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延昰

《脈訣匯辨》~ 卷二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5)

1. 卷二

且沉取之時,爪長則按處必有深痕,在於閨閣,尤為不便。

布指輕重,各自不同;曰舉按尋,消息從容。

看脈惟在指法之巧。大法輕手循之曰舉,重手取之曰按,不輕不重,委曲求之曰尋。極須體認。如舉必先按之,按則必先舉之,以舉物必自下而上,按物必自上而下也。則舉中有按,按中有舉,抑揚反覆,而尋之義盡見矣。

《難經·五難》曰:「脈有輕重,何謂也?然,初持脈,如三菽之重,與皮毛相得者,肺部也。如六菽之重,與血脈相得者,心部也。如九菽之重,與肌骨相得者,脾部也。如十二菽之重,與筋平者,肝部也。按之至骨,舉指來疾者,腎部也。」蓋言脈有六部,輕重不同。菽者,豆也。

豆之多寡,因舉按有輕重也。凡持脈者,下手當明舉按之法,先輕手取浮,而後重手取沉。肺脈甚浮而先得,故經文下「初持脈」三字,以下心、脾、肝、腎脈一臟重於一臟。肺主皮毛,心主血脈,脾主肌肉,肝主筋,腎主骨。相得者,得其所主之分,而即得其本部之脈也。

腎部不言十五菽而言至骨者,因至骨明於十五菽也。

關前為陽,關後為陰;陽寸陰尺,先後推尋。

從魚際至高骨卻有一寸,因名曰寸。從尺澤至高骨有一尺,因名曰尺。界乎尺寸之間,因名曰關。關前寸為陽,關後尺為陰。關居中若為陰陽界,而陰陽實互交於此。寸候上焦,關候中焦,尺候下焦。須先後細為推尋,推其虛實,尋其體象也。

男子之脈,左大為順;女人之脈,右大為順。

朱丹溪曰:「脈分屬左右手。心、小腸、肝、膽、腎、膀胱在左主血,肺、大腸、脾、胃、命門在右主氣。男以氣成胎,故氣為之主。女以血為胎,故血為之主。若男子久病,氣口充於人迎者,有胃氣也,病雖重可治。反此者逆。或曰,人迎在左,氣口在右,男女所同,不易之位也。

脈法贊曰,左大順男,右大順女。何子言之悖耶?曰,《脈經》一部,叔和諄諄於教醫者,此左右手以醫者之手為主。而若主於病者之手,奚止千里之謬。」

按診家多曰:「陰氣右行,陽氣左行。男子陽氣多而左脈大為順,女子陰氣多而右脈大為順。」其說似是而實非也。丹溪所以力排俗見,以合經旨,蓋醫者切脈與病者相對,醫者之左手對病者之右手,醫者之右手對病者之左手,其義易曉。學者臨證多則理自見。

男尺恆虛,女尺恆盛。

寸為陽,尺為陰。故男子尺虛,象離中虛也;女人尺盛,象坎中滿也。男女脈同,同於定位;惟尺則異,異於盛衰。

朱丹溪曰:「昔日軒轅使伶倫截蟹谷之竹,作黃鐘律管以候天地之節氣;使岐伯取氣口作脈法,以候人之動氣。故黃鐘之數九分,氣口之數亦九分,律管具而寸之數始形。故脈之動也,陽得九分,陰得一寸,吻合於黃鐘。天不足西北,陽南而陰北,故男子寸盛而尺弱,肖乎天也。

白話文:

[卷二]

診脈時,指甲過長會在患者皮膚留下明顯痕跡,尤其在婦女身上更為不便。

診脈時手指的輕重力道要拿捏得當,要輕重緩急,從容不迫。

診脈主要依靠指法的巧妙運用。輕輕觸摸脈搏稱為「舉」,用力按壓稱為「按」,不輕不重地仔細探查稱為「尋」。這三種手法必須熟練掌握。通常「舉」要先於「按」,「按」要先於「舉」,因為舉起東西要由下往上,按壓東西要由上往下。因此,「舉」中包含「按」,「按」中包含「舉」,輕重緩急,反覆探查,這樣「尋」的意義就體現出來了。

