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宮繡

《脈理求真》~ 卷一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2)

1. 革脈

革則弦大而數,浮取強直,而按則中空。凡芤牢緊脈,皆屬此類。不似緊脈按之劈劈,弦脈按之不移,牢脈按之益堅也。(語出張璐。又瀕湖體狀詩曰:革脈形如按鼓皮,芤弦相合脈寒虛;女人半產並崩漏,男子營虛或夢遺。)革為變革之象。凡亡血失精,腎氣內憊,或虛寒相搏,故脈少和柔,而有中空之狀。

若不固腎補精,舒木除寒,而以革浮屬表,妄用升發,其不真陰告絕者鮮矣。(仲景曰:弦則為寒,芤則為虛,寒虛相搏,此名曰革,男子亡血失精,婦人半產漏下。經曰:三部脈革,長病得之死,卒病得之生。)

白話文:

革脈是指脈象弦大而數,浮取時感覺強直,按下去則感覺中空。凡是芤、牢、緊脈,都屬於這一類。它與緊脈按之劈劈作響、弦脈按之紋路不移、牢脈按之更堅硬的不同。革脈像按鼓皮一樣。芤和弦脈相合,表示脈象寒虛;女人可能出現妊娠中期出血或崩漏,男人則可能是營氣虛弱或夢遺。

革脈代表著變革的徵象。凡是失血、遺精、腎氣衰竭,或虛寒互相搏結,都會使脈象失去平和柔順,而呈現中空狀態。

如果不注重固腎補精、舒緩肝氣、去除寒邪,而誤將革脈歸於表證,妄用升發的藥物,很快就會導致真陰耗竭。弦脈代表寒邪,芤脈代表虛證,寒邪和虛證互相搏結,就稱為革脈;男人會出現失血遺精,女人則會出現妊娠中期出血或崩漏。古籍記載:三部脈皆為革脈,如果是久病則會導致死亡,如果是急病則可能會有救。

2. 牢脈

牢則弦大而長,按之強直搏指,狀如弦縷。凡實伏弦澀,皆屬此類。不似實脈之滑實流利,伏脈之慝伏澀難。革脈之按之中空也。(語出張璐。又瀕湖詩曰:弦長實大脈來堅,牢位常居沉伏間;革脈芤弦自浮起,革虛牢實要詳看。沈氏曰:似沉似伏,牢之位也;實大弦長,牢之體也。

牢脈不可混於沉脈伏脈,須細辨耳。沉脈如綿裹沙,內剛外柔,然不必兼大弦也。伏脈非推筋至骨不見其形。在於牢脈既實大弦長,才重按之,便滿指有力,以為別耳。)牢為堅積內著,胃氣將絕之候。(吳草廬曰:牢為寒實,革為虛寒。)故或見為濕痓拘急,寒疝暴逆,堅積內伏,治甚非易。

倘不審其所因,而謂牢為內實,用以苦寒,或因思食而以濡滯恣啖,則其病益固矣。(李時珍曰:牢主寒實之病,木實則為痛。扁鵲云:軟為虛,牢為實。失血者脈宜沉細,反浮大而牢者死,虛病見實脈也。張仲景曰:寒則牢固。有堅固之義。)

白話文:

牢脈是指脈象弦大而長,按壓時感覺強直有力,像拉緊的弦線一樣。凡是脈象實而隱伏、弦細而澀的,都屬於牢脈。它與實脈的滑利流暢不同,與伏脈的隱伏澀滯也不同,更與革脈按壓時感覺空虛不同。

牢脈不能與沉脈、伏脈混淆,需要仔細辨別。沉脈像棉花裹著沙子,內剛外柔,但不一定又大又弦。伏脈則必須用力按壓到筋骨才能感覺到,而牢脈則脈象實大弦長,輕輕按壓就能感覺到滿指有力,以此區別。

牢脈是因堅積內聚,胃氣將要衰竭的徵兆。牢脈屬於寒實證,革脈屬於虛寒證。因此,牢脈常表現為濕邪引起的拘急疼痛、寒疝突然發作、堅積隱伏等症狀,治療起來相當困難。

如果不能判斷病因,就認為牢脈是內實而使用寒涼藥物,或者因為思慮過度而飲食不節,則病情會更加嚴重。牢脈主要反映寒實之症,木氣實則會疼痛。虛證出現實脈,則預後不良。寒邪會使脈象牢固。

3. 疾脈

疾則呼吸之間脈七八至。凡動滑洪數,皆屬疾類。不似洪脈之既大且數,卻無燥疾之形也。疾似亢陽無制,亦有寒熱陰陽真假之異。若果疾兼洪大而堅,是明真陰垂絕,陽極難遏。如系按之不鼓,又為陰邪暴虐虛陽發露之徵。然要皆屬難治,蓋疾而洪大者苦煩滿,疾而沉數者苦腹痛,皆為陰陽告絕。

惟暴厥暴驚脈見急數,俟平稍愈為無礙耳。其有脈惟見疾而不大不細,則病雖困可治。(東垣治傷寒脈疾,面赤目赤,煩渴引飲而不能咽,用姜附人參汗之而愈。守真治傷寒蓄熱陽厥,脈疾至七八至以上,用黃連解毒治之而安。)

白話文:

脈搏急速,呼吸一次之間脈搏跳動七、八次,都屬於脈象急促。凡是脈象跳動迅速、滑利、洪大而數,都屬於急症。與洪脈不同的是,洪脈雖然又大又數,卻沒有急症的燥熱之象。急脈好像亢盛的陽氣得不到抑制,也會有寒熱、陰陽、真假之分。如果急脈又洪大而有力,就表示真陰將要衰竭,陽氣極盛難以遏制。如果按壓脈搏時感覺不到搏動的充實感,則為陰邪暴虐,虛陽外露的徵兆。總之,這些都是難以治療的,因為脈象急促而洪大的患者會感到煩悶、胸腹脹滿;脈象急促而沉的患者會感到腹痛,這些都是陰陽氣血將要衰竭的表現。

但是,突然昏厥、突然驚恐時,脈象會出現急速的現象,等到病情平穩些就會好轉。如果脈象只是急速,而脈搏的力度不大也不細,則病情雖然危急,但仍可治療。(例如:東垣先生治療傷寒,脈象急促,病人面赤目赤,煩渴想喝水卻咽不下,用生薑、附子、人參發汗治療而痊癒。守真先生治療傷寒積聚熱邪,陽氣暴厥,脈象急促,每分鐘跳動七、八次以上,用黃連解毒治療而痊癒。)