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訣匯辨》~ 卷二 (15)
卷二 (15)
1. 卷二
胃氣未散,雖數而至於極,遲而至於敗,尚可圖也。故東垣之所謂有神,即《內經》之所謂有胃氣也。
三至為遲,遲則為冷;六至為數,數即熱證。
一息而脈僅三至,即為遲慢而不及矣。遲主冷病。若一息而脈遂六至,即為急數而太過矣。數主熱病。若一息僅得二至,甚而一至,則轉遲而轉冷矣。若一息七至,甚而八至九至,則轉數而轉熱矣。凡一二至與八九至,皆死脈也。
遲數既明,浮沉須別。
遲則為寒,數則為熱,固一定之理。欲知寒熱之所屬,又當別乎浮沉耳。
浮沉遲數。辨內外因。
因則有二,此內外之不可不辨也。
外因於天,內因於人。
外感六淫,因之於天。內傷七情,因之於人。
天有陰陽,風雨晦明;人喜怒憂,思悲恐驚。
《左傳》醫和云:「陰淫寒疾,陽淫熱疾,風淫末疾,雨淫腹疾,晦淫惑疾,明淫心疾」也。淫者,淫佚偏勝,久而不復之謂。故陰淫則過於清冷,而陽氣不治,寒疾從起,如上下厥逆,中外寒慄之類。陽淫則過於炎燠,而陰氣不治,熱疾從起,如狂譫煩渴,血泄吐衄之類。
風淫則過於動搖,而疾生杪末,如肢廢毛落,昏冒瘛瘲之類。雨淫則過於水濕,而疾生腸腹,如腹滿腫脹,腸鳴濡泄之類,晦淫則過於昏暗,陽光內鬱而成惑疾,如百合狐惑,熱中臟燥之類。明淫則過於彰露,陽光外散而成心疾,如恍惚動悸,錯妄失神之類。七情者,人之喜怒憂思悲恐驚也,即所謂七氣。
喜則氣緩,怒則氣上,憂則氣亂,思則氣結,悲則氣消,恐則氣下,驚則氣亂。喜氣緩者,喜則氣和,營衛通利,故氣緩矣。怒氣上者,怒則氣逆,甚則嘔血及食,故氣上矣。憂氣亂者,憂則抑鬱不解,故氣亂矣。思氣結者,思則身心有所止,氣留不行,故氣結矣。悲氣消者,悲則心系急,肺布葉舉,使上焦不通,營衛不散,故氣消矣。
恐氣下者,恐則精卻,精卻則上焦閉,故氣還,還則下焦脹,故氣下矣。驚則心無所倚,神無所歸,慮無所定,故氣亂矣。
老弱不同,風土各異;既明至理,還貴圓通。
老弱之盛衰,與時變遷。風土之剛柔,隨地移易。如老弱之人,脈宜緩弱,若過於旺者,病也。少壯之人,脈宜充實,若過於弱者,病也。東極之地,四時皆春,其氣暄和,民脈多緩。南極之地,四時皆夏,其氣炎蒸,民脈多軟。西極之地,四時皆秋,其氣清肅,民脈多勁。
北極之地,四時皆冬,其氣凜冽,民脈多石。然猶有說焉。老人脈旺而躁者,此天稟之厚,引年之叟也,名曰壽脈;躁疾有表無里,則為孤陽,其死近矣。壯者脈細而和緩,三部同等,此天稟之靜,清逸之士也,名曰陰脈;若脈細小而勁直,前後不等,其可久乎?東南卑濕,其脈軟緩,居於高巔,亦西北也。西北高燥,其脈剛勁,居於汙澤,亦東南也。
白話文:
[卷二]
胃氣即使衰弱,只要尚未完全消失,即使脈象頻數或遲緩到極點,仍然可以治療。所以東垣(指李東垣)所說的「有神」,就是《內經》所說的「有胃氣」。
脈搏三至為遲,遲則為寒症;六至為數,數則為熱症。
一息之間脈搏只有三至,就是遲緩不及;遲脈主寒病。若一息之間脈搏達六至,就是急數太過;數脈主熱病。若一息之間僅有二至,甚至一至,則脈象越來越遲緩,病情也越來越寒冷。若一息之間達七至,甚至八至九至,則脈象越來越頻數,病情也越來越熱。凡是一至二至或八至九至的脈象,都是死脈。
脈象的遲數既已明確,接下來就要分辨浮沉。
遲脈為寒,數脈為熱,這是確定的道理。想要知道寒熱的部位,還需區分脈象的浮沉。
通過脈象的浮沉遲數,可以辨別內外致病原因。
致病原因有兩種,內外之因不可不辨。
外因來自於天,內因來自於人。
外感六淫,因於天;內傷七情,因於人。
天有陰陽,風雨晦明;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。
《左傳》醫和說:「陰氣盛則寒疾,陽氣盛則熱疾,風盛則末疾,雨盛則腹疾,晦暗盛則惑疾,陽光盛則心疾。」淫,指的是陰陽失調,偏勝一方,長期不恢復。所以陰氣過盛則過於寒冷,陽氣失調,寒疾由此而生,例如四肢厥逆,渾身寒冷發抖等。陽氣過盛則過於炎熱,陰氣失調,熱疾由此而生,例如狂躁譫語、口渴、吐血衄血等。
風盛則氣機過於動搖,疾病發生在肌膚毛髮,例如肢體麻痺、毛髮脫落、昏迷抽搐等。雨盛則濕邪過盛,疾病發生在腸胃,例如腹脹腫痛、腸鳴泄瀉等。晦暗盛則陽光不足,陽氣鬱結而導致惑疾,例如百合病、狐惑病、心臟乾燥等。陽光盛則陽氣外泄,導致心疾,例如精神恍惚、心悸、神志錯亂等。七情,就是人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,也就是所謂的七氣。
喜則氣緩,怒則氣上,憂則氣亂,思則氣結,悲則氣消,恐則氣下,驚則氣亂。喜則氣和,營衛通利,所以氣緩。怒則氣逆,嚴重時會嘔血和飲食不消,所以氣上。憂則鬱結不解,所以氣亂。思則身心有所牽掛,氣機滯留不通,所以氣結。悲則心系急迫,肺氣上逆,使上焦不通,營衛不散,所以氣消。
恐則精氣內收,精氣內收則上焦閉塞,氣機下行,下焦脹滿,所以氣下。驚則心神不定,慮無所定,所以氣亂。
老年人和年輕人不同,風土人情各異;明白了這些道理,還要融會貫通。
老弱的盛衰,隨著時間變化。風土的寒暖剛柔,隨著地域不同而改變。例如老年人脈象宜緩弱,如果過於旺盛,就是有病;年輕人脈象宜充實,如果過於衰弱,就是有病。東極之地,四季如春,氣候溫和,人們脈象多緩。南極之地,四季如夏,氣候炎熱,人們脈象多軟。西極之地,四季如秋,氣候清爽,人們脈象多勁。
北極之地,四季如冬,氣候寒冷,人們脈象多石。然而還有其他的說法。老年人脈象旺盛而躁動,這是天資厚重,長壽之人的表現,稱為壽脈;如果躁動而又有表證無裡證,則為孤陽,其死期將至。年輕人脈象細弱而平和,三部脈象相等,這是天資清靜,性格平和之人的表現,稱為陰脈;如果脈象細小而強勁,前後不等,則難以長久。東南地區濕潤,脈象軟緩;居住在高處,也像西北地區;西北地區乾燥,脈象剛勁;居住在低濕之地,也像東南地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