕熱病,因為緩滯主濕,實大主熱。如果緩滯且虛大,則可能是濕熱相火導致的疾病,因為緩滯主濕,虛大主相火,而且位於沉分,沉分也主濕,又屬相火之位。

久病之人六脈俱見濁滯,惟右寸中候脈來從容和緩,清淨無滯,已知霜降後冬至邊必愈,蓋中候而從容和緩,為胃氣之佳脈;且右寸為肺金之位,土來生金故也。余仿此而精推之百不失一矣。

白話文:

一個長期患病的人如果所有的脈搏都顯示出混亂或阻塞的情況,但如果在右手腕中央的位置上能夠感受到平靜、舒緩的脈搏,那麼就可以知道這個人在秋分過後到冬至之間一定會康復。因為在中央位置上的平靜、舒緩的脈搏是脾胃功能良好的表現,而且右手腕處於肺部相應的位置,脾臟可以幫助肺部恢復健康。我也按照這種方法仔細地分析了其他一百個病人,沒有出現一次錯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