《難經·五難》說:「脈象有輕重之分,這是什麼意思呢?剛開始診脈時,感覺重量如同三粒豆子般,與皮毛相應的是肺部;如同六粒豆子般,與血脈相應的是心部;如同九粒豆子般,與肌肉骨骼相應的是脾部;如同十二粒豆子般,與筋膜相應的是肝部;按壓到骨頭,手指迅速抬起的是腎部。」這段話說明脈象分為六個部位,輕重程度各有不同。「菽」指的是豆子。

豆子的多少,取決於診脈時輕重力道的不同。凡是診脈的人,都應該明白「舉」、「按」的方法,先輕輕觸摸探查浮脈,然後用力按壓探查沉脈。肺脈浮於表面,最先被觸摸到,所以經文中才有「初持脈」三個字,以下依次是心、脾、肝、腎,每一個臟腑的脈象重量都不同。肺主皮毛,心主血脈,脾主肌肉,肝主筋,腎主骨。所謂「相得」,是指脈象與其所屬臟腑的功能相符合,從而能診斷出該臟腑的脈象。

腎部不說十五粒豆子,而說按到骨頭,是因為按到骨頭比十五粒豆子更能明確地判斷。

寸口脈的關前屬陽,關後屬陰;陽關為寸,陰關為尺,要依次推算探查。

從魚際穴到高骨的距離約一寸,因此稱為寸;從尺澤穴到高骨的距離約一尺,因此稱為尺;介於寸、尺之間的部位稱為關。關前屬寸為陽,關後屬尺為陰。關脈居中,如同陰陽的分界線,但陰陽實際上在此互相交錯。寸脈診斷上焦,關脈診斷中焦,尺脈診斷下焦。必須依次仔細推算探查,推斷其虛實,探查其脈象。

男子的脈象,左手脈大為順;女子的脈象,右手脈大為順。

朱丹溪說:「脈象分屬左右手。心、小腸、肝、膽、腎、膀胱在左手,主血;肺、大腸、脾、胃、命門在右手,主氣。男子以氣成胎,所以氣為主;女子以血為胎,所以血為主。如果男子久病,人迎脈充實有力,說明還有胃氣,即使病情嚴重,也可治愈。反之則為逆證。有人說,人迎脈在左手,氣口在右手,男女皆同,位置不變。

《脈法贊》說,左手脈大順應男子,右手脈大順應女子。這與何子所說的不一致啊?他說,《脈經》一書中,叔和諄諄教誨醫生們,這裡說的左右手是以醫生的手為主。如果以病人手為主,那豈不是謬之千里?

很多診脈的人都說:「陰氣右行,陽氣左行。男子陽氣多,所以左手脈大為順;女子陰氣多,所以右手脈大為順。」這種說法看似有道理,實際上是錯誤的。丹溪之所以力排眾議,與經旨相符,是因為醫生診脈時與病人相對而坐,醫生的左手對著病人的右手,醫生的右手對著病人的左手,道理很容易理解。學習者如果臨床經驗多了,自然就能明白這個道理。

男子尺脈常虛,女子尺脈常盛。

寸脈屬陽,尺脈屬陰。所以男子尺脈虛,象徵離卦中虛;女子尺脈盛,象徵坎卦中滿。男女脈象相同之處,在於脈位的定位;不同之處,在於尺脈的盛衰。

朱丹溪說:「古代軒轅氏命令伶倫截取蟹谷的竹子,製作黃鐘律管來推測天地節氣;命令岐伯以氣口脈法,來推測人體的動氣。所以黃鐘的數值是九分,氣口脈的數值也是九分,律管齊全後,寸脈的數值才開始確定。所以脈象的搏動,陽氣佔九分,陰氣佔一分,與黃鐘相吻合。天體西北方向不足,陽氣在南,陰氣在北,所以男子寸脈盛而尺脈弱,與天體相應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